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2)
- 2023(13273)
- 2022(10868)
- 2021(9791)
- 2020(8019)
- 2019(17819)
- 2018(17444)
- 2017(32985)
- 2016(17617)
- 2015(19479)
- 2014(18938)
- 2013(18861)
- 2012(17390)
- 2011(15603)
- 2010(16060)
- 2009(14963)
- 2008(15091)
- 2007(13872)
- 2006(12528)
- 2005(11626)
- 学科
- 济(84972)
- 经济(84889)
- 业(83338)
- 企(76428)
- 企业(76428)
- 管理(68144)
- 业经(31732)
- 方法(29138)
- 农(27083)
- 财(24690)
- 中国(24630)
- 技术(22222)
- 地方(21587)
- 数学(20679)
- 数学方法(20527)
- 农业(19865)
- 务(18880)
- 财务(18863)
- 财务管理(18844)
- 企业财务(17851)
- 制(16912)
- 和(15405)
- 策(15402)
- 理论(15383)
- 划(14815)
- 技术管理(14363)
- 贸(13586)
- 贸易(13569)
- 银(13487)
- 银行(13458)
- 机构
- 学院(256241)
- 大学(247556)
- 济(111127)
- 经济(109101)
- 管理(103762)
- 理学(87946)
- 理学院(87044)
- 管理学(86026)
- 管理学院(85526)
- 研究(85300)
- 中国(67915)
- 京(52798)
- 财(50715)
- 科学(49391)
- 农(43731)
- 所(42579)
- 江(41858)
- 财经(39152)
- 中心(38801)
- 研究所(37897)
- 业大(35776)
- 经(35344)
- 农业(33877)
- 北京(33546)
- 州(33142)
- 经济学(32214)
- 范(31408)
- 师范(31112)
- 院(30608)
- 商学(29563)
- 基金
- 项目(161536)
- 科学(130072)
- 研究(123275)
- 基金(115803)
- 家(99255)
- 国家(98214)
- 科学基金(86523)
- 社会(80159)
- 社会科(76184)
- 社会科学(76165)
- 省(67284)
- 基金项目(61553)
- 教育(54868)
- 划(53912)
- 自然(53315)
- 自然科(52139)
- 自然科学(52126)
- 自然科学基金(51312)
- 编号(49387)
- 资助(44906)
- 发(41080)
- 创(40890)
- 成果(38925)
- 业(38047)
- 创新(37139)
- 重点(36055)
- 课题(34796)
- 部(34625)
- 发展(33811)
- 展(33239)
- 期刊
- 济(135406)
- 经济(135406)
- 研究(78562)
- 中国(59616)
- 管理(46715)
- 财(42634)
- 农(42138)
- 科学(34509)
- 学报(32593)
- 教育(29071)
- 农业(29028)
- 融(26695)
- 金融(26695)
- 技术(26165)
- 大学(25966)
- 业经(25715)
- 学学(24484)
- 经济研究(20591)
- 财经(19930)
- 业(18031)
- 经(17399)
- 问题(17013)
- 技术经济(16409)
- 科技(15444)
- 商业(13777)
- 现代(13689)
- 贸(12937)
- 世界(12820)
- 经济管理(12533)
- 坛(12483)
共检索到407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秋凤 危怀安
垄断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垄断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因,无法排除的竞争压力是垄断企业进行持续科技创新的外在动因,显著的科技创新优势是垄断企业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
企业 垄断企业 科技创新 发动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洁香 邢孝兵
在垄断利润是企业创新投入唯一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垄断程度较低企业的创新投入会受到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因此,企业的创新投入会随着其所获垄断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中国工业行业2004—2010年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行业利润率对研发投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而,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是解决中国企业创新投入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 熊彼特假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樊宇杰
上游垄断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一方面,对上游垄断这一新兴指标的测算方法以及现有关于上游垄断与企业创新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梳理出了该效应的三条中间影响渠道:上游垄断通过中间品价格、中间品种类以及中间品质量抑制企业创新。
关键词:
上游垄断 中间投入 企业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春
使用苹果公司上游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公司破产案例构建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企业垂直关系所涉及的专用资产、买方垄断以及关系资本3个要素。根据模型得到上游企业创新投入随着企业事前专用资产投入的增加而降低;上游企业创新投入随着自身讨价还价能力增强、买方垄断势力度下降、买卖双方关系资本增加而增加4个推论。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推论进行验证。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发现,上游企业创新投入力度与专用资产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合作历史以及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上游供应商规模增大背后,买方企业相对垄断势力度的降低和企业相对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将导致上游供应商创新投入增加。OLS统计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游供应商专用资产投资与其创新力度显著负相关;合作时间表示的关系资本与上游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韩永飞
基于企业创新质量视角考察垄断产生的经济后果,能够为国家反垄断司法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垄断对企业高质量和低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垄断对企业高质量和低质量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垄断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长期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而对低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熟期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组织冗余在垄断对低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垄断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中未能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
垄断 创新质量 抑制 异质性 组织冗余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海宁 汪红梅
国有企业的利润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但实证分析表明其主要利润来源高度依赖于个别行业的行政垄断,而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普遍提高。行政垄断的保护使得国有企业获得了大量垄断利润,却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行政垄断 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辉
我国的寡头垄断性企业大多数是脱胎于大型国有企业,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在技术创新上是有惰性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技术远落后的情况下创新的成本和风险都很高,而且企业的领导人存在短期行为,其目标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技术创新惰性 决策树 博弈 模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凯明 刘冲
