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7)
2023(5276)
2022(4394)
2021(4234)
2020(3066)
2019(6609)
2018(6437)
2017(12190)
2016(6805)
2015(7394)
2014(7214)
2013(6700)
2012(6201)
2011(5550)
2010(5832)
2009(5561)
2008(5595)
2007(5087)
2006(4896)
2005(4614)
作者
(19008)
(15795)
(15646)
(15201)
(9792)
(7488)
(6998)
(5935)
(5881)
(5612)
(5349)
(5291)
(4953)
(4868)
(4849)
(4796)
(4613)
(4550)
(4448)
(4421)
(3930)
(3839)
(3774)
(3567)
(3556)
(3496)
(3452)
(3451)
(3206)
(3109)
学科
管理(25274)
(23500)
经济(23471)
(18775)
(15718)
企业(15718)
环境(14357)
(10247)
(8238)
(7863)
中国(7367)
业经(7355)
(6864)
(6843)
生态(6560)
农业(6537)
地方(6438)
方法(6280)
规划(6278)
环境规划(6023)
资源(5870)
(5492)
(5488)
(5261)
(5149)
财务(5134)
财务管理(5116)
企业财务(4880)
数学(4518)
(4406)
机构
学院(95795)
大学(91981)
(35201)
管理(34833)
经济(34256)
研究(33256)
理学(29044)
理学院(28735)
管理学(28232)
管理学院(28081)
中国(26380)
科学(20611)
(19954)
(18715)
(16678)
中心(15707)
(15659)
研究所(14752)
(14414)
财经(14138)
(14003)
师范(13928)
北京(13181)
(12918)
业大(12748)
(12662)
(12550)
师范大学(10896)
(10867)
农业(10572)
基金
项目(61600)
研究(48670)
科学(48491)
基金(42745)
(37008)
国家(36654)
科学基金(31047)
社会(31010)
社会科(29190)
社会科学(29176)
(25444)
基金项目(22497)
教育(21277)
(21010)
编号(20418)
自然(18253)
自然科(17588)
自然科学(17585)
自然科学基金(17202)
成果(17025)
资助(16084)
课题(14828)
(14665)
重点(14588)
(13124)
(12818)
(12801)
国家社会(12573)
(12442)
(12411)
期刊
(48170)
经济(48170)
研究(28460)
中国(20121)
(15056)
(15050)
学报(13522)
科学(13029)
管理(12352)
教育(12323)
大学(10463)
农业(10184)
学学(9842)
(9797)
金融(9797)
业经(9348)
技术(6980)
财经(6759)
资源(6551)
问题(6344)
经济研究(6004)
(5853)
(5134)
生态(5053)
(4538)
科技(4492)
图书(4454)
现代(4383)
农业经济(4342)
财会(4326)
共检索到150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满元  唐玉斌  
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无论是采用焚烧法、堆肥法、卫生填埋法,还是土地填埋法,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此其中,又尤以土地填埋法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对垃圾填埋生态问题的处理,既可以充分利用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方面的技术,也可在制度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在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时虽有许多优点,但不利的影响也不少。如焚烧法易造成对大气的严重污染;堆肥法与卫生填埋法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土地填埋法能大规模推广但并不代表真正的卫生填埋。而制度创新虽有利于从制度方面规范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却又缺乏技术上的针对性。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治理的效果才会更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羊武睿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展开分析能够发现农村垃圾治理涉及诸多主体,目前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明显成绩,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协同治理手段较为单一;协同治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信息共享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主要归因于:权责不清阻滞协同治理进程;协同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协同治理视阈下农村垃圾治理的优化途径主要有:明确责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治理的效能;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创造协同治理条件;强化教育引导,调动公民参与协同治理的积极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子江  
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对建筑垃圾减量化、开发利用、资源化的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咏馨  黄国华  高荣  田鹏许  
垃圾问题带来了发展与环境的双重压力,需要我国重视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问题。文章从保护生态环境产权视角,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产权的主体及产权保护现状,通过比较生活垃圾处理投资与高盈利业投资动力、比较生活垃圾处理投资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发现市场中私人部门参与垃圾处理等环保事业的投资动力不足。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垃圾处理业市场化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进而从规范企业、政府、社会公众行为的视角提出了产权与责任明晰化、责任制度化与指标数据化、管理法制化的建议,并构建了垃圾处理业市场化运营环境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文君  周传斌  康文星  龚哲  
老垃圾填埋场及其存量垃圾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其对土地的侵占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挑战,引起了日益密切的关注。从老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的组成成分、理化特性以及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老垃圾填埋场采矿及其生态修复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方法、资源利用技术以及综合决策系统等潜在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王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遭遇到"垃圾围城"的困境,原先位于远郊的垃圾填埋场已逼近城市边缘。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废弃地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已严重退化。本文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危害和景观潜质,对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景观措施进行综述,并结合解析国外成功案例,得出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凤武  郭海川  辛春林  
