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5)
2023(7724)
2022(6401)
2021(5823)
2020(4819)
2019(10531)
2018(10299)
2017(18751)
2016(10473)
2015(11405)
2014(11186)
2013(10555)
2012(9559)
2011(8575)
2010(8347)
2009(7617)
2008(7314)
2007(6388)
2006(5438)
2005(4642)
作者
(32832)
(27486)
(27310)
(25621)
(17301)
(13290)
(12229)
(10925)
(10497)
(9463)
(9362)
(9069)
(8867)
(8635)
(8539)
(8441)
(8367)
(8181)
(7970)
(7786)
(7085)
(6678)
(6620)
(6284)
(6282)
(6019)
(6011)
(5893)
(5653)
(5552)
学科
(35461)
经济(35400)
管理(30654)
(27595)
(21742)
企业(21742)
方法(15755)
数学(13780)
数学方法(13677)
(11597)
(10930)
(10259)
中国(10121)
(8985)
业经(8444)
(8045)
贸易(8043)
(7830)
农业(7698)
(7491)
(6782)
银行(6735)
(6604)
财务(6582)
财务管理(6571)
技术(6469)
(6400)
(6302)
金融(6295)
企业财务(6260)
机构
大学(145901)
学院(145830)
(55671)
管理(54668)
经济(54566)
研究(51442)
理学(48231)
理学院(47669)
管理学(46762)
管理学院(46527)
中国(37303)
(36357)
科学(35301)
(30421)
农业(29236)
业大(29051)
(27173)
研究所(25378)
(24739)
中心(23299)
(21592)
财经(20135)
农业大学(19554)
(18850)
(18470)
北京(18292)
(17959)
师范(17511)
(17273)
技术(16885)
基金
项目(107870)
科学(83773)
基金(78897)
(72877)
国家(72263)
研究(71279)
科学基金(60374)
社会(45729)
社会科(43263)
社会科学(43252)
(42704)
基金项目(42592)
自然(41641)
自然科(40744)
自然科学(40726)
自然科学基金(40029)
(36704)
教育(32689)
资助(30722)
编号(27194)
重点(24634)
(23067)
(22909)
计划(22641)
(22367)
科研(21603)
创新(21458)
成果(20830)
(20487)
科技(20211)
期刊
(56294)
经济(56294)
研究(36699)
学报(33746)
(31737)
中国(28634)
科学(27548)
大学(24038)
学学(23269)
农业(20927)
(18874)
管理(18402)
教育(13954)
(11252)
金融(11252)
(11192)
业经(10600)
技术(10363)
经济研究(10010)
业大(9929)
财经(9783)
(9269)
农业大学(8565)
(8363)
科技(8178)
问题(7663)
商业(7133)
林业(6469)
技术经济(5991)
资源(5898)
共检索到20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令清  刘小玲  何衍  陈欢  
自然界中鱼类个体因为社会原因集聚的现象称为鱼类群体行为。为考察垂钓胁迫对鲤科鱼类群体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喜集群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大小相近且健康的实验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垂钓组,每个处理组包括18个鱼群。在(27.3±0.2)℃水温条件下,两处理组于垂钓胁迫前(第0天)后(第14天)在开放水域环境条件下各拍摄1次15 min的群体行为视频。实验期间,垂钓组连续垂钓14 d,每天垂钓4 h,对照组在此期间不进行垂钓。研究发现:(1)垂钓胁迫增加中华倒刺鲃的个体游泳运动速度和个体移动总路程,降低个体游泳同步性。(2)垂钓胁迫会增加中华倒刺鲃的个体间距离和最近邻距离。(3)虽然垂钓胁迫对中华倒刺鲃的群体运动速度和群体运动时间百分比无影响,但导致其群体极性下降。(4)中华倒刺鲃的最近邻距离和群体极性呈负相关,而垂钓胁迫增强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垂钓胁迫降低中华倒刺鲃鱼群的协调性和凝聚力,对群体运动中个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该种鱼群体凝聚力和协调性之间的权衡强度在垂钓胁迫后明显增强,暗示群体的整体外部轮廓由短梭形向长梭形调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洪玉  郑永华  王笛  刘建虎  刘昊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的体重增重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饵料系数以30%蛋白组最低,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绝对增重率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特定生长率以30%蛋白组最快,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试验各蛋白组成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丽娟  李秀明  易建华  黄自豪  陈冬明  王志坚  
在(25±0.5)℃下,设置4个水流速度实验组,分别为静水对照组0 bl/s(体长/秒)、1.0 bl/s组、2.0 bl/s组和4.0 bl/s组,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训练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升高,训练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训练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2.0 bl/s组最高,4.0 bl/s组次之,1.0 bl/s...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兴华  向枭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尔乔   王玉北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建明  郭柏福  高勇  
设置低、中、高3个初始养殖密度(1 g/L、4 g/L、8 g/L),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生长、摄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影响,体质量、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时,高密度组肥满度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各实验组的摄食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呼吸频率、摆尾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朝红  王志勇  谢芳靖  谢仰杰  
研究操作胁迫(追赶惊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幼鱼的生长、行为、肝脏、脾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幼鱼全长(5.85±0.45)cm,实验共设3个组:对照组、实验组1(每日操作胁迫1次)、实验组2(每日操作胁迫2次),每组2个重复。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0天、20天、30天,取样测定其全长、体质量、脾脏重以及肝脏重,计算脾系数和肝系数;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剧烈操作胁迫会显著抑制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其肝脾脏功能和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大黄鱼幼鱼脾系数(即脾肿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国政  黄国强  田思娟  王丽华  韦柳枝  张秀梅  