发展数字经济须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如何通过完善反垄断规制体系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引导平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内生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结构、数据利用效率和产业融合互促上的差别,研究了平台企业反垄断的重要条件。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对平台企业反垄断的必要条件是数字产业内部企业间的替代弹性高于平台企业与传统产业间的替代弹性,即数字产业内部企业垄断定价权低于平台企业垄断定价权。对平台企业反垄断的充分条件取决于平台企业的产出相对规模与数据相对利用效率,当平台企业产出相对规模高于特定阈值,或数据相对利用效率低于特定阈值时,政府应加强反垄断力度。如果平台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显著改善了消费者福利,或反垄断政策难以有效增强数字产业竞争程度或降低平台企业垄断定价权,那么政府应谨慎使用反垄断监管,反之亦然。本文认为,应以优化法治监管环境、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平台企业技术优势为重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树龙 葛健 刘玉斌
中国工业部门下游市场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基本实现了自由竞争,但上游原材料市场或中间产品市场垄断依然明显,这势必会通过中间品投入影响到下游企业创新。考虑到下游企业可通过进口中间品来缓解上游垄断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把下游企业进口、上游企业市场垄断和下游企业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上游垄断抑制了下游企业创新;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上游垄断主要通过控制原材料或者中间投入品价格,进而抬高下游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小企业创新,而对大中型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上游垄断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外资企业创新也无影响,却显著阻碍了民营企业创新;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进口缓解国内中间品价格上涨给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殿春 卜文超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企业反竞争行为与技术研发之间存在的相互替代关系,揭示加强反垄断措施将促进行业内市场力量较强企业的创新,同时降低市场力量较弱企业的创新激励;且反垄断政策的创新效应强弱依产业的竞争性强弱呈“倒U”型,即竞争强度适中的行业中,反垄断政策对市场力量较强(弱)厂商的创新促进(遏制)最为显著。其次,以200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8年《反垄断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对模型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扩大了市场力量较强企业群体相对于较弱企业群体的创新优势,并且这一影响在竞争性适中的行业最为显著,在垄断性强的行业内为其次,在竞争性最强的行业内为最差。影响渠道检验表明,企业市场势力减弱和研发投入增加是反垄断促进市场力量较强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最后在客观准确地评估《反垄断法》对中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基础上,对国家反垄断监管政策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创新 市场力量 倍差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有良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本文试图从制造业上游垄断的角度对此提供一种新颖的解释,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上游垄断不但对企业的创新决策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显著降低了创新密集度。检验了上游垄断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另外,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非进口企业的创新活动,但对进口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最后,进一步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上游垄断对企
关键词:
上游垄断 企业创新 企业异质性 生存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有良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本文试图从制造业上游垄断的角度对此提供一种新颖的解释,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上游垄断不但对企业的创新决策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显著降低了创新密集度。检验了上游垄断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另外,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非进口企业的创新活动,但对进口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最后,进一步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上游垄断对企业创新持续时间的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缩短了企业创新持续时间,其中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的缩短作用要明显小于民营企业,对进口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的缩短作用要明显小于非进口企业。本文研究的重要启示是,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格局和强化上游市场竞争可以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创新。
关键词:
上游垄断 企业创新 企业异质性 生存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谭静 张伟
依托产业链实现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有对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内竞争,而产业链垂直关系下的市场结构对企业从生产到商业化变现的创新过程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企业专利数据库,实证研究上游垄断型市场结构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垄断型市场结构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净促进作用,包括增加生产技术创新即专利申请,及商业化变现阶段创新即新产品产值。(2)从正负两方面解释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是负向来看,上游垄断通过提高下游企业中间品投入成本、增强融资约束,制约下游企业创新。二是正向来看,倒逼机制推动下游企业创新,具体包括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倒逼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生存能力;强化企业创新利润机制,增强企业创新激励。(3)异质性分析发现,上游技术垄断增强下游企业技术创新,而上游行政垄断则显著抑制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由此得到打破上游行政垄断,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上游技术垄断;对下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下游企业融资约束解困等三方面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萤 杨丹 刘自敏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与竞争的理论逻辑,并以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三权分置”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弱垄断势力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这些结论在排除行业发展趋势、全国性政策影响、控制非平行趋势后仍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通过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此外,农地“三权分置”对林产品加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种植加工与养殖加工企业。研究展现了农地“三权分置”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淑清
合作创新是典型的合作博弈,有关合作经济组织效率的研究是主流经济学家最有兴趣的主题之一。构造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对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效率进行分析,旨在比较成本节约型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与非合作创新的过程及绩效差异,包括市场产出、社会福利的变化,为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寡头垄断 合作创新 博弈模型 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