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4)
- 2023(5117)
- 2022(4232)
- 2021(3713)
- 2020(2845)
- 2019(6001)
- 2018(5737)
- 2017(10014)
- 2016(5511)
- 2015(5797)
- 2014(5169)
- 2013(4701)
- 2012(3765)
- 2011(3305)
- 2010(3306)
- 2009(3284)
- 2008(2845)
- 2007(2420)
- 2006(1958)
- 2005(1675)
- 学科
- 管理(16980)
- 济(16648)
- 经济(16632)
- 业(13683)
- 企(11514)
- 企业(11514)
- 农(5833)
- 方法(5749)
- 中国(5744)
- 业经(5502)
- 财(5360)
- 数学(4671)
- 数学方法(4571)
- 贸(4413)
- 贸易(4405)
- 易(4293)
- 农业(3907)
- 务(3861)
- 财务(3847)
- 财务管理(3843)
- 企业财务(3617)
- 理论(3576)
- 地方(3390)
- 制(3323)
- 环境(3139)
- 学(3075)
- 教育(3041)
- 划(2889)
- 教学(2821)
- 银(2709)
- 机构
- 学院(68313)
- 大学(64883)
- 管理(25052)
- 济(24864)
- 经济(24309)
- 理学(21787)
- 理学院(21575)
- 管理学(21119)
- 管理学院(21001)
- 研究(20328)
- 中国(15087)
- 京(12788)
- 科学(12313)
- 财(11914)
- 江(9996)
- 中心(9734)
- 农(9710)
- 财经(9526)
- 业大(9394)
- 所(9307)
- 范(9274)
- 师范(9184)
- 技术(8674)
- 经(8548)
- 研究所(8367)
- 州(8348)
- 院(7926)
- 职业(7792)
- 农业(7691)
- 北京(7549)
- 基金
- 项目(47641)
- 科学(37576)
- 研究(37084)
- 基金(33242)
- 家(28628)
- 国家(28392)
- 科学基金(24773)
- 社会(23332)
- 社会科(22175)
- 社会科学(22172)
- 省(19884)
- 教育(17778)
- 基金项目(16936)
- 编号(16344)
- 划(16136)
- 自然(15136)
- 自然科(14791)
- 自然科学(14787)
- 自然科学基金(14478)
- 资助(13025)
- 成果(12636)
- 课题(11367)
- 重点(10931)
- 发(10774)
- 年(10374)
- 创(10342)
- 项目编号(10207)
- 部(9704)
- 创新(9593)
- 国家社会(9548)
共检索到97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贤裕 王华
在垄断条件下,不仅存在着价格歧视现象,而且还存在着质量歧视。垄断者通过提供不同的质量一价格包来制定“自我选择”机制,以榨取消费者的剩余。本文给出了质量歧视的定义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垄断条件下确实存在着质量歧视现象,它是垄断者实现更多利润的手段,并且垄断者所提供的质量越高,实现的利润越大。同时,禁止质量歧视的福利后果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质量歧视 垄断 产业组织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傅萍
当前,一些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所掌握的优势地位,在为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往往会对消费者进行区别性定价,从而使得互联网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种现象会对互联网的技术创新造成极大伤害,更会对消费者的福利获取产生较大的削弱作用。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方式,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加,借助反垄断法对互联网产品价格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必须适应该市场的特殊性。当然,在我国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对于价格歧视规制应当充分借鉴当前国际社会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互联网 垄断 价格制定 反垄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傅萍
当前,一些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所掌握的优势地位,在为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往往会对消费者进行区别性定价,从而使得互联网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种现象会对互联网的技术创新造成极大伤害,更会对消费者的福利获取产生较大的削弱作用。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方式,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加,借助反垄断法对互联网产品价格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必须适应该市场的特殊性。当然,在我国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对于价格歧视规制应当充分借鉴当前国际社会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互联网 垄断 价格制定 反垄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傅萍
当前,一些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所掌握的优势地位,在为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往往会对消费者进行区别性定价,从而使得互联网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种现象会对互联网的技术创新造成极大伤害,更会对消费者的福利获取产生较大的削弱作用。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方式,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加,借助反垄断法对互联网产品价格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必须适应该市场的特殊性。当然,在我国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对于价格歧视规制应当充分借鉴当前国际社会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互联网 垄断 价格制定 反垄断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祖卿
数字经济下算法的兴起催生了价格歧视,算法价格歧视的外在表现形式多样,内在运行机制主要是基于顾客细分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算法价格歧视反垄断存在一些难题,影响着反垄断法介入的难度与深度,且算法会议的平行决策导致了默契合谋。为此,可以通过构建算法价格歧视双层分析与规范体系方式,即从"定性+定量"的反垄断分析框架及"主动+被动"的卡特尔检测方案两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算法 价格歧视 反垄断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晓静