采用生物能量学方法对不同盐度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和补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度12~40的范围对平均体重为2.6g的褐牙鲆幼鱼的湿重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盐度5(IS5)和47(IS47)会明显阻碍平均体重为6.9g幼鱼的生长,但IS5的生长延缓在30d的恢复生长(盐度19,IS19)后获得完全补偿,而IS47处理最终未能赶上IS19处理。盐度操作对幼鱼摄食能、摄入的能量分配于呼吸消耗、排粪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排泄损失的能量比例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单位体重日能量分配而言,盐度操作对摄食能、呼吸消耗、生长、排粪损失的能量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排泄能量损失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盐度操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逯尚尉  刘兆普  余燕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体质量(15±0.5)g,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缸(直径60cm×水深50cm)分别放养10尾、20尾、30尾、40尾幼鱼,密度分别相当于1.1kg/m3、2.1kg/m3、3.2kg/m3、4.2kg/m3,并分别标记记为G10、G20、G30、G40,每组3个重复,养殖6周后对幼鱼进行生长性能、饲料系数、血液指标及肝脏中相关酶活性进行分析以研究密度胁迫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G10组幼鱼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G20组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增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龙珍满  朱峰跃  郭杰  俞立雄  郑永华  段辛斌  
为探究生理应激和能量代谢对捕食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猎物鱼,比较了在无捕食(空白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胁迫处理0、7、14 d后,“四大家鱼”幼鱼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捕食胁迫水平下,“四大家鱼”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程度不同但变化趋势一致。“四大家鱼”幼鱼的血清皮质醇水平随着捕食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长的增加显著升高,表现为无捕食组<低捕食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尹飞  彭士明  孙鹏  施兆鸿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至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肠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淀粉酶的活力呈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说明盐度降低会对银鲳幼鱼肠道的消化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达到补充机体所损失的能量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种酶,激活的顺序和程度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超  施兆鸿  薛宝贵  王鲁  李炎璐  吴雷明  曲江波  马爱军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降,2 d时酶活性最高,10 d酶活性最低。GOT和GP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增加态势,10 d时与同期对照组之间活性差异显著。LDH活性在胁迫前及实验时期差异均不显著。TP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GLU胁迫前期变化未达显著性差异,但10 d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G含量先降后升,胁迫前与实验结束时所测得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CREA含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良华  苏敏  尤永隆  林丹军  
黑脊倒刺鲃的仔、稚、幼鱼发育的特点基本上和四大家鱼一致,仅卵黄囊消失得较迟。黑脊倒刺鲃从1日龄早期仔鱼发育到32日龄早期幼鱼期间,体长平均日增长0.4 mm,体重平均日增长5.65 mg。体长增长呈直线增长,体重和体长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雷  刘明典  田辉伍  吴金明  王银平  朱峰跃  邓华堂  杨海乐  李云峰  刘凯  段辛斌  
为了解长江干流各江段在长江十年禁渔的新形势下垂钓渔业状况,2017—2018年对长江干流872位垂钓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钓具类型主要为手竿和海竿,占钓具总量的80%以上。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垂钓者渔具年投入50%以上样本在500元以下;在长江中下游50%以上样本在1 000元以上。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的垂钓者人数分别估算为2 344、4 764、4 600和6 649位,对应江段年垂钓量分别估算为45.0、294.7、171.1和478.7 t,年垂钓量占对应江段鱼类资源现存量比例分别为8.6%、2.0%、1.8%和3.6%;垂钓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密切关注。为引导垂钓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划定禁钓区、禁钓期,建立天然水域钓具、钓法的白名单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深入挖掘传统渔业文化资源、树立垂钓渔业品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孟振  张鸿丽  刘新富  姜勇  贾玉东  刘滨  曲江波  徐荣静  
本研究采用96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重为(163.90±15.31)g的大菱鲆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_3-N)96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9.73和0.64mg/L。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糖(GLU)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血浆EPI、SOD、GSH、AKP和GLU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EPI、皮质醇、AKP和GLU随暴露时间延长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致死高浓度胁迫(TAN浓度70.96和84.11 mg/L)下,血浆SOD和GSH在胁迫期(12 h)内快速升高,GLU快速升高(4 h)后急剧降低(12 h),暗示氨氮急性致死的原因与氧化应激损伤、生理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受损有关。本结果可为大菱鲆大规格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行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