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9)
2023(7087)
2022(5888)
2021(5304)
2020(4413)
2019(9802)
2018(9373)
2017(17950)
2016(9765)
2015(10864)
2014(10849)
2013(10780)
2012(9782)
2011(8656)
2010(8795)
2009(8328)
2008(8679)
2007(7739)
2006(6687)
2005(6197)
作者
(26389)
(22441)
(22142)
(21468)
(14241)
(10594)
(9908)
(8395)
(8255)
(8067)
(7568)
(7321)
(7291)
(7207)
(7176)
(6700)
(6686)
(6485)
(6393)
(6392)
(5528)
(5400)
(5193)
(5075)
(5059)
(5020)
(4958)
(4892)
(4459)
(4395)
学科
管理(41666)
(37201)
经济(37125)
(35228)
(31569)
企业(31569)
(28497)
方法(15540)
(14921)
(13862)
财务(13846)
财务管理(13803)
数学(13489)
数学方法(13387)
财政(13357)
企业财务(13190)
中国(11386)
(10742)
(10401)
(9670)
体制(9226)
业经(9223)
(8188)
银行(8174)
(7633)
(7307)
制度(7305)
(7275)
金融(7273)
(7197)
机构
大学(140186)
学院(139212)
(62431)
经济(61287)
管理(53641)
理学(46257)
理学院(45838)
管理学(45337)
管理学院(45071)
研究(44201)
(42116)
中国(34957)
财经(29149)
(27746)
(26349)
科学(23586)
(21514)
财经大学(21482)
(21384)
经济学(21053)
中心(20035)
经济学院(19134)
研究所(18491)
(18139)
北京(17047)
业大(16992)
(16013)
(15794)
商学(15789)
商学院(15645)
基金
项目(90556)
科学(72948)
基金(68700)
研究(67744)
(58548)
国家(58095)
科学基金(51255)
社会(46568)
社会科(44343)
社会科学(44336)
基金项目(35923)
(34184)
教育(31441)
自然(31302)
自然科(30618)
自然科学(30612)
自然科学基金(30091)
(28197)
资助(27574)
编号(25850)
(24193)
成果(21963)
(21537)
重点(20439)
国家社会(20396)
(19396)
教育部(19365)
(18776)
人文(18693)
创新(18268)
期刊
(69331)
经济(69331)
研究(47184)
(39591)
中国(29985)
管理(21320)
学报(19306)
科学(17510)
(16552)
财经(15976)
大学(15908)
学学(15219)
(14788)
金融(14788)
(13651)
经济研究(12153)
教育(11582)
农业(10523)
技术(10267)
会计(9818)
财会(9777)
业经(9687)
问题(8935)
(8208)
财政(8208)
(7436)
(7255)
通讯(6618)
(6617)
会通(6605)
共检索到216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张帆  
文章基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这一重要事实,利用地方层级政府数据和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地方政府平台举债行为的激励效应。结论表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固然有1994年体制选择的原因,但除此之外,预算软约束也是垂直财政不平衡不断加深的重要机制,并且这一机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作用更强。尽管晋升竞争机制也一直被认为会加深财政体制的垂直不平衡,但本文实证结果并没有显示这一机制在发挥作用。在预算法的约束下,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在预算法框架外的举债融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产生了显著激励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飞  蔡靖  吴华清  
优化财政分配格局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本文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作为地方财政激励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市县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特征。对于改革前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财政激励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城市,财政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证据表明,财政激励通过加强税收竞争和扩大政府投资两种渠道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激励推进了城市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的主要表现。本文不仅拓展了税收分成的经济效应研究,而且从财政激励角度廓清了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成因和内在机制。本文结论为新发展阶段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迎  孟祺  
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结合中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计算整体和行业层面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指标,并且利用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检验在垂直专业化条件下的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汇率的变化对于贸易没有影响;而垂直专业化程度低的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垂直专业化的行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经过组装以后再出口,其利益主要为跨国企业获得。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这些行业,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席鹏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席鹏辉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取得了较大进展,垂直式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也巳开始试点,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步。为了论证这一转变的必要性,本文从纳税大户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财政激励在巳有的“块块式”环境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财源的建设和维护是地方政府财政激励的基本体现,其中纳税大户是重要保护对象,这些纳税大户可能在地方环境治理中拥有着强大的议价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地区污染密集型企业中纳税大户占比越大,地区污染增长越快。路径分析结果发现,纳税大户能够减弱环境规制的效果,意味着纳税大户能够一定程度地豁免于环境规制;同时,地方政府没有给予这些纳税大户直接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征管上的优惠给予其一定的隐性补贴。根据增值税、营业税分成的分样本和环保模范城市的分样本回归发现,在财政激励较弱和环境偏好较强的地区,纳税大户的污染效应明显减弱。因此,未来环境治理应加快推进深化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前者的目的是弱化地方财政激励对环保职能的正常履行的影响,后者的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环境质量偏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祺  王斐波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20%,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大幅上升。人民币升值为什么没有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减少?本文在垂直专业分工的背景下检验了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汇率的变化对于贸易没有影响,而对于垂直专业化程度低的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整体垂直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由此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没有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减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学锋  黄汉民  
