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0)
2023(10415)
2022(7948)
2021(7283)
2020(5964)
2019(13214)
2018(13213)
2017(24627)
2016(13417)
2015(14828)
2014(14882)
2013(14506)
2012(13191)
2011(11968)
2010(12218)
2009(11487)
2008(11308)
2007(10547)
2006(9619)
2005(8765)
作者
(38999)
(33186)
(32163)
(30942)
(20520)
(15726)
(14630)
(12807)
(12563)
(11581)
(11231)
(10920)
(10547)
(10441)
(10156)
(9930)
(9605)
(9428)
(9332)
(9307)
(8416)
(8191)
(8145)
(7811)
(7490)
(7485)
(7371)
(7179)
(6776)
(6737)
学科
(57267)
经济(57193)
(48884)
(39586)
农业(32780)
管理(28631)
业经(20015)
中国(19376)
(18623)
企业(18623)
方法(15310)
地方(14058)
(13830)
数学(12981)
(12962)
数学方法(12824)
农业经济(12532)
(12167)
(11749)
(11375)
发展(11291)
(11272)
(10278)
银行(10257)
(9919)
(9655)
农村(9638)
(9601)
(9489)
金融(9482)
机构
学院(189148)
大学(184526)
(77943)
经济(76216)
研究(69564)
管理(67551)
理学(57504)
理学院(56862)
(56257)
管理学(55696)
管理学院(55366)
中国(54630)
农业(42858)
科学(42422)
(39832)
业大(35806)
(35741)
(34605)
中心(33037)
研究所(32225)
(31630)
(27418)
师范(27111)
农业大学(26352)
财经(26195)
(24629)
北京(24468)
(24262)
(24026)
(23794)
基金
项目(124863)
科学(97830)
研究(95044)
基金(88843)
(77926)
国家(77124)
科学基金(64945)
社会(60819)
社会科(56966)
社会科学(56952)
(50946)
基金项目(46649)
教育(42042)
(41059)
编号(40814)
自然(38865)
自然科(37964)
自然科学(37953)
自然科学基金(37226)
资助(34353)
成果(33553)
(32250)
(29140)
重点(28166)
课题(28151)
(27268)
国家社会(25597)
(25340)
(24479)
(23915)
期刊
(98110)
经济(98110)
(62961)
研究(56684)
中国(48399)
农业(42325)
学报(33894)
科学(30412)
大学(26694)
(25275)
学学(25149)
教育(24336)
业经(23106)
(22655)
金融(22655)
管理(21456)
(19659)
技术(16006)
农村(14989)
(14989)
农业经济(14978)
问题(14151)
经济研究(13231)
(13074)
财经(12655)
世界(11765)
(10960)
业大(10748)
经济问题(10341)
社会(10201)
共检索到302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李瑞  
文章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8城市数据,估计了不同流动范围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流入同一地区的农民工,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高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省内流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高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市内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也高于市外流动的农民工。说明总体上农民工就近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较强。样本范围扩展到全国,结果均显示出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倾向,但地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本地市民化能力与市民化意愿相匹配,中西部地区本地市民化能力滞后于市民化意愿。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提供充足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吸引农民工本地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婷  时匡  
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是当前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居民融合不仅包括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包括提升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农民市民化是在城乡互动中逐渐发展的,推进农民市民化是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交流的有效途径。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受历史、政治、社会、个体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从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入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市民化寻找合适的出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代信  黄力明  覃合  
本文首先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的内涵作出界定,在对我国农民市民化历史回溯、现状考察及未来前瞻的前提上,对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基本原则,理清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通过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主体缺失问题的梳理分析,提出应明确承认和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和建设主体三个方面,对如何为农民谋利、赋权和增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松  
一方面在城市打工的2亿人被算作城市人口,可是他们既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城市待遇,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还是属于农村新农合体系之下。另一方面大量的城中村"半截子"城镇化工程导致大量农民土地失去了,但是新型社区却还没有建成,没法搬进去,户口由农业变为非农业户口了,但是非农业户口所具有的城市医保、子女就业机会却没有跟上来。这就导致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障由原来的水平低下变为现在的功能性残缺,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强必然导致幸福感的弱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铖  
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农地征收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历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凯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如何改革创新、合理设计、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有限、宅基地流转受限、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市场、农民缺少利益表达权等问题。我国应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合理界定农村建设用地价值、规范宅基地流转机制和制定科学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效益最大化,切实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海涛  
