- 年份
- 2024(5959)
- 2023(8308)
- 2022(6934)
- 2021(6411)
- 2020(5149)
- 2019(11520)
- 2018(11246)
- 2017(21889)
- 2016(12045)
- 2015(13201)
- 2014(13152)
- 2013(13122)
- 2012(12262)
- 2011(11215)
- 2010(11538)
- 2009(10587)
- 2008(10406)
- 2007(9677)
- 2006(8907)
- 2005(7819)
- 学科
- 济(52790)
- 经济(52744)
- 农(49339)
- 业(40731)
- 农业(32920)
- 管理(27713)
- 企(18816)
- 企业(18816)
- 业经(17639)
- 方法(17075)
- 数学(15810)
- 数学方法(15623)
- 中国(14581)
- 财(14192)
- 农业经济(12488)
- 地方(12409)
- 策(12144)
- 收入(12115)
- 制(11446)
- 发(11151)
- 及其(10294)
- 贸(9688)
- 贸易(9684)
- 村(9609)
- 农村(9596)
- 政策(9560)
- 易(9483)
- 发展(9415)
- 展(9315)
- 方针(9173)
- 机构
- 学院(174365)
- 大学(166691)
- 济(78225)
- 经济(76677)
- 管理(67549)
- 研究(60414)
- 理学(58449)
- 理学院(57886)
- 管理学(57014)
- 管理学院(56696)
- 农(51783)
- 中国(47613)
- 农业(39157)
- 科学(35411)
- 财(33991)
- 京(33758)
- 业大(32900)
- 所(30304)
- 中心(29055)
- 江(28244)
- 研究所(27233)
- 财经(25724)
- 农业大学(24167)
- 经(23487)
- 范(22778)
- 经济学(22691)
- 师范(22624)
- 经济管理(21972)
- 省(21701)
- 州(21276)
- 基金
- 项目(114400)
- 科学(90973)
- 研究(88327)
- 基金(82866)
- 家(71308)
- 国家(70531)
- 科学基金(60507)
- 社会(57734)
- 社会科(54342)
- 社会科学(54329)
- 省(46417)
- 基金项目(43495)
- 教育(38644)
- 编号(37731)
- 划(37197)
- 自然(36307)
- 自然科(35445)
- 自然科学(35436)
- 自然科学基金(34836)
- 资助(32790)
- 成果(30554)
- 农(30415)
- 发(26957)
- 部(25815)
- 课题(25226)
- 重点(25106)
- 国家社会(23941)
- 创(23537)
- 性(22971)
- 制(22906)
- 期刊
- 济(96242)
- 经济(96242)
- 农(58987)
- 研究(51555)
- 农业(40048)
- 中国(38504)
- 学报(26160)
- 科学(25535)
- 业经(22869)
- 财(22826)
- 融(21471)
- 金融(21471)
- 大学(21437)
- 学学(20614)
- 管理(19683)
- 业(17702)
- 教育(17308)
- 农业经济(15055)
- 农村(14739)
- 村(14739)
- 技术(14120)
- 问题(13766)
- 经济研究(12797)
- 财经(11971)
- 世界(11065)
- 版(10957)
- 经济问题(10391)
- 经(10334)
- 农村经济(9726)
- 技术经济(9000)
共检索到268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元焕芳
持续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城乡之间要素的平等交换是实现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和根本。但城乡之间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长期存在的不平等交换关系仍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潜力和空间,亟待政府从政策导向、经济引导及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保障机制建设上加快改革。
关键词:
城乡 要素交换 农民 增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尚晓贺
该文基于城乡间生产要素交换的视角,通过构造城乡两部门生产函数,建立了城乡两部门要素交换模型,以分析土地出让、金融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工农产品相对价格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用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工农业产品相对价格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剔除了直辖市样本后,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
关键词:
要素交换 不平等 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符源 郑炎成
我国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收入却无法持续快速增长。而不平等交换是当前农民收入无法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工农业产品交易机会不平等、农民工与其他群体的增收机会不平等和农户与企业的交易地位不平等。本文通过对不平等交换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的分析,揭示出要扫清农民增收道路上的不平等障碍,通过严格监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民基本生活资料价格、消除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性障碍、鼓励和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等手段,才能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保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洪亮 徐翔 孙国锋
本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3—2003年我国省际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最后使用收入转换矩阵度量了收入变动程度,从而考察收入不平等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是从收入构成上看,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源于收入结构效应;从区域上看,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且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带有越来越强的时间依赖性。
关键词:
省际间 不平等 收入变动 转换矩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解维领 刘金文
中央提出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农民收入过低且不稳定的问题是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长期任务,更是当前经济形势的迫切需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目前农民增收的三个主要因素(农产品提价、增加产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明显减退,农民正在失去增加收入的能力。自1978年以来,政府分别于1979年、1985年和1992年三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效果并不特别明显。因此,要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关键是要跳出农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宇新 王立平 姚梅
文章利用Gini系数和GE指数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省域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东中西三个区域对Gini系数和GE指数进行了地区子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农民收入不平等没有上升的趋势,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提高有助于缩小不平等,特别是第一产业收入农业收入的提高会缩小收入差距;大部分收入不均等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Gini系数 GE指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育滨 张岳恒 张日新 罗建阳
