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2)
2023(11647)
2022(9949)
2021(9386)
2020(8107)
2019(18904)
2018(18594)
2017(36265)
2016(19511)
2015(22217)
2014(22468)
2013(22217)
2012(20574)
2011(18307)
2010(18308)
2009(17122)
2008(17136)
2007(15468)
2006(13338)
2005(11606)
作者
(56259)
(47484)
(46935)
(45075)
(29717)
(22803)
(21719)
(18558)
(17923)
(16803)
(16139)
(15936)
(14790)
(14749)
(14621)
(14559)
(14429)
(13785)
(13584)
(13560)
(11753)
(11485)
(11400)
(10882)
(10699)
(10649)
(10433)
(10365)
(9615)
(9474)
学科
(85423)
经济(85328)
(57446)
管理(55714)
(44129)
企业(44129)
方法(40146)
数学(36009)
数学方法(35498)
(33109)
(23668)
农业(21764)
中国(20517)
业经(19519)
(18166)
(16596)
地方(15932)
(15346)
财务(15295)
财务管理(15256)
(14637)
贸易(14632)
企业财务(14497)
(14244)
(12979)
银行(12951)
(12222)
(12017)
金融(12014)
理论(11712)
机构
学院(281914)
大学(279962)
(114906)
经济(112394)
管理(110646)
理学(95446)
理学院(94442)
管理学(92653)
管理学院(92135)
研究(89748)
中国(70581)
(57763)
科学(55453)
(53616)
(51983)
(44863)
中心(44499)
业大(43952)
财经(42852)
(42692)
研究所(40552)
农业(39870)
(38825)
(36462)
师范(36097)
北京(35707)
经济学(35180)
(33758)
(32041)
经济学院(31943)
基金
项目(188791)
科学(148741)
基金(137587)
研究(137146)
(119171)
国家(118145)
科学基金(101981)
社会(87391)
社会科(82603)
社会科学(82582)
(74725)
基金项目(73332)
自然(66465)
自然科(64925)
自然科学(64903)
自然科学基金(63705)
教育(63531)
(62356)
编号(56575)
资助(56459)
成果(45402)
重点(42265)
(42208)
(40491)
(38903)
课题(38262)
科研(36780)
创新(36388)
教育部(36101)
国家社会(35792)
期刊
(126713)
经济(126713)
研究(77618)
中国(52944)
(51272)
学报(43805)
(43524)
科学(41002)
管理(37162)
农业(33857)
大学(33793)
学学(32150)
(27381)
金融(27381)
教育(25664)
技术(24564)
业经(23873)
财经(20983)
经济研究(18986)
(17948)
问题(17816)
(15304)
(15157)
统计(14271)
技术经济(13836)
理论(13705)
资源(12917)
财会(12885)
(12507)
(12431)
共检索到409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冯敬俊  陈佳  冯红燕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伟   钟满  
利用特征价格模型、空间特征价格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城中村和以城中村私宅为代表的非正规住房租赁市场对正规市场租金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商品住房周边存在城中村会显著降低其租金水平,商品住房的租金水平与其离城中村的距离和城中村私宅租金水平成正比。城中村对于周边商品住房租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结合实证结果,建议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将私宅妥善纳入监管,并将城中村私宅经整治改造后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来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昌林  
城中村廉租屋是1980年以来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就此从二元土地所有制、征地制度、城乡管理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廉租屋产生的必然原因,并从廉租屋建设的低成本性、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角度探讨了廉租屋的演变和之所以存在的深层原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宋博通  杨静  
为了分析住房特征对城中村内农民房租金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提供借鉴,本文引入特征价格(HedonicPrice)理论,应用样本调查数据,建立深圳市城中村农民房的租金特征模型。分析显示,“房龄”、“面积”对农民房租金有显著影响;在深圳特区内外,厨、卫设施对房租影响差异性较大。该模型不仅有助于分析特区内外农民房租金差异原因,对在住房租赁市场中如何选择农民房租金评估方法、定位公共租赁住房面积标准、整合农民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等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新海  
“城中村”土地很值钱,“城中村”改造苦于没钱,打通两者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注入经营理念,积极显化“城中村”土地资产,以规划引导这些土地得以高效合理利用,并使农民得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汪晓春  李江风  王振伟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中,不同主体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同,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高,而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的租金要求较高,且期望的租金还要包括劳动力机会成本。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租金的博弈直接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土地租金的高涨,使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出现倒挂,但政府的补贴又维持了这种不健康的租赁关系。农地租金的非理性增长影响了自耕农的壮大和发展,使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公司化,农业公司对利润的博弈导致了套取政策补贴、农地非粮化等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景堪忧。建议构建进城农民土地退出机制、扶持培养自耕农、建立多种途径的农业经营合作模式、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津逵  
空间上的“脏乱差”,不过是城中村冰山之一角。中国可能有一夜之城,却不可能有一天内完成的城市化。在城市化中还农民以发展的权力,他们自己就会因应市场,成为城市化中积极行动的主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梦水  刘春成  侯汉坡  
在城中村已有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并缺少系统性的认知。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认识城中村的基本框架,并总结了基于"刺激-反应"的政府管理模型和基于回声模型的城中村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高碑店村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中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雪梅   翟宝辉  
城中村是城市规模扩张时期留下的未进行土地性质转用和基础设施覆盖的农村地区,集聚了大量低收入租赁人口,对该群体聚居状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北京市住房抽样调查数据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城中村租赁人口居住面积小、环境差,同乡、同村、同业熟人聚居,居住要求低、满意度高,无长期居住打算,在城中村改造中处于劣势地位,面临频繁迁移的窘况。最后,基于以上特征提出解决城中村租赁人口居住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元斌  林泉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城市化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动力的角度分析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各参与主体在改造的制度选择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土地的发展权属收益成为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博弈的关键;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中村改造的必然选择;城中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保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举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转型经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其实质在于:国家权力介入集体土地产权利益分配,形成国家和集体(代表城中村村民)之间的产权博弈。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国家行政命令式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逐渐转化为产权主体之间平等经济权利的交易方式,权力(或权利)与利益需要对等。在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博弈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不平衡转换产生了利益冲突。城中村改造需要平衡这种权力与利益的转换,化解冲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史新伟  
当前,"城中村"土地难以管理有较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看,关键一点是其空间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城市市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种特殊性使得其管理有别于城市中的国有土地和城市区外的纯农村地区,这也是国土部门在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很难独立、得心应手地解决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必  
“城中村”作为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本文以分析重庆特殊的城乡割据情况为基础,探讨“城中村”的概念及其都市化的重要性,揭示重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重庆“城中村”都市化问题的具体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