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1)
- 2023(11514)
- 2022(8909)
- 2021(8189)
- 2020(6713)
- 2019(14809)
- 2018(14843)
- 2017(27911)
- 2016(15316)
- 2015(16660)
- 2014(16742)
- 2013(16271)
- 2012(14818)
- 2011(13433)
- 2010(13601)
- 2009(12602)
- 2008(12477)
- 2007(11523)
- 2006(10381)
- 2005(9469)
- 学科
- 济(62878)
- 经济(62801)
- 农(49156)
- 业(45689)
- 管理(33967)
- 农业(32910)
- 企(24182)
- 企业(24182)
- 业经(20990)
- 中国(19854)
- 方法(18975)
- 数学(16194)
- 数学方法(15977)
- 制(15080)
- 财(14426)
- 地方(14106)
- 学(13969)
- 发(13181)
- 农业经济(12550)
- 体(12374)
- 发展(11410)
- 展(11393)
- 银(11173)
- 银行(11148)
- 行(10776)
- 策(10495)
- 融(10358)
- 金融(10351)
- 村(9657)
- 农村(9639)
- 机构
- 学院(214598)
- 大学(210357)
- 济(86752)
- 经济(84851)
- 研究(78909)
- 管理(76411)
- 理学(65603)
- 理学院(64848)
- 管理学(63473)
- 管理学院(63097)
- 农(61932)
- 中国(60239)
- 科学(49176)
- 农业(47473)
- 京(44903)
- 所(40902)
- 业大(40825)
- 财(39069)
- 研究所(37145)
- 中心(36695)
- 江(34764)
- 财经(30112)
- 范(29861)
- 师范(29499)
- 农业大学(29323)
- 省(27518)
- 院(27485)
- 北京(27473)
- 经(27468)
- 州(27036)
- 基金
- 项目(144347)
- 科学(112964)
- 研究(107016)
- 基金(103586)
- 家(91801)
- 国家(90895)
- 科学基金(76328)
- 社会(68189)
- 社会科(63996)
- 社会科学(63981)
- 省(58346)
- 基金项目(54291)
- 划(47835)
- 教育(47697)
- 自然(47376)
- 自然科(46307)
- 自然科学(46292)
- 自然科学基金(45462)
- 编号(44711)
- 资助(40524)
- 成果(36703)
- 农(34617)
- 发(32843)
- 重点(32671)
- 部(31545)
- 课题(31072)
- 创(29654)
- 性(29052)
- 国家社会(28729)
- 创新(27665)
- 期刊
- 济(105852)
- 经济(105852)
- 农(67857)
- 研究(62603)
- 中国(51987)
- 农业(45651)
- 学报(40704)
- 科学(35533)
- 大学(31395)
- 学学(29800)
- 财(29046)
- 教育(26470)
- 管理(24910)
- 业经(24151)
- 融(23948)
- 金融(23948)
- 业(21619)
- 技术(17469)
- 问题(15172)
- 农村(15056)
- 村(15056)
- 农业经济(15021)
- 经济研究(14912)
- 财经(14756)
- 版(14609)
- 经(12717)
- 业大(12677)
- 世界(12375)
- 农业大学(11259)
- 经济问题(10887)
共检索到333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通过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主体缺失问题的梳理分析,提出应明确承认和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和建设主体三个方面,对如何为农民谋利、赋权和增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民 主体 建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广帅 余云翔
城乡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基础,也是提升农民主体性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和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对城乡产业与农民主体性之间的因果关联与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演,发现城乡产业融合通过利益联结、组织联结、社会联结、文化联结和技能联结提升了农民主体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发展基于乡村资源禀赋的产业、构建多方利益共享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社会组织化水平、激发农民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技能是提升农民主体性的具体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宇伟 陶志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关键时刻"和"重要时期"。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需要把实践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但目前,农民对现实的评判力不够,主体意识性缺乏;主体性诉求不能充分表达,自觉能动性未充分发挥;作为社会历史推动者的创造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要更好地发挥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应从分析农民主体性入手,挖掘农民自我解放的力量,保障农民在农村与城市间合理流动的权益,满足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的教育需求,推进农民享有社会服务与社会地位的均等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李瑞
文章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8城市数据,估计了不同流动范围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流入同一地区的农民工,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高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省内流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高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市内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也高于市外流动的农民工。说明总体上农民工就近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较强。样本范围扩展到全国,结果均显示出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倾向,但地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本地市民化能力与市民化意愿相匹配,中西部地区本地市民化能力滞后于市民化意愿。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提供充足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吸引农民工本地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民群体内部阶层分化加剧,导致社会保障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单一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供给,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民需要,因此应该发挥第三部门和市场的优势,建立以政府、第三部门和市场互相依赖和合作的多元社会保障供给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铖
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农地征收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历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国敏 邓建华
该文从农民主体性角度出发,揭示当前农民因缺乏必要的主体性条件而构成了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破解"三农"就需重塑农民主体性。其对策为:通过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经济主体性,扩大农民参政能力提高其政治主体性,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以增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夯实农村文化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 主体性困境 重塑农民主体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凯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如何改革创新、合理设计、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有限、宅基地流转受限、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市场、农民缺少利益表达权等问题。我国应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合理界定农村建设用地价值、规范宅基地流转机制和制定科学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效益最大化,切实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海涛
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要先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农民职业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河南省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农民内驱力和自律性,实现职业教育政府主导与农民自主培养相结合"、"推行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农民向"市民化"和"农业职业者"的转变,快速推进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民 城乡一体化 职业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 严胜波 李玲
传统农民主体性发展到现代主体性经历了近代起点以前的阶段、以传统为主但却有了发展可能的阶段、以传统为主而转向现实性阶段、现代主体性为主但仍受传统影响阶段以及现代主体性完全确立五个阶段。至此,开拓、创新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全新农民开始诞生,依附、内倾和怀旧的传统农民终结。
关键词:
农民 主体性 传统 现代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潘小军 莫晓莉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弱化农地所有权、强化农地使用权,即: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但集体不具有对土地的生产经营、占有、使用和处置进行干预的权利,减少其借所有者之名对农地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同时,让使用权强化和扩大,接近事实上的所有权,从而使农民拥有土地的真正的处置权。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地使用权 制度创新 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芳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扩大农村消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同时阐述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如消费水平滞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供给不足等。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房地产建设、加大农村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扩大农村消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市场 农村消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扶廷凤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为进一步消解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提供了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及时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吸收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农村失地农民自身社会保障的根本需要,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法律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剑宇
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状况直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基于系统性分析框架的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性表达基本遵循“自主性表达→自觉性表达→能动性表达→创造性表达”的递进式逻辑,每个表达环节的表现分别在于明确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意识、施展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价值。受治理结构短板、价值认知局限、发展条件限制、社会环境障碍的共同影响,不少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仍然在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程度的“被遮蔽”状态。通过明确主体边界、思想观念引导、完善要素供给、优化行动空间,真正实现“增权于农民、感化于农民、赋能于农民、服务于农民”,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农民主体性的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主体性推动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妉 李春英
乡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学者关注,而现代化进程使得乡村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解。乡村新文化的建构正是乡村文化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乡村新文化是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文化,是多元文化冲突发展下的和谐文化,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先进文化。通过有效途径建构起来的乡村新文化,能够引导乡村文化良性发展,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重新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关键词:
乡村新文化 文化自信 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