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5)
2023(13712)
2022(11986)
2021(11403)
2020(9386)
2019(21835)
2018(21890)
2017(41972)
2016(23120)
2015(25890)
2014(26119)
2013(25701)
2012(23756)
2011(21395)
2010(21577)
2009(19829)
2008(19027)
2007(16935)
2006(15063)
2005(12684)
作者
(65809)
(54866)
(53957)
(51790)
(34813)
(26334)
(24816)
(21502)
(20821)
(19709)
(18800)
(18267)
(17314)
(17153)
(16790)
(16685)
(16546)
(16074)
(15688)
(15509)
(13599)
(13530)
(13176)
(12556)
(12343)
(12305)
(12101)
(12087)
(11085)
(10878)
学科
(88967)
经济(88871)
管理(64150)
(63652)
(49524)
企业(49524)
方法(38645)
(35363)
数学(33625)
数学方法(33138)
中国(23480)
农业(23280)
业经(22252)
(22206)
地方(21581)
(18674)
(17056)
(15547)
贸易(15541)
(15171)
(15045)
理论(14596)
环境(14279)
(14119)
技术(13520)
(13474)
财务(13408)
财务管理(13380)
(13172)
银行(13130)
机构
学院(320707)
大学(318510)
管理(129561)
(122976)
经济(119903)
理学(111815)
理学院(110573)
管理学(108727)
管理学院(108150)
研究(106827)
中国(79751)
(67968)
科学(67185)
(56611)
(56146)
(53125)
中心(49587)
业大(49442)
研究所(48419)
(48232)
财经(44580)
(44535)
师范(44221)
北京(42912)
农业(42880)
(41123)
(40349)
(39019)
师范大学(35428)
经济学(34563)
基金
项目(220798)
科学(172504)
研究(164794)
基金(157042)
(135742)
国家(134503)
科学基金(115289)
社会(101392)
社会科(95687)
社会科学(95660)
(87899)
基金项目(84044)
教育(75197)
自然(74790)
(73373)
自然科(72944)
自然科学(72924)
自然科学基金(71547)
编号(69831)
资助(64358)
成果(57034)
重点(48876)
(48134)
课题(47871)
(47573)
(45213)
创新(42030)
项目编号(41687)
科研(41564)
教育部(40867)
期刊
(141031)
经济(141031)
研究(94051)
中国(62391)
(55242)
学报(49174)
科学(46234)
管理(44660)
(41596)
教育(38860)
农业(37668)
大学(37344)
学学(34911)
(29368)
金融(29368)
技术(28437)
业经(25923)
经济研究(20059)
财经(19966)
问题(18501)
图书(18286)
(17521)
(16869)
科技(15883)
(15837)
理论(15708)
资源(15500)
技术经济(15365)
现代(14818)
实践(14642)
共检索到472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廖远涛  代欣召  
城中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城—乡"相互融合的渐进式演进过程。文章以回顾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城中村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重新审视广州城中村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类型,以此作为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之后,系统梳理了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学龙  孙林  李慧  李美丽  
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三个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破解上述难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公开公平选择合作开发者,确保资金安全;做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工作,调整好土地使用功能;加大前期宣传,调查村民意愿,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方案和标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楠   刘玉亭   朱远哲   文宏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实效受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政策影响,政策稳定与变迁直接关系到治理联盟和协作关系的形成与重构,进而产生不同的地方响应与制度反馈。以往单一化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往往引发利益矛盾与社会冲突等问题,亟需探索制度引领下的治理优化路径。基于“制度安排—治理联盟—地方响应”分析框架,系统论证了更新政策制定与城中村改造实效的辩证关系。首先,基于广州城市更新政策与城中村改造专门文件的系统梳理,识别从危房改造、三旧改造、到统筹做地的三个政策演进阶段。其次,聚焦广州猎德村、琶洲村和海珠新中轴案例,分别论述三个阶段下改造模式与治理联盟的形成及其演化,分析制度安排与地方响应相互作用下的“国家—市场”及“土地—资本”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显示出与以往增量逻辑不同的演进特征,体现了城市治理目标的多元化转向。“增量发展”、“集体获利”、“跨区协调”三种治理联盟的形成,体现了非渐进式政策演进与需求驱动式地方响应的双重作用,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实践提供解析框架和实证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刚  周素红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 ,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 ,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 ,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卓彩琴  钟莹  罗天莹  苏植  
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分析了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传统农村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冲突为主。然后,分析了文化冲突对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并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城中村的改造策略:保护与建设相结合;本地人与外来人共享文化资源,共建和谐社区;利用文化古迹,发展社区旅游业;加强社区培训与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孟阳  冯景环  王小依  贾瑶瑶  黄昱蒙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宇蕴  张汝立  
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现象的宏观制度背景,但从深层次角度看,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生存和发展机制及其相关行动逻辑才是形成城中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城中村问题的消解、城中村改造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农民的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黎云  陈洋  李郇  
以广州车陂村为例,由外而内地对城中村空间进行解析,指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空间类型,具有被挤迫和封闭的外部空间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仍然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现在混合的功能使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村落肌理以及场所的文化传承上,这是城市空间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空间的整理和外部空间的渗透两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促使城中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最终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传标  张涵  程明洋  王绍续  陶伟  
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改变后的村落形态又影响着空间使用者的空间认知。以广州市珠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在定量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究了村落空间形态与居民居住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珠村居民整体居住安全感不高,与其狭长弯曲的巷道、无序的居住结构密切相关;(2)村落形态结构中,"临街式"与"巷道式"2种居住形态的居住安全感差异较大,空间组构与"自然监视"是其差异的主要原因;(3)村落空间形态对不同居住者的居住安全感影响不同,对外来年轻女性的居住安全感影响较大。"自然监视"所形成的"虚拟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可防御空间",共存与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茵茵  邢海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各地政府在处理城中村时,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改造模式多样。其中,局部改造模式是当前城中村改造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如何科学规划并有序推进这类城中村的改造对于城市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为例,分析局部改造型城中村的特点及问题,并结合规划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的建议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学广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宁  王录仓  李纯斌  罗宏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成为了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城中村"的改造问题。论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示了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的收支变化、出行方式变化、邻里关系和就业状况变化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大蓉  
在苏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进展快速,已经基本解决了拆除和外观改造的问题。但是,在苏州宜居城市建设、法治苏州和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外观改造的背后,仍然遗留了后续的城中村发展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走出原有的视野,将城中村改造置于"善治"视野中,将改造目标从建筑、房屋转移到"人"的焦点中,将城中村的总体规划,立足村落文化、居民生活质量,优化民生。文章从苏州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改变观念,在"善治"的视野下,提出了创新规划,重视融合、落实民主,顺应肌理和文化整合,生态发展等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