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5)
2023(4386)
2022(3850)
2021(3553)
2020(2951)
2019(6900)
2018(6582)
2017(13653)
2016(7210)
2015(8394)
2014(8418)
2013(8763)
2012(8240)
2011(7603)
2010(7782)
2009(7342)
2008(7348)
2007(6905)
2006(6004)
2005(5605)
作者
(22752)
(18752)
(18621)
(17804)
(11841)
(8820)
(8599)
(7376)
(7237)
(6798)
(6320)
(6298)
(6165)
(6036)
(5865)
(5667)
(5467)
(5454)
(5434)
(5234)
(4766)
(4747)
(4467)
(4280)
(4279)
(4252)
(4243)
(3980)
(3904)
(3694)
学科
(42753)
经济(42713)
(23687)
管理(22612)
(21023)
企业(21023)
方法(18038)
数学(14776)
数学方法(14728)
业经(10711)
(9341)
地方(9041)
产业(8983)
中国(8899)
(7994)
贸易(7984)
(7654)
(7318)
(7029)
技术(6564)
(6385)
金融(6385)
(6250)
(5967)
(5852)
市场(5849)
理论(5797)
(5740)
地方经济(5735)
银行(5723)
机构
大学(116076)
学院(115951)
(55777)
经济(54897)
管理(47728)
研究(41455)
理学(40979)
理学院(40550)
管理学(40077)
管理学院(39864)
中国(32417)
(24505)
(23536)
科学(22375)
(21055)
财经(19045)
研究所(18720)
中心(18164)
(17478)
(17315)
(17289)
经济学(17057)
北京(15765)
经济学院(15309)
业大(15113)
(14761)
财经大学(14283)
(13884)
商学(13815)
师范(13760)
基金
项目(72861)
科学(58996)
基金(54538)
研究(53154)
(46928)
国家(46585)
科学基金(40634)
社会(35899)
社会科(34220)
社会科学(34213)
基金项目(28894)
(27799)
自然(25752)
自然科(25214)
自然科学(25209)
自然科学基金(24834)
教育(23404)
(23122)
资助(22488)
编号(19973)
(16681)
(16680)
重点(16257)
成果(16002)
(15750)
国家社会(14798)
创新(14629)
教育部(14540)
人文(14444)
课题(13998)
期刊
(65078)
经济(65078)
研究(36138)
中国(22876)
管理(21119)
(17206)
科学(16571)
(15661)
学报(15214)
(13266)
金融(13266)
大学(11800)
学学(11250)
业经(11057)
财经(10620)
经济研究(10557)
农业(10475)
(9434)
技术(9389)
问题(8949)
教育(8043)
(8021)
商业(7410)
国际(7390)
技术经济(7106)
世界(6715)
经济管理(6180)
现代(6095)
理论(6078)
(6061)
共检索到180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晓玲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生产集中和产品差异常常被认为是市场结构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生产集中导致形成垄断和寡头市场结构,而产品差异与生产集中密切联系,但它又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市场结构因素,即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生产集中和产品差异在成为市场结构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的同时,又会导致形成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市场控制行为,并且,这两种控制行为产生的经济绩效和福利影响也完全不同。对这两种市场控制行为性质的区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代产业组织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发展趋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炳  
基于1998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发电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CF法估计了企业的生产函数并以此测算了不同类型发电企业的市场势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倍差法分析了"厂网分开"对不同类型发电企业市场势力产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厂网分开"的改革虽然在发电侧建立了"可竞争"的市场结构,但"上游竞争、下游垄断"的纵向关系,使隶属于垄断电网公司的地方发电企业的市场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价格加成增加1.04%到1.11%。地方发电企业的市场势力和垄断电网对独立发电企业实施接入价格歧视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炳  
基于1998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发电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CF法估计了企业的生产函数并以此测算了不同类型发电企业的市场势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倍差法分析了"厂网分开"对不同类型发电企业市场势力产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厂网分开"的改革虽然在发电侧建立了"可竞争"的市场结构,但"上游竞争、下游垄断"的纵向关系,使隶属于垄断电网公司的地方发电企业的市场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价格加成增加1.04%到1.11%。地方发电企业的市场势力和垄断电网对独立发电企业实施接入价格歧视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有关。电力产业下一步的改革应该以建立有效的电力市场为目标,深化"纵向拆分"的改革路径,有序地实现"输配售"分离,降低下游部门的垄断势力。另外,一个独立、专业的规制机构对提升中国电力产业的市场绩效也十分重要。行业实行监管,对提升产业的绩效也十分重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伟光  
文章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把银行业的多产品性、产品的服务性等特征引入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得出了垄断银行的相应定价行为以及银行市场势力相应的表现形式。总体而言,银行市场势力仍然具有正负两面的双重效应。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势力的特殊表现形式的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的关键的因素可能不是市场结构的集中,而主要是国有银行的行政性市场势力所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学兰  
本文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对反垄断法学中的相对优势地位这一概念进行了详尽阐释。首先介绍了市场势力的一般原理,即市场势力的一般概念和影响市场势力的一般因素,进而把市场势力视域下的相对优势地位区分为买方市场势力和卖方市场势力,分别阐述了其定义、成因,并探讨了各自相应的社会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邦科  邓胜梁  陶建平  
动态考察了经济运行过程,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供给农产品或劳动力等方面的垄断或寡占引起的福利损失只是一个局部现象。考虑到转移给农民的财富投入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增加的投资回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弥补垄断势力造成的福利损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垄断或寡占不会损害经济效率,甚至可能增加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史清华  
本文从广义视角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调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通过影响在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通过垄断势力改变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若资本市场扭曲得到改善,样本期间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57.79%,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31.46%,间接效应提高26.32%;若劳动力市场扭曲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33.12%,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11.42%,间接效应提高21.69%。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劳动力收入份额、国有企业以及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模型和结论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荣华  柳思维  