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要先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农民职业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河南省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农民内驱力和自律性,实现职业教育政府主导与农民自主培养相结合"、"推行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农民向"市民化"和"农业职业者"的转变,快速推进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潘小军  莫晓莉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弱化农地所有权、强化农地使用权,即: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但集体不具有对土地的生产经营、占有、使用和处置进行干预的权利,减少其借所有者之名对农地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同时,让使用权强化和扩大,接近事实上的所有权,从而使农民拥有土地的真正的处置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芳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扩大农村消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同时阐述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如消费水平滞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供给不足等。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房地产建设、加大农村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扩大农村消费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粟娟  孔祥利  
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考量1978~2010年间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对市民化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正向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对农民工市民化率有正负双向冲击,短期对农民工市民化有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显著。鉴于此,关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扩大农民工消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卫东  房芳  
当前我国“逆城市化”和“反向户籍歧视”等现象明显有悖于已有的市民化理论认知,也很难为现有的户籍歧视和劳动者特征分析所完全解释。为此,采用反事实分析、Brown分解和工具变量等方法,论证农民工市民化方式影响其行业选择进而作用于城乡工资差距的基本逻辑,结果发现:城乡劳动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就业差异,包括行业隔离和“反向户籍歧视”。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受制于二元体制和城乡发展变化,很多农民工产生了对城镇户籍的“排斥”,偏好于选择特殊的市民化方式,即“半市民化”或“逆城市化”;而特殊的市民化方式促使农民工以经济收入为目标、自愿选择工作条件较差的行业,由此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偿性工资,甚至形成对城镇劳动力的工资“反超”,造成了“反向户籍歧视”。在改变研究方法和替换农民工市民化的衡量指标以后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公平配置城镇资源、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创新农地制度改革、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城镇生计,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而缩小城乡就业差异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卫东  房芳  
当前我国“逆城市化”和“反向户籍歧视”等现象明显有悖于已有的市民化理论认知,也很难为现有的户籍歧视和劳动者特征分析所完全解释。为此,采用反事实分析、Brown分解和工具变量等方法,论证农民工市民化方式影响其行业选择进而作用于城乡工资差距的基本逻辑,结果发现:城乡劳动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就业差异,包括行业隔离和“反向户籍歧视”。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受制于二元体制和城乡发展变化,很多农民工产生了对城镇户籍的“排斥”,偏好于选择特殊的市民化方式,即“半市民化”或“逆城市化”;而特殊的市民化方式促使农民工以经济收入为目标、自愿选择工作条件较差的行业,由此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偿性工资,甚至形成对城镇劳动力的工资“反超”,造成了“反向户籍歧视”。在改变研究方法和替换农民工市民化的衡量指标以后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公平配置城镇资源、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创新农地制度改革、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城镇生计,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而缩小城乡就业差异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萌萌  徐滇庆  
解决农民工城市户籍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究竟政府需承担多少公共成本?本文测算结果与以往研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由于:(1)以往的研究将政府承担的市民化成本进行了逐年简单累加,而本文只考虑当前成本。(2)教育费用的核算只能考虑差额。(3)社会保障部分的支出,大部分由个人以保险形式购买,政府仅承担补助或补贴部分,所占份额较小。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对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测算结果进行验证,认为市民化公共成本的增加,不会产生财政负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莉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本文通过对成渝地区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民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贫乏,农村文化设施落后且利用率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腐朽落后的文化威胁着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而政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农民文化权益保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农民文化权益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城乡一体化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文化部门及社会力量的作用,在资金、设施、组织、人才、制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构建一套农民文化权益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