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0)
- 2023(13912)
- 2022(11598)
- 2021(10906)
- 2020(8819)
- 2019(19776)
- 2018(19752)
- 2017(36893)
- 2016(19813)
- 2015(21951)
- 2014(21607)
- 2013(20817)
- 2012(18657)
- 2011(17079)
- 2010(17497)
- 2009(16381)
- 2008(15717)
- 2007(14567)
- 2006(12852)
- 2005(11355)
- 学科
- 济(84396)
- 经济(84330)
- 业(63007)
- 管理(55168)
- 农(50038)
- 企(42138)
- 企业(42138)
- 农业(33459)
- 方法(32047)
- 数学(27100)
- 数学方法(26511)
- 业经(23944)
- 中国(21861)
- 地方(20570)
- 技术(19180)
- 制(15603)
- 财(15563)
- 理论(14970)
- 学(14497)
- 发(13193)
- 贸(12904)
- 贸易(12893)
- 农业经济(12569)
- 策(12529)
- 易(12484)
- 银(12296)
- 银行(12287)
- 技术管理(12269)
- 行(11829)
- 环境(11817)
- 机构
- 学院(278631)
- 大学(267193)
- 济(109459)
- 管理(108863)
- 经济(106981)
- 理学(93928)
- 理学院(92931)
- 管理学(91004)
- 管理学院(90484)
- 研究(87551)
- 中国(69267)
- 农(57936)
- 京(55272)
- 科学(54249)
- 财(47347)
- 江(44030)
- 业大(43925)
- 农业(43744)
- 中心(42662)
- 所(42584)
- 范(39230)
- 师范(38913)
- 研究所(38298)
- 财经(37114)
- 州(35610)
- 北京(34107)
- 经(33522)
- 院(31268)
- 经济学(31201)
- 经济管理(30901)
- 基金
- 项目(184996)
- 科学(147664)
- 研究(141231)
- 基金(131790)
- 家(113402)
- 国家(112348)
- 科学基金(98143)
- 社会(90061)
- 社会科(84987)
- 社会科学(84970)
- 省(77418)
- 基金项目(70000)
- 教育(64895)
- 划(62186)
- 自然(61377)
- 编号(60349)
- 自然科(59956)
- 自然科学(59947)
- 自然科学基金(58841)
- 资助(52604)
- 成果(47071)
- 创(42909)
- 发(42314)
- 课题(41535)
- 重点(41290)
- 部(39332)
- 创新(39209)
- 国家社会(36526)
- 制(34788)
- 发展(34385)
- 期刊
- 济(131541)
- 经济(131541)
- 研究(76605)
- 农(61493)
- 中国(59551)
- 农业(41677)
- 科学(38812)
- 管理(38264)
- 学报(37536)
- 教育(35804)
- 财(34653)
- 大学(30144)
- 业经(29288)
- 学学(28470)
- 技术(27569)
- 融(26279)
- 金融(26279)
- 业(20197)
- 经济研究(18325)
- 问题(17480)
- 财经(16510)
- 版(15285)
- 农业经济(15065)
- 农村(14976)
- 村(14976)
- 科技(14947)
- 技术经济(14785)
- 经(14290)
- 资源(13787)
- 策(13781)
共检索到415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雪峰 李韵
伴随着国家对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旅游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放开、搞活农村旅游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旅游模式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突出的表现为模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规划布局不科学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旅游模式现存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发展垂直景观模式入手,对创新农村旅游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垂直景观 农村旅游模式 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贤春 苏智先 彭正松 胥晓 唐晓平
从治理水土流失角度出发,提出了坡耕地“生态农业旅游”技术与示范。其垂直生态景观模式按坡度和等高线布置:在坡度大于25°的山坡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坡上15°~25°的陡坡种植桃树,坡中5°~15°的斜坡种植枇杷,坡下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坡底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道路系统设计为环山而下的水泥主路、观景石板干路、埂边地界小路三级,道路两侧实施还林还草。“农家乐”型旅游接待自然分布在试验区内,同时在坡上建立旅游“一条街”、坡底试验旅游产业化经营。果园内实施多熟作物覆盖、间种套种。垂直生态景观产生了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伟浩 胡善珍
农村电商的核心是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商是如今电商行业的热点之一,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产品自身、物流短板、人才缺乏、缺乏协同效应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分析农产品电商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从七个方面提出发展农产品垂直电商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农产品 垂直电商模式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娟
符号消费具有表征性和象征性特征。基于符号消费的视角分析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发展是由于新农村旅游地品牌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范式,新农村旅游地品牌是区别旅游产品的消费符号,同时,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具有符号消费的表象性与象征性特征。基于符号消费背景下创建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动态模式,就要实现官方媒体与非官方媒体宣传符号动态对接,体现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建设与国家旅游产业符号建设动态趋向,实现旅游地品牌固有属性与符号构建的动态匹配,实现旅游地品牌符号工程动态建设目标。
关键词:
符号消费 新农村 旅游地品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娟
符号消费具有表征性和象征性特征。基于符号消费的视角分析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发展是由于新农村旅游地品牌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范式,新农村旅游地品牌是区别旅游产品的消费符号,同时,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具有符号消费的表象性与象征性特征。基于符号消费背景下创建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动态模式,就要实现官方媒体与非官方媒体宣传符号动态对接,体现新农村旅游地品牌建设与国家旅游产业符号建设动态趋向,实现旅游地品牌固有属性与符号构建的动态匹配,实现旅游地品牌符号工程动态建设目标。
关键词:
符号消费 新农村 旅游地品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晓慧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旨在改变日益突出的农村发展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国家决策,新农村建设从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乐 齐伟 张新花 曲衍波 姚小立 王丹 闫勇
