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0)
- 2023(15765)
- 2022(13661)
- 2021(12756)
- 2020(10499)
- 2019(24157)
- 2018(24056)
- 2017(45962)
- 2016(25078)
- 2015(28198)
- 2014(28023)
- 2013(27546)
- 2012(25416)
- 2011(22978)
- 2010(22889)
- 2009(21176)
- 2008(20679)
- 2007(18310)
- 2006(16359)
- 2005(14134)
- 学科
- 济(99530)
- 经济(99332)
- 管理(73296)
- 业(70681)
- 企(56391)
- 企业(56391)
- 方法(42066)
- 农(36508)
- 数学(35175)
- 数学方法(34788)
- 财(26548)
- 中国(26514)
- 业经(26298)
- 农业(24383)
- 地方(24114)
- 制(23114)
- 学(21116)
- 和(16753)
- 理论(16753)
- 环境(16632)
- 务(15997)
- 财务(15927)
- 财务管理(15894)
- 体(15891)
- 贸(15812)
- 贸易(15800)
- 易(15263)
- 企业财务(15033)
- 银(14644)
- 技术(14638)
- 机构
- 大学(351947)
- 学院(351109)
- 管理(139182)
- 济(137141)
- 经济(133904)
- 理学(120434)
- 理学院(119014)
- 研究(118079)
- 管理学(117019)
- 管理学院(116359)
- 中国(87882)
- 京(75567)
- 科学(72977)
- 财(65184)
- 农(59370)
- 所(58101)
- 中心(54452)
- 业大(52863)
- 研究所(52675)
- 江(52576)
- 财经(51472)
- 范(48555)
- 师范(48202)
- 北京(47560)
- 经(46550)
- 农业(45134)
- 州(44001)
- 院(43052)
- 经济学(40638)
- 师范大学(39204)
- 基金
- 项目(242973)
- 科学(191524)
- 研究(180441)
- 基金(176045)
- 家(152489)
- 国家(151152)
- 科学基金(130318)
- 社会(115175)
- 社会科(108290)
- 社会科学(108261)
- 省(94699)
- 基金项目(94499)
- 自然(83485)
- 教育(81810)
- 自然科(81422)
- 自然科学(81403)
- 自然科学基金(79914)
- 划(79481)
- 编号(74550)
- 资助(70439)
- 成果(60897)
- 重点(53982)
- 部(53403)
- 发(51663)
- 课题(51007)
- 创(50161)
- 制(47588)
- 国家社会(46896)
- 创新(46795)
- 教育部(45930)
- 期刊
- 济(157923)
- 经济(157923)
- 研究(105081)
- 中国(71208)
- 农(58043)
- 学报(55012)
- 科学(51810)
- 财(50016)
- 管理(49345)
- 大学(42503)
- 教育(40492)
- 学学(39841)
- 农业(39175)
- 融(30732)
- 金融(30732)
- 技术(29186)
- 业经(27341)
- 财经(24841)
- 经济研究(22834)
- 经(21081)
- 问题(20907)
- 图书(18590)
- 业(18332)
- 版(17960)
- 科技(17193)
- 理论(17143)
- 资源(16925)
- 现代(16046)
- 技术经济(15872)
- 实践(15719)
共检索到520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学广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黎云 陈洋 李郇
以广州车陂村为例,由外而内地对城中村空间进行解析,指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空间类型,具有被挤迫和封闭的外部空间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仍然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现在混合的功能使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村落肌理以及场所的文化传承上,这是城市空间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空间的整理和外部空间的渗透两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促使城中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最终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
城中村 空间解析 有机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学龙 孙林 李慧 李美丽
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三个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破解上述难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公开公平选择合作开发者,确保资金安全;做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工作,调整好土地使用功能;加大前期宣传,调查村民意愿,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方案和标准。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难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宇蕴 张汝立
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现象的宏观制度背景,但从深层次角度看,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生存和发展机制及其相关行动逻辑才是形成城中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城中村问题的消解、城中村改造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丽丽 赵耀龙 欧阳军 刘望保
城中村作为非正规城市化空间,由于外来移民创建的各种非正规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集聚使其较单纯的低成本移民聚居区具有了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和管理关系。以广州市康乐村为例,通过对其内部非正规制造企业的半结构式问卷调研及深入访谈,以及对区内工业用地的整体勘验与多层建筑物垂直空间利用的系统调研,勾勒出城中村非正规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清晰图景及基本格局,探讨了城中村制造业集聚产生的社会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在城中村的集聚,在水平及垂直空间上均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也为农民工职业身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以企业为基层单元、多元文化和地方力量共存的社会空间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刚 周素红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 ,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 ,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 ,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关键词:
城中村 改造方案 文冲社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盛艳玲 马瑞苗 乔纪纲