从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评价入手,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环评中现存问题的系统分析,确立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环境评价方法,构建了一般意义下的利益相关者损益决策分析模型。运用文章提出的方法及分析模型分析了环境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海林  杨洋  谷志孟  
分析了垃圾排弃的现状、危害、潜在价值及现有的垃圾处理方法,提出创新垃圾处理方法势在必行。与已有的垃圾处理方法比较,垃圾块体填埋法有自己的特点,以社区为单元的垃圾源头分类投放、收集和预处理,能使垃圾实现分类化处理;通过垃圾中可回收废物的回收利用,能使垃圾最大限度资源化;通过垃圾分类粉碎、脱水、压缩成块体,使垃圾有效地减量化;经过消毒、分类堆砌有助于垃圾填埋场地的分类管理和安全监控,使垃圾处理基本无害化;回收、堆肥、焚烧、填埋,使垃圾处理综合化;填埋场的复垦与开发利用,使垃圾处理环保化。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可使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市场化目标得以实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树  吴文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垃圾污染环境,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因此,对垃圾的处理刻不容缓。传统的垃圾填埋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保护环境的要求,卫生填埋是在传统垃圾填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较为理想的方法。现代卫生填埋场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内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垃圾填埋场的功能和构造、垃圾填埋场的规划、选址及勘察、垃圾渗沥液、防渗工程、垃圾力学等诸多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健  刘文娟  王润  
根据最新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从总体情况、地理分布、国际比较、国外合作方和开发机构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CDM项目发展的现状:与其他类型CDM项目相比,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项目规模小,估计年减排量少;项目签发量远少于设计估算的年减排量;年批准项目数增长快,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及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相比其它类型的CDM项目,中国在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CDM项目上位于全球第二位,而拉美国家占据优先;项目主要的国际合作方为欧盟国家。最后总结了项目开发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项政策建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青山  马祥庆  王志勇  侯晓龙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南平市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Mn、Zn、Pb、Cd、Cr、N i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填埋2 a的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含量较低,填埋10 a的垃圾填埋场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垃圾渗滤液不同浸蚀时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浸蚀10 a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是浸蚀2 a土壤的3.24-8.34倍,而浸蚀10a土壤重金属含量则是对照的4.1-9.83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中Zn、Pb、Cd、Cr含量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Zn、Cd含量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维新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城市垃圾的增长趋势、处理处置现状及其环境问题。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特点及变化趋势提出了适宜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几种途径 ,并探讨了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新  石建屏  吕淑珍  陈春燕  
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回收的成功经验,以成都市4个居民小区为试点,采用单流程回收运行模式进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试点结果统计与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单流程回收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参与程度高(77.1%),回收可利用成分高(91%),平均每月每户回收量达2.2kg;以废纸再生利用为例,全国每年再生新纸182.9万t,节省木材731.8万m3、水18 296.8万m3、填埋场548.9万m3。推广应用该模式不仅可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且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显著,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行之有效的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  
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该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论文提出从3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①通过德尔菲法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②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③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3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斌  何品晶  邵立明  王如意  
在模拟的填埋场封场覆盖层上灌溉处理不同强度的渗滤液稀释液,研究其水量减量和主要污染物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一个生长季内,灌溉水量负荷12mm/d条件下,裸土覆盖层的水量减量负荷均为7mm/d左右,狗牙根覆盖层的水量减量负荷为7.7~11mm/d,渗滤液原液灌溉处理时为7.7mm/d;而灌溉渗滤液的强度从低到高,狗牙根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狗牙根覆盖层的水量减量负荷与其生物量正相关;裸土覆盖层的COD去除率为65%左右,NH3-N去除率为70%~93%;狗牙根覆盖层的COD去除率为68%~93%,NH3-N去除率为89%~99%;NH3-N的去除途径主要是转化为硝态氮和被植物吸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