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7)
2023(10315)
2022(8612)
2021(8062)
2020(6672)
2019(15425)
2018(14882)
2017(28500)
2016(14907)
2015(16658)
2014(16454)
2013(15939)
2012(14268)
2011(12894)
2010(12757)
2009(11579)
2008(11063)
2007(9509)
2006(8135)
2005(6592)
作者
(39407)
(33396)
(32940)
(31544)
(20934)
(15832)
(14915)
(13002)
(12684)
(11447)
(11227)
(11199)
(10281)
(10206)
(10087)
(9997)
(9632)
(9602)
(9463)
(9293)
(8065)
(7855)
(7785)
(7767)
(7624)
(7368)
(7020)
(6972)
(6660)
(6500)
学科
(63978)
经济(63865)
(44593)
管理(42674)
(34489)
企业(34489)
方法(31139)
(27409)
数学(27309)
数学方法(26910)
农业(18312)
业经(16926)
(16387)
中国(15684)
(13076)
(11926)
地方(11083)
理论(10856)
(9748)
贸易(9745)
(9646)
财务(9605)
财务管理(9584)
技术(9540)
(9506)
(9204)
银行(9197)
企业财务(9154)
(9138)
金融(9137)
机构
学院(209798)
大学(209371)
(89004)
经济(87296)
管理(85985)
理学(75701)
理学院(74984)
管理学(73699)
管理学院(73289)
研究(62815)
中国(47845)
(41457)
(40907)
科学(36033)
财经(33314)
(32812)
中心(30945)
(30520)
业大(30363)
(28888)
经济学(28588)
(28170)
(27227)
师范(26985)
经济学院(25873)
研究所(25764)
北京(25093)
财经大学(24970)
农业(24247)
经济管理(23313)
基金
项目(149352)
科学(120360)
研究(112082)
基金(111394)
(95594)
国家(94765)
科学基金(83448)
社会(74515)
社会科(70485)
社会科学(70472)
基金项目(59187)
(57787)
自然(52483)
教育(51940)
自然科(51267)
自然科学(51257)
自然科学基金(50347)
(48150)
编号(44971)
资助(44199)
成果(35190)
(34191)
重点(33334)
(31903)
(31770)
国家社会(31491)
教育部(30294)
课题(30086)
(30063)
人文(29867)
期刊
(94965)
经济(94965)
研究(57091)
中国(36430)
(33878)
(31714)
管理(29656)
科学(28936)
学报(28922)
大学(24359)
学学(23237)
农业(22267)
教育(20486)
业经(18747)
技术(18568)
(18301)
金融(18301)
财经(16798)
(14424)
经济研究(13746)
问题(13196)
(10598)
技术经济(9823)
理论(9413)
统计(9281)
科技(9190)
经济问题(9053)
(8931)
资源(8811)
农村(8720)
共检索到290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叶群英  
研究目的:探讨城中村改造中原住民和外来租客的福利水平,为平衡和改善福利效应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以城中村现行补偿缺陷为出发点,运用功能性活动分析,从人本尺度和福利平衡两个角度探索。研究结果:城中村外来租客被排除在利益主体之外,原住民的福利模式陷入效用化的单一经济补偿陷阱,总体福利补偿存在较大缺陷,亟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补偿机制。研究结论:拓宽改造补偿对象,把外来租客纳入福利补偿主体之内;采用多维福利补偿模式,以提高人的可行能力为重点,最终促进城中村改造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华  吴瑶  管宁  
研究目的:探究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结果:通过探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对三者的利益均衡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效益是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矛盾焦点,规划容积率是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觉参与改造,吸引开发商主动参与改造,均衡参与改造的各方利益,实现各方的合理利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毅  张京祥  孙东琪  付清松  
资本的不平衡发展是空间生产理论中的经典代表,它不仅是马克思理论中用来解释资本创造利润本质的经典论述,更揭示了当代空间生产的源动力。选取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有产物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本的不平衡发展视角结合其空间生产的历史过程,分析资本在其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不平衡选择、行政界限的突破和重新划定以及社会关系不平衡的塑造来维持其不间断的利润生产。由此得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资本不平衡发展所具有的两个特殊属性:一是大量而充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成为资本价值利润创造的优势;二是全球资本和行政制度的共同推动,愈发促进了资本利用城市内部经济形式的差异、社会劳动力结构的不平衡进行生产积累。资本积累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生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遵循"以人为本、规划控制、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中村"的改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倩  许晓东  
借助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99-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中村改造"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后的回落;相关文献从问题特征入手,经历了不同方法、视角的研究及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开始转向棚户区改造、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社会分配利益等方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维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取向不单是改造其物质面貌, 更是改造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城中村改造的思路要实现五个转变,即实施目标、改造理念、制度建设、政府职能、改造模式的转变,并且应注意在改造中做好对传统文化、社区文化的保护以及预防新的城中村出现。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实施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掀起的新一轮"征地"狂潮,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针对城中村失地村民最后一片集体土地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剥夺了村级组织最后一片建设用地;通过将村民宅基地无偿"转为"国有,没收了村民最后一片栖身之地;不公平补偿的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侵害了村民私有房产所有权,摧毁了农民自主再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其自力更生谋取的穷人福利,特别是违法的改造程序公然践踏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俊才  
城中村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简单地说就是"城市中的农村",是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仍保留农村生活习惯和农村管理方式,使用集体土地,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行政村落。城中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庄,且已经被城市包围;第二类是有少量农用地的村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村庄;第三类是处在城市中但有较多农用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陈建成  肖永红  
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都市农业是突破"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为都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并肩负起改造的重任。虽然都市农业不是促进"城中村"改造的直接动因,但都市农业的发展也有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都市农业也给"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民  刘明达  刘碧寒  
城中村改造,实质上发生产权结构转换和利益重新分配。为进一步研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利益重构与均衡机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构建城中村改造前后的利益均衡模型,并应用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并不是各方利益同时增加的过程,而是发生此消彼长的局面。政府可以通过影响总产出曲线或者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城中村改造中新均衡机制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