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4)
2023(12922)
2022(11288)
2021(10760)
2020(8851)
2019(20590)
2018(20415)
2017(39741)
2016(21570)
2015(24247)
2014(24625)
2013(24104)
2012(22188)
2011(20268)
2010(20381)
2009(18868)
2008(18305)
2007(16387)
2006(14586)
2005(12530)
作者
(61642)
(51227)
(50568)
(48600)
(32575)
(24307)
(23111)
(19928)
(19475)
(18425)
(17321)
(17154)
(16119)
(16010)
(15691)
(15676)
(15293)
(15037)
(14610)
(14461)
(12705)
(12618)
(12304)
(11805)
(11566)
(11430)
(11296)
(11260)
(10349)
(10106)
学科
(86964)
经济(86838)
管理(63310)
(61107)
(47593)
企业(47593)
方法(36312)
(33692)
数学(31496)
数学方法(31073)
中国(22652)
农业(22032)
(21942)
业经(21004)
(18273)
(18050)
地方(17873)
(14854)
贸易(14848)
(14702)
(14452)
(13600)
银行(13568)
理论(13553)
(13028)
环境(12976)
(12975)
(12797)
财务(12728)
财务管理(12702)
机构
学院(306127)
大学(306088)
管理(124225)
(121278)
经济(118374)
理学(107292)
理学院(106151)
管理学(104466)
管理学院(103897)
研究(101665)
中国(76512)
(64606)
科学(61839)
(57415)
(51026)
(50069)
中心(46853)
业大(45515)
研究所(45375)
财经(45111)
(45004)
(41336)
师范(41046)
北京(40990)
(40961)
农业(38714)
(36940)
(36639)
经济学(35274)
财经大学(33222)
基金
项目(207907)
科学(163414)
研究(156167)
基金(150168)
(129202)
国家(128046)
科学基金(110231)
社会(97613)
社会科(92194)
社会科学(92175)
(80780)
基金项目(79867)
教育(70801)
自然(70692)
自然科(68933)
自然科学(68920)
(67813)
自然科学基金(67657)
编号(65422)
资助(61584)
成果(54185)
(46120)
重点(45665)
课题(44569)
(44202)
(42608)
教育部(39639)
创新(39633)
项目编号(39582)
国家社会(39197)
期刊
(138802)
经济(138802)
研究(92246)
中国(58467)
(50812)
学报(45627)
科学(43647)
管理(43570)
(41589)
大学(35471)
教育(34748)
农业(34239)
学学(33320)
(30259)
金融(30259)
技术(25040)
业经(24905)
财经(21212)
经济研究(20274)
问题(18161)
(17922)
图书(15977)
理论(15773)
(14817)
(14672)
实践(14614)
(14614)
科技(14573)
现代(14294)
技术经济(14117)
共检索到450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银莺  张小珲  杨青  
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权衡城中村更新的经济成本后形成以家庭人口或农房初始面积为基底的补偿策略。两类补偿分别侧重村民的成员权和住房资产累积量,相对获益群体及村民政策满意度存在分化,识别其差异及关联性可为缓解补偿纠纷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本文在武汉市开展城中村更新的典型调查,比较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对村民住房资产及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按家庭人口补偿的村民家庭户均还建住房较初始农房面积减少129.80 m~2,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与更新前变化不大,仅减少14.74 m~2。(2)按人口补偿城中村更新还建后村民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趋近,相对剥夺指数从0.41降至0.10;按住房面积补偿的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则从0.51提升到更新后的0.54,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差距略有增强。(3)按人口补偿使城中村原农房面积低于400 m~2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有较大增加,其政策满意度高;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城中村,原农房面积在200 m~2以下的村民家庭相对受损,还建后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增加,其政策满意度低。(4)人口补偿方案考虑到原农房面积较低家庭宅基地的空间发展权,同时避免对抢建加盖等形成的超额面积过度补偿;按住房初始面积补偿则有利于原农房面积较大的村民家庭,但忽略了原农房面积较少家庭参与城中村更新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权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银莺  张小珲  杨青  
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权衡城中村更新的经济成本后形成以家庭人口或农房初始面积为基底的补偿策略。两类补偿分别侧重村民的成员权和住房资产累积量,相对获益群体及村民政策满意度存在分化,识别其差异及关联性可为缓解补偿纠纷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本文在武汉市开展城中村更新的典型调查,比较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对村民住房资产及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按家庭人口补偿的村民家庭户均还建住房较初始农房面积减少129.80 m~2,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与更新前变化不大,仅减少14.74 m~2。(2)按人口补偿城中村更新还建后村民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趋近,相对剥夺指数从0.41降至0.10;按住房面积补偿的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则从0.51提升到更新后的0.54,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差距略有增强。(3)按人口补偿使城中村原农房面积低于400 m~2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有较大增加,其政策满意度高;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城中村,原农房面积在200 m~2以下的村民家庭相对受损,还建后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增加,其政策满意度低。(4)人口补偿方案考虑到原农房面积较低家庭宅基地的空间发展权,同时避免对抢建加盖等形成的超额面积过度补偿;按住房初始面积补偿则有利于原农房面积较大的村民家庭,但忽略了原农房面积较少家庭参与城中村更新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权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瑞  