“瓶颈”垄断和市场势力给主导运营商制造网间互联障碍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使其在网间互联的接入价格、技术标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弱势运营商容易受其“揉搓”。只有再造网间互联规制,强调拥有“瓶颈”垄断设施的主导电信运营商不得拒绝竞争者进入其设施,继续实行不对称管制,采用抽签等方式处理互联争议,通过必须的重复建设扶持壮大弱势运营商或新运营商,进行公司重组、实行全业务经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间互联问题,实现有效竞争,增进消费者的福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贵东  周京奎  
本文在系统性整理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LP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垄断势力。测算结果显示:整体上,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低于外商、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但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有所上升,而外商、集体、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垄断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是不同控股类型企业的垄断势力呈一定收敛趋势。另外,垄断势力还存在上下游集聚现象,且与上游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说明行业垄断势力更容易受上游行业传导。最后,利用垄断势力与HHI的特殊关系,本文还初步估测了不同行业的市场边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贵东  周京奎  
本文在系统性整理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LP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垄断势力。测算结果显示:整体上,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低于外商、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但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有所上升,而外商、集体、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垄断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是不同控股类型企业的垄断势力呈一定收敛趋势。另外,垄断势力还存在上下游集聚现象,且与上游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说明行业垄断势力更容易受上游行业传导。最后,利用垄断势力与HHI的特殊关系,本文还初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连海霞  
电信业一直是反垄断的重点对象,中国电信业经过多次的分拆与重组,2008年5月再次形成的6组3局面,三家运营商都成了全业务经营的厂商,通讯行业垄断程度因重组发生了变化。依据产业组织的SCP结构,本文选取了在运营商收入中占60%以上的移动通信业务,借助剩余需求弹性的方法从结构方面考察厂商在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势力,并在行为和绩效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证明现在的厂商确实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在某些领域也运用了市场势力,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势力的运用越来越难,厂商的利润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绪亮  
本文将DW模型拓展到单侧垄断情形下加以分析,发现与DW模型明显不同,在单侧垄断情形下,零售企业集中度越高,则终端零售价格也越高。如果零售企业的横向合并仅仅增强其买方势力,而不会显著影响其卖方竞争格局,那么这种合并会增进消费者福利。现实中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往往采取全国统一采购,具有很强的买方势力,然而,在各个区域(城市)市场面临很多当地零售企业非常激烈的(卖方)竞争。在这种情形下,反垄断机构通过鼓励零售产业的横向合并行为来打造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公共政策可能会增进消费者福利,但是前提是必须时时确保本土区域零售企业竞争的充分存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甬军  胡德宝  
对垄断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垄断势力的测度是产业组织理论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以经济分析为基础,测度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对反垄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很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方法主要关注确定条件下垄断势力的测度问题,然而事实上,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存在风险,因此,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垄断势力进行测度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善成  张彦彦  周京奎  
在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垄断优势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分工高端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锁定风险加剧,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是否有助于跨越"功能分工陷阱"?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将垂直专业化、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纳入统一框架,分析垂直专业化影响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行业的整体垂直专业化水平和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但只有少部分行业的垄断势力获得明显提高;(2)垂直专业化能够提高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但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时滞效应;(3)将研发效率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垂直专业化仅对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发效率正向调节垂直专业化对垄断势力的影响,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宏  史璐寒  
“营改增”政策是减税降费的主要税制改革政策,它在消除重复征税和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能否提升企业市场活力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研究。以2003—2019年A股服务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营改增”政策对行业垄断势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行业垄断势力,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发现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营改增”政策通过减轻企业流转税税负与企业总体税负来降低行业垄断势力。异质性检验发现,“营改增”政策对行业垄断势力的抑制作用在中小型企业、处于低税收竞争环境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营改增”政策对行业垄断势力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可为税制改革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