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2)
2023(10350)
2022(7964)
2021(7204)
2020(5872)
2019(13157)
2018(13250)
2017(23464)
2016(13220)
2015(14822)
2014(15057)
2013(14335)
2012(13356)
2011(12217)
2010(12804)
2009(12100)
2008(12184)
2007(11260)
2006(10541)
2005(9904)
作者
(40471)
(33872)
(33523)
(32196)
(21708)
(16040)
(15128)
(13034)
(13012)
(12330)
(11755)
(11541)
(11170)
(11063)
(10825)
(10495)
(9957)
(9857)
(9841)
(9643)
(9008)
(8445)
(8316)
(8083)
(7680)
(7629)
(7548)
(7537)
(6981)
(6960)
学科
(54600)
经济(54515)
管理(34636)
(31673)
(25143)
企业(25143)
(20873)
中国(19019)
方法(16368)
业经(16363)
(15865)
农业(14164)
(13643)
(13459)
理论(12414)
数学(12226)
地方(12218)
数学方法(11937)
(10721)
(10694)
银行(10690)
(10347)
(10116)
(10080)
金融(10072)
教育(9561)
发展(8580)
(8541)
(8264)
(8210)
机构
大学(196300)
学院(193398)
(73165)
研究(73103)
经济(71287)
管理(66037)
中国(55415)
理学(55153)
理学院(54414)
管理学(53075)
管理学院(52723)
科学(45381)
(43857)
(38030)
(37729)
(37464)
研究所(34446)
(33589)
中心(32622)
(30068)
师范(29712)
农业(29005)
业大(28943)
财经(28389)
北京(27832)
(26409)
(26123)
(25563)
(24018)
师范大学(23849)
基金
项目(122626)
科学(95791)
研究(91068)
基金(87317)
(77283)
国家(76566)
科学基金(63940)
社会(56872)
社会科(53452)
社会科学(53437)
(48249)
基金项目(44538)
教育(42472)
(40926)
自然(39650)
自然科(38747)
自然科学(38729)
自然科学基金(38015)
编号(37644)
资助(34901)
成果(33594)
重点(28576)
课题(27893)
(27016)
(26263)
(24740)
国家社会(23786)
(23265)
创新(23059)
科研(22999)
期刊
(93148)
经济(93148)
研究(63075)
中国(48070)
(37896)
学报(35983)
科学(31594)
教育(31167)
(29591)
大学(27282)
管理(26418)
学学(25064)
农业(24984)
(20141)
金融(20141)
技术(16401)
业经(15660)
财经(14690)
经济研究(13982)
(12794)
图书(12532)
问题(12256)
(12060)
(12059)
业大(9580)
书馆(9541)
图书馆(9541)
(9326)
(9032)
论坛(9032)
共检索到316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晴  霍有光  
运用历史分析法,以时间为经,以理论为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嬗变轨迹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表明:有关城乡联系的早期论述是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由二元结构理论衍生的城乡偏向发展观却使城乡联系理论难以为继,可它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使之更加深入发展,从而促成了今天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热烈探讨。最后,基于当前中国城乡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指出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对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阳平  詹志华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统筹"是手段,"一体化"是目标。不过,时下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有悖于中央的精神,这势必会引起"统筹"的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对"城乡一体化"进行理论阐释,以利于从实践中找到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体制,这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外思想家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体制的理论和逻辑进行过深入探索,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文章提出,社会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其变化,尽管一些突变和历史事件会对现行社会体制产生影响,但是社会体制根植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只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比较研究才能深入下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杰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公共财政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地设计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的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以及各构成系统的动态演进和各地区间的差别进行测度和分析,对于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科学、系统全面、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和方法,利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1991~2007年城乡一体化的动态演进行评价,而后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最后结合客观事实对分析结果进行根源性解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翟爱梅  马芳原  罗伟卿  
本文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测度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的"两阶段GARCH"模型,该模型的第一步通过二元GARCH模型的设定,对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金融一体化趋势加以区分,再将由此提取的新息序列作为全球信息冲击和区域信息冲击的代理变量,带入第二步的波动性溢出模型中,构建地方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与区域信息冲击的相关度、地方金融资产收益的波动被区域信息冲击解释的动态比例两类指标,分别测算了区域金融一体化的阶段水平和发展轨迹。基于该模型,对"粤港"这一特殊区域的金融一体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讨论了金融危机和汇率制度改革对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宝俊,高振中  
本文就目前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施“乡镇医院重组”及“城乡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及其措施和建议,为合理利用我国现有的有限卫生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独立性、封闭性、落后性是传统农村与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逐步改变传统农村和农村经济所固有的上述特征,不断调整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分割格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作为各自独立的城市系统与农村系统所必然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为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宋乃庆  龚春燕  韩玉梅  何怀金  阳泽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下,打破城乡二元僵局,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在保持与发挥城乡教育区域性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城乡教育互动联结、相互帮扶、相互作用、消解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动态进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为教育公平理论、系统论与控制论、共同体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具有区别于城乡教育均衡和统筹城乡教育的独特性与阶段性。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特征为城乡教育目标共识、城乡教育观念互通、城乡教育地位互认、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责任共担、城乡教育优势互补、城乡教育困难互助和城乡教育活动共同参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展可划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江燕  白永秀  
本文基于城乡系统共生理论构建了包含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城乡社会、城乡生态环境四个维度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并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整体与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及各维度指数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30个省域城乡发展—体化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经济地理特征,呈现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省域在自然禀赋、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各省份实际出发,制定富有弹性、分类指导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雷  
一、城乡一体化的涵义及我国的实践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本来存在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的,它主要体现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其涵义大致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斐  
费孝通先生围绕小城镇的论述,在理论层面可以分为宏观思想、中观概念与微观的具体对策三个维度,三者之间看似琐碎庞杂,其实均可被统一在工农城乡连续统的核心思想框架之下;在具体对策层面,费孝通所提出的规模经营与家庭工业这两大策略在中原地区两个乡镇的具体地方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尤其是人与环境两大因素对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的关键,首先是回归工农城乡连续统的核心思想,在此前提下,既要确保农民主体性的彰显,同时破除文化与环境二元对立观念,将小城镇视为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城市与乡村的连续、自然与文化的一体,蕴含的是中国文明的独特智慧,致中和宇宙观为小城镇的理论拓展与实践指导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与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佘高红  王锦  
分析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格局,找出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全球化为契机,提出通往城乡一体化这一理想境界的门径是地区城市(RegionalCity)———一种新型的城市概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雯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步骤。应该从我国城乡对立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分析把握其内涵,实现体制的一体、经济的链接、社会的趋同、空间的融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今后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将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我国目前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是单向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关键不仅在于城乡居民户籍分列,更重要的在于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双向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应该尽快消除这种体制障碍,赋予农村居民财产权,发放房屋产权证,将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双向的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