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选取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可归为四类,即利益分配安置补偿、公开公正透明程序、社会结构转型环境、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其中,前三类因子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为正,最后一类因子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利益分配安置补偿对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存在"门槛现象"。据此认为,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提升路径如下:制定合理的安置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规则;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城中村改造的每个环节都要公开公正透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瑞  
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选取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可归为四类,即利益分配安置补偿、公开公正透明程序、社会结构转型环境、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其中,前三类因子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为正,最后一类因子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利益分配安置补偿对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存在"门槛现象"。据此认为,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提升路径如下:制定合理的安置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规则;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城中村改造的每个环节都要公开公正透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华旭  马卫  
土地征收补偿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关注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下"城中村"土地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出售土地使用权的信托模式,以促进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均衡和完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廖远涛  代欣召  
城中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城—乡"相互融合的渐进式演进过程。文章以回顾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城中村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重新审视广州城中村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类型,以此作为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之后,系统梳理了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漆畅青  何帆  
随着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所谓的城中村现象。对此,我们调查了宁波市鄞州区的两个近郊村落流动人口家庭的住房状况,并将之与联合国人居署对贫民窟的定义进行比较后发现:在人均住房面积、卫生设施和住房使用权等方面,城中村均达不到联合国人居署的标准;而在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住房质量等方面,城中村则明显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针对这种结果,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俊红  
研究目的:研究拆迁补偿中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公正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中国拆迁补偿中,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中,存在着严重的利益主体缺位与利益主体错位现象。研究结论:应当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直接流转,在拆迁补偿中应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理政  叶裕民  
村民更新意愿是城中村更新的首要因素,其本质是风险决策行为。借鉴前景理论,基于广州25个城中村的685份村民问卷数据,运用定序Logit模型对更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的确权能够显著提升更新意愿,而房屋层数对更新意愿具有负面影响,二者作为资产性因素发挥作用;村民对政府、市场与村集体的信任以及"村改居"情况对更新意愿具有促进作用,它们作为预期性因素产生影响;同时,村庄类型变量对宅基地确权情况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基于访谈结果,论文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展开讨论,建议城中村更新对宅基地全面颁证确权,培育村民的正向信任,推广"村改居"政策,并对刚性村与弹性村分类施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伯侨  阮婷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朝阳市《城中村、城郊村集体资产处置对策研究》课题组  谢平  
城中村、城郊村所处地理位置特殊,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成果的辐射下,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资产存量较大。处置好城中村、城郊村的集体资产,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党是不是执政为民和践行三个代表的政治问题,以及能否继续保持农村稳定大局的社会问题。目前,对"城中村""、城郊村"这个我国特有的社会化产物的资产处置问题,国内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一些学者正陷于理论和国家法律政策的盲区之中,各地在工作中也基本处于边摸索边干的状态。本课题从朝阳市的实际出发,针对全市城中村改造阻碍因素中的症结,研究提出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伟   钟满  
利用特征价格模型、空间特征价格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城中村和以城中村私宅为代表的非正规住房租赁市场对正规市场租金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商品住房周边存在城中村会显著降低其租金水平,商品住房的租金水平与其离城中村的距离和城中村私宅租金水平成正比。城中村对于周边商品住房租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结合实证结果,建议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将私宅妥善纳入监管,并将城中村私宅经整治改造后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来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闫小培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以深圳市为例,在梳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机理与管治对策。研究发现,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与发展是政策力、市场力和社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住房,各种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