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3)
2023(17727)
2022(15209)
2021(14137)
2020(11705)
2019(26796)
2018(26715)
2017(50747)
2016(27798)
2015(30906)
2014(31150)
2013(30943)
2012(28875)
2011(26444)
2010(26821)
2009(24660)
2008(24137)
2007(21246)
2006(18891)
2005(17205)
作者
(83094)
(69369)
(68914)
(65512)
(44480)
(33278)
(31202)
(27092)
(26445)
(24966)
(23783)
(23599)
(22441)
(22226)
(21632)
(21386)
(20419)
(20191)
(19923)
(19809)
(17519)
(17308)
(16901)
(16025)
(15564)
(15534)
(15445)
(15117)
(14149)
(13776)
学科
(130690)
经济(130568)
管理(76692)
(71963)
(58636)
企业(58636)
方法(52685)
数学(45676)
数学方法(45025)
中国(33902)
地方(31344)
(30675)
(29206)
业经(27086)
(25756)
农业(21086)
(20951)
(20070)
贸易(20056)
理论(19699)
(19305)
(19227)
金融(19224)
环境(19147)
(19055)
银行(19003)
(18753)
(18325)
地方经济(17940)
技术(17837)
机构
大学(404848)
学院(402891)
(164692)
经济(161180)
管理(153669)
研究(145007)
理学(132405)
理学院(130751)
管理学(128115)
管理学院(127375)
中国(107133)
科学(91382)
(87669)
(75155)
(73599)
研究所(68513)
(68183)
中心(63577)
业大(60368)
(60123)
财经(58648)
北京(55935)
(55799)
师范(55239)
农业(53289)
(53190)
(52467)
经济学(49902)
(48777)
师范大学(44742)
基金
项目(271799)
科学(213423)
基金(196389)
研究(195640)
(172681)
国家(171257)
科学基金(145665)
社会(123096)
社会科(116636)
社会科学(116606)
(106542)
基金项目(103311)
自然(95289)
自然科(93073)
自然科学(93049)
自然科学基金(91338)
(90421)
教育(89941)
资助(81920)
编号(78445)
成果(64527)
重点(61785)
(61263)
(59372)
(55865)
课题(55673)
创新(52222)
科研(51800)
国家社会(50562)
教育部(50412)
期刊
(188591)
经济(188591)
研究(122651)
中国(80635)
学报(66954)
(62230)
科学(61787)
管理(58244)
(53525)
大学(49792)
学学(46944)
教育(46492)
农业(43146)
(36449)
金融(36449)
技术(35721)
经济研究(30725)
业经(29443)
财经(28947)
(24836)
问题(24072)
(22212)
技术经济(20936)
图书(20549)
统计(19538)
科技(19506)
(18669)
理论(18658)
资源(18619)
现代(17967)
共检索到607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在对垂直型经济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协调发展区域外部性的概念、内涵及形成机理,并依据外部性力量源泉将其分为市场外部性和政府行为外部性,其中市场外部性归结为"资源产权"不明晰,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而政府行为外部性归结为"理性人"对"区域利益"的追求及政府纠错行为自身;在此基础上指出明晰资源产权、建立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规范政府制度供给是减少(内化)区域外部性,实现垂直型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冬日  石孖祎  丁莹莹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及其内部耦合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及其内部两大系统均对区域经济韧性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更大;“梅特卡夫法则”在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关系中仍然适用,且仅当数字经济内部耦合协调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其有利影响才得以彰显;数字经济能够对区域经济韧性施加积极的空间效应,且短期外溢影响更为强烈。鉴于此,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数字网络,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良性互动,以提高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陈习琼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云南省金融活动的区域化运行将导致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且两者之间的外延基本重合。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金融发展程度比较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政府应关注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云南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娟   张翔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王强  
本文基于协同论理论基础,根据功效函数构建了协调度模型,计算了2001年至2005年我国区域保险经济协调度。以五年均值衡量,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区域保险经济发展处于低度失调,只有江西省达到了低度协调,另有湖北、青海二省处于极度失调,这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楼飞燕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观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