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1)
- 2023(17372)
- 2022(14156)
- 2021(12958)
- 2020(10491)
- 2019(23539)
- 2018(23241)
- 2017(43438)
- 2016(23489)
- 2015(25802)
- 2014(25522)
- 2013(24599)
- 2012(22855)
- 2011(20693)
- 2010(20850)
- 2009(19159)
- 2008(18291)
- 2007(16437)
- 2006(14882)
- 2005(13683)
- 学科
- 济(97619)
- 经济(97507)
- 管理(60307)
- 业(56539)
- 企(42971)
- 企业(42971)
- 中国(33374)
- 农(32403)
- 地方(30574)
- 方法(29557)
- 业经(25343)
- 数学(24530)
- 数学方法(24208)
- 财(22096)
- 农业(21924)
- 学(21075)
- 制(20464)
- 银(17325)
- 融(17299)
- 银行(17295)
- 金融(17291)
- 发(16868)
- 行(16810)
- 环境(15896)
- 贸(15848)
- 贸易(15832)
- 地方经济(15783)
- 体(15446)
- 理论(15398)
- 易(15168)
- 机构
- 学院(320364)
- 大学(316325)
- 济(126926)
- 经济(124008)
- 研究(117464)
- 管理(114428)
- 理学(96609)
- 理学院(95318)
- 管理学(93352)
- 管理学院(92766)
- 中国(89646)
- 科学(72741)
- 京(69910)
- 财(59730)
- 所(59386)
- 农(56659)
- 中心(53994)
- 研究所(53653)
- 江(52013)
- 范(48007)
- 师范(47488)
- 业大(46676)
- 财经(45681)
- 北京(44098)
- 农业(43844)
- 院(43553)
- 州(41897)
- 经(41268)
- 经济学(38589)
- 师范大学(38020)
- 基金
- 项目(213616)
- 科学(168295)
- 研究(160162)
- 基金(151193)
- 家(132114)
- 国家(130954)
- 科学基金(111740)
- 社会(101080)
- 社会科(95599)
- 社会科学(95575)
- 省(86316)
- 基金项目(79672)
- 教育(72889)
- 划(72186)
- 自然(69345)
- 自然科(67738)
- 自然科学(67718)
- 编号(66569)
- 自然科学基金(66461)
- 资助(59257)
- 成果(54720)
- 发(52023)
- 重点(49146)
- 课题(47893)
- 部(45069)
- 创(44726)
- 国家社会(41897)
- 发展(41849)
- 创新(41717)
- 展(41160)
共检索到50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伟
概括了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6种空间结构模式,分别是:单极中心城市带动的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带动的空间结构、城乡融合区的空间结构、三维城乡合作带动的空间结构、田园城市带动的空间结构和都市圈带动的空间结构;分析这些模式的适用条件和对城乡一体发展的效应。然后,分析淮安城乡发展的现状空间结构特征,即全市区域空间结构处于极核与点轴并重发展阶段,乡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低。针对这样的状况,提出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思路是:推进由点-轴式结构向网络式结构的尽快转变;在大力建设中心城市的同时,积极建设片区重点中心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机制,以保证一...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空间结构 模式 淮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城乡一体化 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文渊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城乡两部门A-B生产函数构建的一体化均衡模型中,引入了Tiebout条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模型,并利用湖北省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条件限制下,湖北省的最优城乡一体化水平为73.81%,而2017年湖北省的实际城镇化率仅为59.3%,在限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下,湖北省的城镇化率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战丽娜
现阶段由于政策环境及城乡间发展差距,使得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无法实现。文章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措施。文章的主要观点包括:提升金融扶持力度及构建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完善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以实现产业平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镇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业新技术的使用率,实现农业产业化,从而加快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全面发展城乡区域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城镇 农村 区域经济发展 一体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战丽娜
现阶段由于政策环境及城乡间发展差距,使得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无法实现。文章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措施。文章的主要观点包括:提升金融扶持力度及构建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完善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以实现产业平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镇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业新技术的使用率,实现农业产业化,从而加快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全面发展城乡区域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城镇 农村 区域经济发展 一体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战丽娜
现阶段由于政策环境及城乡间发展差距,使得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无法实现。文章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措施。文章的主要观点包括:提升金融扶持力度及构建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完善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以实现产业平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镇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业新技术的使用率,实现农业产业化,从而加快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全面发展城乡区域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城镇 农村 区域经济发展 一体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森
既有的关于城市群的理论研究大都分别针对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展开,本文在研究城市群的同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本文选择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作为城市群间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提出了逐步实现辽宁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多层次区域发展 一体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彬
城乡差距的扩大除了归结于引起城乡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各种原因以外,还有因为由城市工业化主导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忽略了城市功能的同步完善,致使城乡统筹的公共政策能力被持续削弱,城乡地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效响应机制从而导致城乡产业空间联系断裂,系统内部自我组织机能逐渐丧失等。通过对苏南地区的研究发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农村只能被动地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可输出要素与资源规模的多少,以城市为空间中介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要素市场的制度分割和利益维护机制的缺失,使得当前嵌入到城市发展中的农村经济面临资源加速消耗、要素价格被低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而导致农村工业化动力的减弱和城乡融合成本的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凯 冯献 李中
部分农村以园区和示范区的形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丰富了农村区域理论的实践。该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学和的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用于研究中国城乡关系的实际,考察我国农村区域的示范效应,并以城市经济圈和农村区域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构建和论证城乡区域对接的理论模型,分析在农村区域的影响作用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对接机制。该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探索和实践提供理论分析,并提供一个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天培 陈科颖 田书芹
目前,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较多,而对作为与其密切相关的新生代农业劳动力的关注显得很薄弱。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观点,相信这将会引起更多关注。因此,本文站在两者协调发展的视角,基于重庆市的调研数据分析,揭示了重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问题。然后从就业渠道、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自主创业等关键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期望可以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现实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 杨青山 马延吉 刘勇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和产业一体化,目标是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这就要求作为组织和运行载体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文章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实证案例,探讨一体化区域的产业空间结构重组动力包括政策推动力、空间牵引力、经济拉动力、社会驱动力和生态约束力,并针对目前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重组的多元动力为切入点,对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产业跨区域融合和地域分工提出重组和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雯丽 沈贵银
在城乡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增长潜力。充分挖掘农村内需潜力、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内需,对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收入分配失衡、资本非农偏好、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二元化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内需扩大的主要问题,提出扩大农村内需关键是要破解二元结构为核心的制度性瓶颈因素,着力在要素交换、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内需的释放与持续扩大。
关键词:
农村内需 潜力 释放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易海峰
阐述了商业物流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指出了我国区域商业物流的发展现状,最后基于城乡一体化视野提出了推进区域商业物流发展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商业物流 城乡一体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光龙 张红旗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和可持续。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以市域为单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我国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71.43%、61.01%和61.90%,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社会、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次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一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的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3.10%、21.43%、33....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市域 评价 中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颂吉 白永秀 宋丽婷
本文从科学界定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扩展构权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陕西83个县(市)为样本,对其2011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作了总体评价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整体呈现"关中中等偏上,陕北两极分化,陕南中等偏下"的特征。
关键词:
县域 城乡发展一体化 水平评价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