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
- 2023(1060)
- 2022(839)
- 2021(777)
- 2019(1525)
- 2018(1470)
- 2017(2953)
- 2016(1417)
- 2015(1609)
- 2014(1554)
- 2013(1567)
- 2012(1379)
- 2011(1323)
- 2010(1290)
- 2009(1302)
- 2008(1249)
- 2007(1154)
- 2006(1043)
- 2005(1085)
- 2004(997)
- 学科
- 济(9004)
- 经济(8996)
- 管理(4259)
- 业(3261)
- 企(2644)
- 企业(2644)
- 方法(2360)
- 数学(2088)
- 数学方法(2074)
- 中国(2034)
- 地方(1821)
- 制(1818)
- 农(1594)
- 财(1579)
- 业经(1545)
- 关系(1387)
- 体(1377)
- 学(1377)
- 融(1363)
- 金融(1363)
- 贸(1177)
- 贸易(1175)
- 地方经济(1104)
- 易(1096)
- 经济关系(1093)
- 银(1093)
- 银行(1091)
- 行(1063)
- 理论(1058)
- 体制(1046)
- 机构
- 大学(21459)
- 学院(20881)
- 济(10736)
- 经济(10548)
- 研究(8230)
- 管理(7634)
- 中国(6640)
- 理学(6234)
- 理学院(6158)
- 管理学(6108)
- 管理学院(6054)
- 财(5469)
- 京(4676)
- 财经(4142)
- 所(4022)
- 经(3728)
- 科学(3701)
- 中心(3700)
- 江(3622)
- 经济学(3619)
- 研究所(3420)
- 经济学院(3161)
- 北京(3077)
- 院(3077)
- 财经大学(3059)
- 农(2780)
- 州(2708)
- 范(2431)
- 师范(2417)
- 省(2380)
共检索到37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屠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九杰 亓浩
研究目的:探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为理解和改革土地财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显著提高了人均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平均而言,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可以解释样本中人均土地出让收入变动的28.94%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动的16.85%。但是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天花板效应",地方政府获得垄断供地权后,土地财政在初期会显著增长,之后增长放缓,在垄断后的第8年,垄断效果达到顶点。研究结论:短期内,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财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是长期来看,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不会无限制增长下去。本文引申的政策含义是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是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财政的重要制度抓手,短期内改革的思路在于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长期来看,应建设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应追求辖区内福利最大化,而非财政收入最大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左翔 殷醒民
在当前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既是公共品的提供者,又是垄断了土地交易一级市场、"经营"土地的"企业家"。本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阐明了,尽管垄断更多的国有土地能够放松财政约束,但均衡时地方政府会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能让土地增值和未来税收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并不一定是宽裕财政收入的受益者。利用全国284个地级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变量后,地方政府垄断更多国有土地转让会显著增加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则会显著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扈映 米红 刘东英
在中国大陆城市土地使用权改革沿着市场化道路摸索前进的同时,基于土地所有权国有化基础上的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也逐渐加深。从1982年发布《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到1999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再到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特别是2004年10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2006年8月31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具体规定虽有很多变化,但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启惠
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邓启惠有商品(或市场)经济就有竞争,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争议,关键是对垄断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从传统观念出发,简单地把垄断视为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现象而加以排斥、否定,以致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对垄断及反垄断的系统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飞
本文构建了买、卖方垄断下土地储备中心"征地—出让"的联动市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地征收买方垄断和一级土地市场卖方垄断的现行土地储备制度,必然带来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征地追求"土地财政"的后果,如果地方政府并非是"单一的土地市场监管者和宏观调控者",则这个联动市场模型将处于一种非均衡的状态。同时表明土地储备制度买卖方双边垄断市场化经营的结果必然导致宏观调控的缺位和微观管制的越位以及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的错位,这也使得城市土地市场成为一个充满了政府失灵的市场。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对耕地保护问题和征地补偿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合法化的土地零级市场社会总福利要比双边垄断土地市场的社会总福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喻在岗
本文在分析反垄断产生原因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发展的新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反垄断,提出要正确认识垄断与规模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
垄断 特点 规模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丽生
市场经济可以概括为 :一个理性假设、两个机制、三个市场。市场经济与垄断既对立又统一 ,垄断形成阶段通过竞争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垄断形成之后排斥竞争又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反垄断主要反垄断行为 ,而不是反垄断组织 ,反垄断主要是保护市场竞争机制 ,而不是保护市场上的竞争者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反垄断 竞争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印坤华 邓伟
当前城市土地在供给制度、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使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拔葱式开发"和"圈地运动"等现象。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顺土地供给渠道、规范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本文重点阐述了通过组建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作为土地供给的专业性职能机构,来调控土地供给与土地收益分配,从而建立一个层次分明、运转有序的房地产市场。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土地供给 土地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义华
一、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性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市场基本上是属于国家垄断市场,它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呈“卖方市场”。医院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具有垄断特仪。医疗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有:1.医疗劳务的生产和供应基本上由国家垄断。从我国医疗机构所有制的结构和管理体制上看,医疗网点的布局、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配备、服务质量的评价、医疗价格的制定,都掌握在国家手里,甚至连患者(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就医点也有指定。加之现行体制上的医、政不分,医疗单位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代行国家权力,或者说在代国家行使垄断权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设
随着土地管理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 ,我国应运而生了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建立在城市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供应、企业改制和土地集约利用方式上的一种新的制度 ,有其一定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
土地收购储备 政府垄断 制度 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垄断企业的行为普遍趋向保守,但垄断也具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垄断具有必然性。本文区分了国家战略导向、地方保护导向和经济利润导向三种垄断类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垄断的二重性效应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国家战略导向型垄断出于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构成了中国特色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对于保障国民经济体系的独立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地方保护导向型垄断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曾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当前已对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构成严重制约。经济利润导向型垄断源于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既存在有利于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的积极一面,也存在资本野蛮生产和无序扩张的消极一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垄断的形成根源和复杂影响,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制定中国特色产业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礼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市场反垄断面临着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困难、相关市场范围界定困难、数字经营者集中审查困难等问题,作为反垄断的辅助性法律如《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在应对数字反垄断领域也存在法律适用困境。就国外数字反垄断治理的最新进展看,必要设施规则、优势地位滥用规则、跨市场竞争影响滥用规则各有其适用领域及条件,在应对数字市场反垄断治理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规制方式上与传统的反垄断框架并无区别,多是以事后规制为主。欧盟的数字看门人制度有具体的量化认定标准及明确的法律义务限制,结构主义的制度属性及本身违法原则确保数字看门人履行其法律义务,能够在反垄断中起到较好的事先预防效果。我国可通过社会共治、软法治理和特别立法三种模式引入看门人制度,同时强化反垄断的公法治理与私法保护的协同及引入公益诉讼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德勇
在缺乏竞争的金融体系下 ,借贷价格偏离均衡价格 ,消费者剩余减少 ,资源配置扭曲 ,金融运行效率降低。在我国 ,资金供应者依然主要由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及其变种组成和资金需求者依然主要由国有企业及其变种组成的情况下 ,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资金价格扭曲和变形 ,理论上推演的利率市场化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只能视微观经济主体市场化的进程而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丽娜
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政府垄断的市场,其间有合理的地方,同时也存在非市场缺陷。本文列举了非市场缺陷的表现,分析了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体制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 非市场缺陷 原因 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