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5)
2023(6132)
2022(5329)
2021(4831)
2020(4159)
2019(9938)
2018(9707)
2017(18870)
2016(10375)
2015(11864)
2014(12264)
2013(12525)
2012(11912)
2011(10995)
2010(11332)
2009(10748)
2008(10958)
2007(10373)
2006(8923)
2005(7597)
作者
(32156)
(27228)
(27106)
(25960)
(16930)
(13139)
(12563)
(10722)
(10100)
(9673)
(9198)
(9041)
(8738)
(8534)
(8521)
(8410)
(8385)
(7799)
(7794)
(7771)
(6826)
(6671)
(6627)
(6264)
(6167)
(6162)
(6152)
(5942)
(5660)
(5544)
学科
(49606)
经济(49563)
(30002)
(26563)
管理(25433)
方法(23028)
数学(20864)
数学方法(20709)
(19327)
企业(19327)
农业(17476)
业经(12574)
中国(11827)
(11498)
地方(10718)
(9710)
(9644)
(8863)
贸易(8862)
(8605)
(7373)
(7265)
银行(7245)
农业经济(7176)
(6875)
金融(6873)
(6855)
(6578)
财务(6565)
财务管理(6541)
机构
学院(160677)
大学(159133)
(66653)
经济(65127)
管理(60406)
研究(53536)
理学(51966)
理学院(51376)
管理学(50503)
管理学院(50194)
中国(41065)
(35855)
科学(33396)
(32860)
(29753)
(27819)
农业(27371)
业大(26942)
中心(26053)
研究所(25300)
(24955)
财经(23681)
(21564)
师范(21368)
(21311)
经济学(20763)
北京(20474)
(19806)
经济学院(19023)
(18147)
基金
项目(103679)
科学(80259)
研究(76369)
基金(73818)
(63721)
国家(63105)
科学基金(53043)
社会(48171)
社会科(45312)
社会科学(45296)
(41819)
基金项目(39611)
教育(34623)
(34488)
自然(33055)
编号(32665)
自然科(32224)
自然科学(32212)
自然科学基金(31624)
资助(29862)
成果(26864)
(23340)
(23233)
重点(23177)
课题(21958)
(20882)
(20816)
科研(20038)
(19585)
创新(19546)
期刊
(77565)
经济(77565)
研究(43731)
(38477)
中国(30314)
学报(26877)
农业(25121)
科学(24294)
(23238)
大学(20227)
学学(19265)
管理(17351)
业经(16218)
(15937)
金融(15937)
教育(14000)
技术(12925)
财经(11482)
经济研究(11037)
问题(11034)
(10776)
(10076)
(9825)
农村(8812)
(8812)
农业经济(8643)
技术经济(8463)
理论(7991)
统计(7922)
商业(7752)
共检索到233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昌林  
城中村廉租屋是1980年以来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就此从二元土地所有制、征地制度、城乡管理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廉租屋产生的必然原因,并从廉租屋建设的低成本性、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角度探讨了廉租屋的演变和之所以存在的深层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冯敬俊  陈佳  冯红燕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平  唐娟  
中国短时期内的经济增长奇迹促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特别是作为流动人口目的地的大城市,城中村一方面保留着乡村传统接受被动城市化,另一方面成为大量外来流动人口主动城市化的低成本生活区和缓冲带。城市化前期政府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缺位,而在建设用地等资源稀缺加剧时政府治理城中村又面临重重困境。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为例,对典型的宝安区城中村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城中村困境形成的人、财物、组织和体制因素,并给出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雪梅   翟宝辉  
城中村是城市规模扩张时期留下的未进行土地性质转用和基础设施覆盖的农村地区,集聚了大量低收入租赁人口,对该群体聚居状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北京市住房抽样调查数据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城中村租赁人口居住面积小、环境差,同乡、同村、同业熟人聚居,居住要求低、满意度高,无长期居住打算,在城中村改造中处于劣势地位,面临频繁迁移的窘况。最后,基于以上特征提出解决城中村租赁人口居住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志恒  李世平  
“城中村”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人们长期以来把焦点放在了负面影响的讨论上,而它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往往被忽视、被低估,这些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华  吴瑶  管宁  
研究目的:探究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结果:通过探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对三者的利益均衡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效益是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矛盾焦点,规划容积率是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觉参与改造,吸引开发商主动参与改造,均衡参与改造的各方利益,实现各方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珊珊  曹斌  毛加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城中村”改造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城中村改造的诸因素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并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改变了以往利用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大的缺点,为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了崭新思路和科学的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侠  赵德义  朱晓东  彭补拙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梦水  刘春成  侯汉坡  
在城中村已有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并缺少系统性的认知。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认识城中村的基本框架,并总结了基于"刺激-反应"的政府管理模型和基于回声模型的城中村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高碑店村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中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灿城  
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许多人称为"毒瘤"。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城市化的重新理解,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城市化应首先体现其内在的变化,其本质应该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体现在人的城市化程度的提升。进而提出"城中村"的本质并不是阻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中村"的城市化是一个继续城市化过程,即是一个内涵城市化过程,而不是"以旧换新"的表象城市化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玲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中的二级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西安市城中村涉及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都在呈递减趋势,但围绕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问题的累积表明,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农民的悖论心理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具体表现为:农民朝城市单向线性流动与失去土地的困窘焦虑相伴、农民接受城市文化洗礼与心理上的弱势认同并存、融入城市的期望与新身份模糊同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