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2)
- 2023(13818)
- 2022(11579)
- 2021(10607)
- 2020(8854)
- 2019(20465)
- 2018(19854)
- 2017(38406)
- 2016(20960)
- 2015(23522)
- 2014(23440)
- 2013(23514)
- 2012(22007)
- 2011(20053)
- 2010(19846)
- 2009(18517)
- 2008(18469)
- 2007(16842)
- 2006(14542)
- 2005(12525)
- 学科
- 济(95603)
- 经济(95503)
- 业(58013)
- 管理(57587)
- 方法(43343)
- 企(42799)
- 企业(42799)
- 数学(39399)
- 数学方法(39134)
- 农(34624)
- 财(22907)
- 农业(22817)
- 中国(22170)
- 地方(21427)
- 业经(20629)
- 贸(18474)
- 贸易(18466)
- 学(18144)
- 易(17856)
- 制(17325)
- 融(14255)
- 金融(14251)
- 务(14215)
- 财务(14198)
- 财务管理(14162)
- 银(13717)
- 银行(13666)
- 企业财务(13410)
- 环境(13130)
- 行(12953)
- 机构
- 学院(307134)
- 大学(306798)
- 济(126660)
- 经济(124033)
- 管理(116804)
- 研究(103989)
- 理学(101197)
- 理学院(99988)
- 管理学(98390)
- 管理学院(97811)
- 中国(79513)
- 科学(65291)
- 农(64285)
- 京(63573)
- 财(57548)
- 所(53160)
- 业大(51594)
- 农业(50134)
- 中心(49801)
- 研究所(48393)
- 财经(46656)
- 江(46270)
- 经(42444)
- 经济学(39604)
- 北京(39397)
- 范(39183)
- 师范(38678)
- 州(36923)
- 院(36880)
- 经济学院(36304)
- 基金
- 项目(210344)
- 科学(164189)
- 基金(153512)
- 研究(147368)
- 家(136002)
- 国家(134833)
- 科学基金(114392)
- 社会(94977)
- 社会科(89903)
- 社会科学(89873)
- 基金项目(82751)
- 省(82541)
- 自然(75612)
- 自然科(73841)
- 自然科学(73814)
- 自然科学基金(72534)
- 划(69977)
- 教育(66635)
- 资助(61736)
- 编号(58089)
- 重点(47277)
- 部(46392)
- 成果(45896)
- 发(45747)
- 创(43454)
- 科研(41188)
- 创新(40683)
- 课题(40072)
- 计划(39816)
- 国家社会(39479)
- 期刊
- 济(139569)
- 经济(139569)
- 研究(84850)
- 农(61701)
- 中国(56999)
- 学报(55589)
- 科学(48737)
- 财(44758)
- 大学(40942)
- 农业(40686)
- 学学(39192)
- 管理(37333)
- 融(32114)
- 金融(32114)
- 业经(25650)
- 教育(23562)
- 财经(23396)
- 技术(22770)
- 经济研究(21581)
- 经(20006)
- 业(19851)
- 问题(19581)
- 版(17350)
- 贸(15126)
- 资源(14805)
- 技术经济(14783)
- 理论(14517)
- 业大(14478)
- 商业(14472)
- 科技(13967)
共检索到446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双 童心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升级的重要步骤正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已经并必将继续对城市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以武汉市汉阳区城中村改造为例,从供给、需求和价格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就现有的改造方式而言,其增加了土地与商品房的供应量,拉高了市区内部分市场的房价,改变了供给结构,但对需求影响甚微。因此城中村改造宜从改造主体、方式和进度上加以调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转型时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也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汉阳区的用地概况汉阳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区工业基础扎实,但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正经历传统产业腾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旧交替关键时期。从土地利用来看,增量开发与存量改造并重。目前土地利用中待建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仝照民 安睿 刘耀林
城中村作为带着农民特色和阶级混杂重塑的空间,为弱势劳动群体融入城市化体系、实现反资本而不反市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保障。探讨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开展城中村建成环境改造,对于解决弱势群体通勤和就业困难意义重大。论文基于武汉市2018年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数据,以公共交通通勤方式选择作为二元分类因变量,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分析建成环境与城中村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非线性关系与阈值效应,结果显示:普遍长距离通勤的城中村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依赖性强,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明显,弥补了传统线性模型在可解释性上的不足;其中公交站可达性预测贡献度最大(19.89%),阈值分别在300 m和1000 m左右,在城中村改造时应尽量满足直线距离300 m公交站点可达,保证1000 m内存在公交线路,其余变量也有相似的可解释性。研究得到的建成环境影响的优先层次和最有效的空间属性范围将为提升城中村居民就业和通勤公平,实现区域包容、协调的城镇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青 蔡银莺
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模型和住房分层模型估计,归纳拆迁前后社会客观阶层与住房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拆迁前社会客观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拆迁后中间退休阶层与零工底层群体融合形成新的零工退休阶层,客观社会阶层类别减少,社会分层趋于同质化,阶层分化减弱。拆迁后城中村居民住房的绝对价值均有所提高,住房价值整体的不平等差异减弱,而各个客观阶层内部住房价值的非均衡性均有所增加,阶层间的住房价值差距也随着拆迁而扩大。住房分层与社会客观分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前者未打破人们原有的社会客观位置而重构社会阶层,但也并未与客观分层表现为完全的一致性,而是不同客观阶层的住房价值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未来应重视拆迁对城中村居民的住房财产、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城中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探寻规范化、差别化且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拆迁补偿制度,以缓和阶层矛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东丽 蔡银莺
通过比较两种拆迁补偿模式下居民在安置前后的住房财产持有分化程度,运用夏普利值回归分解法分析了家庭生计禀赋对住房财产分化的具体贡献和相对重要程度。结果显示:补偿模式对居民住房财产持有具有显著的分异影响,设置房屋补偿最高基线的青年城小区居民的住房财产持有量较拆迁前显著减少,而未设置住房补偿限制的西苑小区则有显著增加;城中村居民家庭的住房财产分化程度较为明显,还建后青年城小区居民的住房财产分化缓解程度、财产流动性及流动性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均大于西苑小区,青年城居民住房财产较易向下移动,而西苑则更易向上移动;物质资本是居民住房财产分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住房初始禀赋对安置后住房财产分化的贡献率大于58%。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吉 彭阳 陶德凯 何浩 哈思杰
一直以来,我国城中村改造都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解决途径之一便是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此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地开发结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改造规划会与既定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之间产生摩擦。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武汉市已完成的38个村湾改造规划为例,从实证分析评价入手,总结归纳了当前城中村改造规划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改良和外部协调并举的规划协调思路,具体通过优化当前城中村改造中的规划技术、方法和定位,减少编制改造规划的社会成本。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规划协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鑫鑫 李伟夫 陈洪 徐佳