本文在总结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两个典型的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在新的国际分工背景下,垂直专业化和公司内贸易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最为重要的原因。中美贸易不平衡反映的是东亚作为一个整体对美的产业链效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美一美"贸易不平衡。计量检验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结论。因此,不能仅就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象来理解中美在贸易中的利益,仅仅依靠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单边手段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有格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仲林  尹彦辉  缪言  
为了厘清财政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机理、揭示财政政策工具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本文构建考虑家庭收入异质性和细化财政政策工具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了外生财政政策冲击对居民消费、就业、工资水平以及收入再分配的动态效应;模拟了"减税降费、惠及民生"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发现:财政收入政策方面,消费和劳动减税具有优化消费结构、刺激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而资本减税对于缩小收入差距起到了"反作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增加投资性支出可在短期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短期提高了经验规则式家庭的消费,但未发现缩小收入差距的长期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一多  付文林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实证考察了分税制改革以来政府间纵向财政分配体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总体上未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时,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有助于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而转移支付依赖度超过某个阈值时,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反而加剧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在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门槛效应中,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在专项转移支付的门槛效应中,垂直财政不对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这意味着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应合理控制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中国以分税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是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分税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将分税用于转移支付又会影响受助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分税和转移支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理论分析说明,分税的逻辑是寓平衡于激励,转移支付的逻辑是寓激励于平衡,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均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总和决定了总体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6年面板数据,证实了市县政府财政收入分成率与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考察了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效果,能够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庆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香梅  朱彩慧  
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可以提高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农户的期望收益,约束垂直合作的核心变量是正规金融给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和贷款违约损失的分摊比例,二者此消彼长关系,协调好两者的比例可以实现垂直合作的激励相容。垂直合作模式在具体设计中,非正规金融的选择、激励相容的贷款合约、奖罚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财政状况,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财政不平衡,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具有很强的不平衡性.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财政不平衡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人们对财政不平衡,特别是财政赤字,仍然有些谈虎色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澄清财政不平衡的客观性.认清了财政的客观不平衡性,有利于政府制订出正确的财政政策和相关的经济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勇  张明喜  
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制度因素。人均GDP和城乡分割是导致地方财政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这两者的贡献率达到65%;次要因素为经济结构和人口密度。这些结果恰好验证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晖  和冰君  
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垂直失衡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构建两个独立中介效应模型和一个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财政垂直失衡影响产业升级的渠道。研究表明:(1)财政垂直失衡总体上不利于产业升级;(2)财政垂直失衡可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和抑制新型城镇化两个独立中介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负向影响;(3)财政垂直失衡可以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抑制新型城镇化"的链式中介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阻碍作用;(4)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中,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最为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