本文选取山东省栖霞市内一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选取典型等高线提取附近的景观类型来研究山区景观垂直分异特征,避免以往利用高程带或坡度带进行山区景观格局分析时造成的斑块分割;同时采取坡度分级说明坡度对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0-6°坡度范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占据主导位置,在>25°主要景观类型为未利用地,这两个坡度带的景观聚集程度最高,景观类型多呈现连片分布;6-25°坡度带为草坡地、林地、园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区域,且这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228m等高线附近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为复杂,是人类活动为主导影响向自然因素为主导影响的过渡区域。在海拔较低区域,由于人类不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晓琴
为解决困扰农村发展的"三农"难题,我国开始了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将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主要的实施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家实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但是在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同时,出现了乡村景观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状况,不仅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特色,也极大的威胁到乡村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生态伦理建设视阈下发展和管理农村休闲旅游产业。本文主要从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策略方面进行阐述,并以浙江省地区为例,对其农村休闲旅游景观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晓琴
为解决困扰农村发展的"三农"难题,我国开始了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将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主要的实施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家实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但是在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同时,出现了乡村景观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状况,不仅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特色,也极大的威胁到乡村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生态伦理建设视阈下发展和管理农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钰瑜
供给侧改革在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佛山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不仅具有特定地域的文化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佛山乡村经济的增长动力。通过调研掌握佛山乡村文化资源内涵,应用创新理论,寻找合适的、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为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巧玲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开始兴盛起来。文章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和农家乐旅游模式等主要模式,并对其存在的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自然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区域特色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收入增长差距仍然很大。在这一背景之下,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新农村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新农村这一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被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这一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拓延。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重视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通过创新创业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便是当前农村创新创业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农业相结合,采取更加信息化、
关键词:
创新创业模式 实践探索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罗明亮 麻立群
临安地处浙西北天目山山脉,是浙江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海拔落差1700多米,水力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临安电网的独特之处。海拔落差大,临安有94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兆瓦);海拔高、日照强,伏发电项目遍地开花;地广人稀,低压供电半径超长;农村地区农家乐、炒货厂广泛存在,负荷特性与用电规律尤为复杂。如此复杂的用电形式,按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战的电压管控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仰蓬
旅游业的竞争在空间上日益表现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吸引力的竞争。因此,对纳入协同旅游开发视野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不能一味标准化地按规范来进行,而应有其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庐山山南温泉度假区内外乡村地带的景观建设为例证,结合对主要利益方的调研分析,针对自身资源、区域环境背景及旅游发展趋势,指出应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总体形象、功能与空间依托、具体措施五个层面对二者加以协同,并强调与新农村改造有机结合,创造、引导游客需求,这将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三大效益"根本目标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伍建海
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是中国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鲜明主题。本文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RHB战略思想,从生态、社会、经济角度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凭借、人员参与、效益实现进行分析,探讨RHB战略在农村旅游中的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