脆弱性经常与风险、危害相关联,是灾害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概念。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评估区域脆弱性水平,识别脆弱人群是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重要环节。选取武汉市洪山区的城中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构建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评估居民的社会脆弱性水平。结果显示该区域城中村居民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且其脆弱性分布不均匀,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结构性差异显著,而且适应能力较低是导致居民脆弱的重要原因。还显示不同年龄、户口类型和收入的居民脆弱性差异明显。农村户口居民脆弱性高于城镇户口居民,且农村人口的敏感性偏高、适应能力较低,在面对灾害和风险时,更容易受到冲击;随着年龄增加,个体适应外部风险的能力下降,但在敏感性方面,结果却显示部分城中村的青年群体相较而言处于较高水平;收入水平提高对降低居民社会脆弱性有积极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降低脆弱性的策略。另外,女性的社会脆弱性整体只略高于男性,且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方面来看性别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海
本文选取中国中部一个“城中村”的选举换届过程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考察了村委会的选举过程。由于一份旨在争夺主任职位“传单”的出现,彻底撕裂了平静的选举过程和村庄权力格局,家族、地缘和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年轻者和年长者相互竞争,致使城中村的选举异常激烈。在确定村庄最高掌权者无望后,竞争的重点开始转移到3位成员之中的委员一职位。本文结论认为,从城中村的政治生活来看,虽然选举的村民是原子式的,但选举权利的表达却是组合式的,组合的方式主要有家庭式、地缘式和组别式。虽然选举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并且每3年就可享受一次,但对经济发达的村庄而言,它将常常阻断村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程,选举的周期变动必将影响到经济...
关键词:
家族 城中村 选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攀红
本文选取7个指标对2000~2013年武汉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分析,由于各指标性质各异,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运用综合指数法对7个指标进行合成测度,结果表明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在2003年、2004年、2011年和2013年存在泡沫。进一步分析发现,武汉市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包括房地产刚性需求旺盛、房地产生产成本增加、信贷市场急剧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结构不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中村” 土地改造 土地流转 征收补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桐仪 邓大松
房产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合理地进行房地产税基评估,税基评估主要有三种基本途径:市场途径、收益途径、成本途径。通过探究国外税基评估的经验,针对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基本信息数据库还不完备、评估技术还不成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房地产税基评估方法,选取了武汉市10个区的房地产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WCPSO)对这10个区的房产单价进行评估。该算法弥补了房地产基本信息数据库不完善和计算机辅助批量评估(CAMA)技术难以大范围应用的短板,能够通过少量样本数据和参数进行估算。该算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房地产单价相比误差率在5%以内,适合于房地产税基评估,前景广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永征 邢媛
“城中村”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改造的重点。城中村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面临一个新的社会化断层,他们在城市生存技能方面、文化素质方面和城市心理的培养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适问题。解决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化提升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城中村 社会化 和谐社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红霞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武汉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进行实证分析,以"供给控制""、需求引导"和"价格调节"为外生潜变量,"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为内生潜变量,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观测变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供给控制与需求引导之间的相互影响显著,需求引导与价格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次之,供给控制与价格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对较弱;三者对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作出不同解释,其中供给控制的解释力最强。进而得出结论:2000年-2008年,武汉市通过对城市土地市场的供给控制、需求引导和价格调节,使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结构趋于合理、地价和房价稳步上升,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良好运行,其中供给控制的刚性效果明显,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友德 陈长瑶 李君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关键词:
城中村 土地产权 协调城乡关系 昆明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颜琪
本文构建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耦合动力模型,选取居民个人属性与景区经营管理水平两个变量,假设两个变量对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影响显著,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采用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受自身的性别、居住年限、受教育水平、收入来源的影响不显著,但受居民年龄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对居民的感知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对旅游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和整体的感知四个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对居民对旅游整体的感知具有决定性意义,即较低的经营管理水平会负向强化居民对旅游整体的感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感知 影响因素 居民 城郊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调研和博弈模型分析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城中村为例
城中村改造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开封市为例
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市场形成原因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及破解对策——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城中村”改造的文化障碍与策略——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
“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冲突与化解——来自西安市Y区的实证调研
基于特征分析的中原经济区中小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以巩义市里沟村改造为例
“城中村”都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重庆市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