蕉岭县农业局围绕“三农”问题,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方法、机制,创新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和推广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高效率;坚持“四个创新”,稳定和壮大农民技术队伍;增强农村科技力量,提高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 培训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健
本文以江苏省各地级市和全国部分省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 ,探讨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文章认为 ,为提高农民收入 ,必须使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同时必须加快农民的非农转移以及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城乡一体化 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姗姗 段娟娟 魏遥
文章基于多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测算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将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匹配,利用Ordered Probit估计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和乡村振兴水平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且存在区域、年龄异质性;乡村振兴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滞后效应;收入不平等对农民的幸福感具有抑制效应,也存在区域和年龄异质性;存在收入不平等通过削弱乡村振兴进一步抑制农民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田士超 徐志刚 邵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也在持续扩大。而在现有众多的研究农民收入不平等的文献中,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却很少涉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安排之下,土地"按人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而必然带来土地的细碎化,本研究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农地制度对于农民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现有的很多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一般都采用指数分解的方法,这样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本研究中,最新的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将被采用,这将克服常规指数分解分析的局限。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汉祥 彭慧灵 田婧 王战
[目的]考察农业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区域内的不平等现象。这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富,为解决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2011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RIF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特别关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尤其在高收入农户中更明显,与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理论一致。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则加剧了不平等。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改善可缓和技术进步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加剧了不平等,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减少差距。[结论]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针对地区差异优化农业技术普及策略,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关注低成本、高适应性技术;二是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减少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三是鼓励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公平惠及所有农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较快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已成为我国能否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作者认为:①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②通过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③从现在起把农业补贴方向从消费者方面向生产者方面转变,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政策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洪珍 张殿祯
增加农民收人要求提高农民素质。素质是指一个劳动者能完成某种工作和履行某项职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农民素质,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与身体状况。资料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关系。正如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的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长。只有搭建起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从体制和机构的结合上,制定并完善与科教兴农战略相适应的法规政策体系,只有劳动人民知识化,才能促进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家悦 郜栋玺
本文基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梳理了银行业结构作用于城乡收入不平等背后的重要路径,并采用我国2009—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中小银行为主的银行业结构与我国城乡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但二者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西部地区分别存在显著的正、负向线性效应,而中部地区则存在非线性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这一地区异质性主要来自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即当要素禀赋结构为劳动禀赋占优时,中小银行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而当资本禀赋占优时,中小银行发展反而会加剧收入不平等。本文结论揭示了不同要素禀赋结构下银行业结构作用于收入不平等的差异性,对于缓解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