价格歧视是指经营者在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不合理地实施差别价格的行为。基于对垄断行为复杂性的认识,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经验,我国反垄断法确定了对垄断行为进行合理分析的原则,以判断经营者实施的行为是否属于反垄断规制中的垄断行为,进而明确该行为是否具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效果。我国反垄断法的很多规范都不是对一种行为作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进行理性的效果分析。合理原则充分体现了反垄断法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反价格垄断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合理分析原则,对经营者实施的某项具体行为不能简单地判定其是否构成价格垄断行为,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最终确定是否应当对其进行反垄断规制。
关键词:
价格歧视 反垄断法 反价格垄断 法律规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莉 万光彩
《反垄断法》语境中的价格歧视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行为之一。《反垄断法》对价格歧视规制存在认定标准不清晰、法律责任规制不完备、价格歧视行为合理抗辩和适用例外法律规制笼统粗略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反垄断法》对价格歧视规制的不足,建议在配套法规中明确价格歧视行为违法的法律要件和列举行为合理抗辩和适用例外事由。同时补充《反垄断法》中有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责任规定,形成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完备法律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喻言
在反垄断视角下研究中间品市场价格歧视行为是对价格歧视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下游垄断竞争市场和非线性定价方式对纵向产业链中中间品不同定价方式的均衡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规制机构合理规制相关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反垄断法》中相应的法律条款加以补充和细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耀 王文君
本文从星巴克"价格歧视"事件出发,首先分析了价格歧视的构成要件,进而指出价格歧视通常反映着市场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常动机,在一般情况下是合法的,然后探讨了《反垄断法》适用于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情形,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星巴克的行为并不构成支配地位滥用,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的结论。
关键词:
星巴克 价格歧视 反垄断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剑锋
三级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为增加利润可能实施的一类重要手段,但很多微观经济学教材及相关成果对此涉及不够。本文在深入分析三级价格歧视有效性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统一市场定价和分割市场定价两种情况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三级价格歧视对垄断厂商利润的影响机制及其数学表示方法。
关键词:
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白让让 王小芳
本文构建了一个"上游竞争、下游垄断"结构下接入歧视的简化模型,分析了部分纵向一体化的买方垄断者对独立发电企业实施接入价格和数量歧视的动机和条件。在揭示歧视行为与规制重建滞后之间的特征性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利用500多家发电企业和区域电网的相关数据,从统计描述和回归分析两个方面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初步的检验,结果证明了两类接入歧视,特别是价格歧视的存在。
关键词:
规制重建 买方垄断 接入歧视 电力产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廷涛
反垄断法对价格歧视行为规制的核心要件是竞争损害。竞争损害因竞争主体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区分为一线竞争与二线竞争。欧盟反垄断法理论及欧盟委员会指南虽肯定价格歧视的竞争损害适用经济效率标准,但欧盟法院未能践行以经济效率为基础的合理规则的适用,仍适用形式的准本身违法规则,体现了经济学的经济效率与法学对话的分离。我国司法实践应扬弃欧盟反垄断法形式主义保护竞争者的弊端,借鉴欧盟反垄断法指南及学者关于竞争损害认定所依据的经济效率理论,从而在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适用上恢复经济学与法学的对话。
关键词:
价格歧视 竞争损害 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要家 尹温杰
标准必要专利垄断企业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歧视性专利许可收费是反垄断执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华为诉IDC公司案、高通公司案,运用纵向寡头博弈模型证明,专利垄断企业歧视性许可收费会对下游低成本企业索要高许可费,这抑制了低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降低了低成本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份额,阻碍低成本企业技术创新,其总体上是降低社会福利的。因此,歧视性高许可费是应该受到反垄断法禁止的伤害竞争行为。歧视性许可费的反垄断审查应主要依据FRAND原则做出判定,由于缺乏公认的"合理许可费"确定方法和执法机构的信息缺乏,反垄断机构应避免直接规定"合理的"许可费水平,应重在维护微观主体的自由谈判交易机制的有效性,反垄断审查可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要家 吕萃
如何判定寡头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是反垄断理论与政策的难点问题。采用差别产品寡头三级价格歧视模型分析发现,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取决于产品差别化"竞争弱化效应"和价格歧视"竞争促进效应"的共同作用,寡头三级价格歧视并不注定所有消费者支付低价格和企业利润下降。寡头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并且消费者福利与社会总福利往往呈现出非同步变化的特点,带来更复杂的福利权衡。反垄断法应科学界定价格歧视,执法应采用"形式审查"与"效应审查"相结合的复合审查机制,并优先保护消费者利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实施歧视性定价策略是生产商在面对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市场需求时获取最大化利润的常用手段。价格歧视压缩了经销商获利空间,侵蚀了消费者剩余,可能引致经销商之间的串货行为,进而引发生产商和经销商之间的纠纷。价格歧视和经销商串货都属于策略性商业行为,可能改变剩余分配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限制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本文首先分析价格歧视和经销商串货的主要动因、发生机制和福利效应,然后以诺基亚手机串货事件为例,结合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文,对价格歧视、串货和反串货行为进行反垄断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