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9)
- 2023(15630)
- 2022(13596)
- 2021(13029)
- 2020(10926)
- 2019(25160)
- 2018(24969)
- 2017(47437)
- 2016(25791)
- 2015(29140)
- 2014(28656)
- 2013(28232)
- 2012(26129)
- 2011(23754)
- 2010(23687)
- 2009(21993)
- 2008(21679)
- 2007(18745)
- 2006(16493)
- 2005(14547)
- 学科
- 济(103171)
- 经济(103054)
- 管理(69963)
- 业(64801)
- 企(53787)
- 企业(53787)
- 方法(47561)
- 数学(40637)
- 数学方法(40122)
- 中国(29257)
- 贸(28047)
- 贸易(28033)
- 易(27242)
- 农(26677)
- 财(24415)
- 学(24009)
- 业经(21944)
- 地方(19310)
- 制(19127)
- 理论(17807)
- 农业(17219)
- 和(16413)
- 银(15655)
- 银行(15597)
- 环境(15546)
- 务(15131)
- 融(15126)
- 金融(15123)
- 财务(15058)
- 财务管理(15029)
- 机构
- 大学(370702)
- 学院(367006)
- 济(148823)
- 经济(145787)
- 管理(139157)
- 研究(128668)
- 理学(120568)
- 理学院(119150)
- 管理学(116835)
- 管理学院(116218)
- 中国(95358)
- 科学(80579)
- 京(79813)
- 财(65659)
- 所(65630)
- 研究所(60204)
- 农(59645)
- 中心(56266)
- 业大(54551)
- 财经(53350)
- 江(52119)
- 北京(50637)
- 范(50072)
- 师范(49581)
- 经(48640)
- 农业(47067)
- 院(46694)
- 经济学(45741)
- 州(42310)
- 经济学院(41262)
- 基金
- 项目(249545)
- 科学(195337)
- 研究(181671)
- 基金(181340)
- 家(159136)
- 国家(157876)
- 科学基金(133915)
- 社会(113670)
- 社会科(107629)
- 社会科学(107602)
- 基金项目(95468)
- 省(94828)
- 自然(87050)
- 自然科(85046)
- 自然科学(85021)
- 教育(83661)
- 自然科学基金(83509)
- 划(81213)
- 资助(75569)
- 编号(73475)
- 成果(60786)
- 重点(56490)
- 部(55726)
- 发(53243)
- 创(51189)
- 课题(51150)
- 科研(47873)
- 创新(47871)
- 教育部(47664)
- 大学(46975)
- 期刊
- 济(162130)
- 经济(162130)
- 研究(109697)
- 中国(67315)
- 学报(61830)
- 科学(56273)
- 农(54664)
- 管理(50738)
- 财(47950)
- 大学(46428)
- 学学(43583)
- 教育(42331)
- 农业(38441)
- 技术(30165)
- 融(29176)
- 金融(29176)
- 经济研究(27608)
- 财经(25896)
- 业经(25553)
- 贸(22646)
- 经(22287)
- 问题(21906)
- 业(20179)
- 国际(20150)
- 图书(19702)
- 版(17793)
- 世界(17405)
- 科技(17135)
- 技术经济(17126)
- 理论(16877)
共检索到538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涛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根据出口产品的国内外投入构成,分别测算了加工贸易出口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中的国产和进口内涵碳排放构成,进而分析出口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出口贸易中碳排放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碳排放强度在降低;加工贸易出口中投入品国产化程度的提高,扩大了国产内涵碳排放,而非加工贸易出口中投入品国产化程度的降低,则减少了国产内涵碳排放。本文还从碳排放视角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碳排放强度较高产业出口结构的逐步优化,不仅促进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随着中国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中角色日渐凸显,其产业及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可比价格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日、韩、印尼、马、菲、新、泰、中国台湾、越等东亚国家(地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运用MRIO-SDA技术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进行了跨期比较。研究表明:1东亚垂直分工导致了中国隐含碳排放增长,而且虽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隐含碳的增加有缩减效应,但减幅明显收窄。贸易结构恶化与贸易规模扩张是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增长的重要因素;2由于隐含碳排放区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朱喜
本文充分考虑到贸易的内生性,利用外生的地理特征为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外贸易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运用这一工具变量结合中国1996-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既定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减少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贸易得益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必为了减少CO_2排放而盲目去限制对外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国际贸易通过隐含的CO2能够影响到一国CO2的排放。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中隐含的CO2由国内和国外排放所组成。本文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就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的CO2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第一,在单位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减少,进口中间品中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增加;第二,在研究期间,环境贸易条件有略微恶化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出口含CO2强度平均来说都要小于进口中含CO2强度,说明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第三,国际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显著增强。因此,构建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中国低碳经济运行的需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如何?主要通过何种技术溢出途径影响工业CO2排放,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的Malmquist-Luenberger 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并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出口贸易后向技术溢出以及进口贸易前向技术溢出四种指标,进而考察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进步,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和后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改进;进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进口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党玉婷 盛丹
本文采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贸易内涵污染测算模型,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国产和进口内涵污染。主要结论如下:国产内涵废水、COD污染略有下降,废气和SO2污染没有明显下降,固体废物污染上升,中国的工业废水治理效果较为明显,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效果并不显著;进口内涵污染未有明显上升,中国并未通过大量进口中间投入,从而节约对本国的污染。影响国产内涵污染的主要是一般贸易出口,影响进口内涵污染的主要是加工贸易出口,这是由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不同的进口中间投入比例所决定的。"三资企业"的出口结构相对于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变得更为清洁,其出口的国产内涵污染(除固体废物外)均有了大幅下降,另外由于外资企业降低进口中间产品投入,提高国产中间投入比例,也进一步降低了外资企业的进口内涵污染;私营企业由于出口规模大幅上升,出口结构相对"肮脏",且出口结构变化不大,从而导致其出口内涵污染大幅上升。国产内涵污染省份间差距较大,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北京、辽宁、天津等出口大省,进口内涵污染省份间差异并不显著。中国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国的内涵废水、COD、废气和SO2污染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国产内涵固体废物污染仍相对较高,甚至不降反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丘兆逸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正遭受来自国际的巨大减排压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应该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厘清其中的排放责任。国际垂直专业化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个渠道影响CO2排放。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采用1980~2009年的数据,利用GMM方法检验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垂直专业化导致中国CO2排放增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应对中国的CO2排放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向其提供适当的环境援助。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CO2排放 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敏杰 刘利民
文章引入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FDI以及基础设施等控制变量,采用45个国家(地区)1998~2013年的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基于加权的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国际垂直分工对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国(地区)碳排放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国际垂直分工根据各国不同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分配生产环节,将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减少全球整体的碳排放,但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新章 唐海燕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的研究要么结合国际直接投资,要么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的RCA指标。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视角出发,运用国际专业化指标,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消费品领域,2004年,资本品领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集中在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通过国别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大的比较劣势。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加工贸易的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作用日益显著以及中国融入了亚洲生产网络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本文计算了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各个部门出口波动情况,同时借助垂直专业化比率(VSS)这一指标衡量了各个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测算结果表明:以其他商业服务(OCS)为典型代表的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尤其是高端货物贸易较少地参与了垂直专业化生产,服务贸易尤其是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以及传统货物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