我国小升初采取的政策主要为“就近入学”与“多校划片”,两种政策有何实施效果?分别存在何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以各居住小区教育质量方差最小化为目标的函数模型,假定“就近入学”和“多校划片”两种政策情景,考虑最大上学距离约束以及学校规模约束条件,结合ArcGIS网络分析技术,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就近入学”政策下,教育质量期望值方差达到11.97,主要表现为邻近居住区的教育质量差异较大;而“多校划片”可以大幅降低方差值至0.87,但是小区教育质量平均得分较低,呈现圈层结构,体现整体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以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多校划片”政策基础上提出建议:放松最大上学距离、提高教育设施点质量水平和增设知名学校或建立分校优化方案。考虑成本及其他因素,不改变学生最大上学距离,提高部分教育设施的质量水平,既能降低教育质量期望方差至0.73,又可以提高小区的教育质量平均得分,在合理的损益空间内,是推荐的决策方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卓彩琴 钟莹 罗天莹 苏植
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分析了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传统农村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冲突为主。然后,分析了文化冲突对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并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城中村的改造策略:保护与建设相结合;本地人与外来人共享文化资源,共建和谐社区;利用文化古迹,发展社区旅游业;加强社区培训与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
关键词:
文化 社区 改造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永英 张淼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7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及其对海珠区图书馆的利用情况进行调研。海珠区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满足度不高,对海珠区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建议公共图书馆应坚持以平等的视角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多途径宣传并突出图书馆的公益性质,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创新读者活动,提升分馆管理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涤湘 魏清泉 梁志伟
城市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系统为主、自然生态系统为辅的高密度人类活动地域空间。由大面积的绿地所组成的绿色 开敞空间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了各 地政府的普遍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和利用渐趋加强,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广 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绿色开敞空间 保护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启春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图斑信息为基础,研究广州市海珠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于交通网络的聚集规律,及其基于交通网络布局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海珠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用地、水域和园地是占绝对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具有西城东村的特点;土地利用沿交通网络强烈聚集,同时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相关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永英 何兰满
以广州市海珠区低收入者为样本,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城市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信息在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城市低收入者关注的信息类型、获取信息的渠道、影响低收入者信息获取的因素、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及其利用图书馆的情况。作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信息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兰满 肖永英
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海珠区两条街道188位城市低保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前期的定性研究,探讨城市低保者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包括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难易程度、积极性、影响因素、利用图书馆情况等。建议公共图书馆重视城市低保群体,了解他们的信息行为特点,在与相关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延伸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和就业信息服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奇峰 梁小薇 卢芳
通过对广州市康乐村外来从业人员的现状、特征及其对村庄空间的再领域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作为产权主体的村民已基本迁出村庄,外来从业人员作为村庄使用主体通过空间和设施的配置权对商贸型城中村进行了"再领域化",村庄已形成一个具外来从业人员特性的独特领域。但是,在广州市进行"三旧"改造过程中,外来从业人员作为领域政治的弱势方依然要服从产权主体旧村改造的利益诉求。基于此,认为村庄的改造应围绕产业发展合理配置功能业态,并须切实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的市民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模式的特征及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土地信息系统的城中村用地评价研究——以广州市花地村为例
城中村空间形态对居民居住安全感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为例
社会组织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北京皮村“工友之家”为例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及实施评价研究——以广州为例
基于“空间失配”假设的居民就业障碍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为例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
“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城中村非正规经济的空间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
“城中村”土地改造法律问题分析——以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