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5)
- 2023(14911)
- 2022(12222)
- 2021(11162)
- 2020(9090)
- 2019(20751)
- 2018(20033)
- 2017(37820)
- 2016(20418)
- 2015(23349)
- 2014(23056)
- 2013(22777)
- 2012(21202)
- 2011(19596)
- 2010(19321)
- 2009(17981)
- 2008(17275)
- 2007(15007)
- 2006(13649)
- 2005(12513)
- 学科
- 济(110837)
- 经济(110730)
- 管理(53642)
- 业(51182)
- 方法(43535)
- 数学(39046)
- 数学方法(38861)
- 企(38241)
- 企业(38241)
- 中国(28951)
- 贸(26376)
- 贸易(26363)
- 农(25736)
- 易(25576)
- 地方(24442)
- 财(21352)
- 业经(20543)
- 学(18860)
- 农业(17587)
- 制(16975)
- 融(16829)
- 金融(16828)
- 银(14983)
- 环境(14969)
- 银行(14938)
- 地方经济(14722)
- 行(14428)
- 体(13547)
- 发(13145)
- 关系(13067)
- 机构
- 大学(306338)
- 学院(304427)
- 济(146716)
- 经济(144520)
- 研究(114234)
- 管理(110805)
- 理学(95837)
- 理学院(94729)
- 管理学(93412)
- 管理学院(92860)
- 中国(86146)
- 科学(65248)
- 京(63910)
- 财(62298)
- 所(57938)
- 农(53913)
- 研究所(52822)
- 财经(50617)
- 中心(49412)
- 经济学(48499)
- 经(46407)
- 业大(44329)
- 经济学院(43846)
- 江(42857)
- 农业(42486)
- 北京(40650)
- 院(40463)
- 范(38252)
- 师范(37826)
- 财经大学(37803)
- 基金
- 项目(202456)
- 科学(159573)
- 基金(150562)
- 研究(144766)
- 家(133456)
- 国家(132450)
- 科学基金(111858)
- 社会(97543)
- 社会科(92775)
- 社会科学(92750)
- 基金项目(78795)
- 省(74988)
- 自然(70134)
- 自然科(68590)
- 自然科学(68566)
- 自然科学基金(67440)
- 教育(66190)
- 划(64419)
- 资助(61605)
- 编号(54453)
- 部(46764)
- 重点(46523)
- 发(45360)
- 成果(44033)
- 国家社会(42902)
- 创(41675)
- 教育部(40487)
- 创新(39258)
- 中国(38896)
- 科研(38627)
共检索到462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郭爱美
本文通过修正GEM模型而发展了一个引入垂直中间产品贸易和水平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全球经济理论模型(IMT-GEM),并利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显著、稳定的正向作用;且随着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提高,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动性亦随之增强,从而丰富了"贸易—经济周期协动性之谜"的谜底理论。实证研究还发现,在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递上,除垂直专业化外,产业间贸易相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较大,一些非贸易变量如FDI、产业结构差异度和政策协调程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论对于合理把握垂直专业化贸易这把"双刃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的产品内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理论命题及推论,运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1)随着资本、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呈阶梯性下降,它们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亦随之依次呈阶梯性减弱以至为负。(2)强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弱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而这主要取决于要素中间产品的要素替代弹性和中间产品替代弹性的"两个弹性"大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已经成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了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同性之间的传递机制,并选取1991-2010年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法(GMM-IV)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需求—供给溢出"效应对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最重要变量;产业内贸易则通过"资源转移效应"对协同性产生负向影响,而标准的双边贸易指数则变得不再显著。此外,经济周期同步变化的背后,FDI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淑琴 童银节 邵宇佳
采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均能显著地影响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在不同类别的贸易国之间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传导作用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两种贸易均发挥显著作用,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显著作用的则为最终品贸易。最后,由中国的经验证据表明,中间品贸易主导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对于亚太地区,两种贸易均不能显著传导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对于发达国家或欧美地区,两种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 最终品贸易 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碧波
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表及其他相关贸易数据,对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贸易壁垒的降低对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进行了比较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贸易壁垒降低对中国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而言,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且促进幅度更大。实证研究结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随着WTO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成熟、完善和透明,以及全球贸易壁垒的存量逐渐减少,贸易壁垒的消除或降低在长期中对全球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失去其显著性。因此,垂直专业化将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充当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角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季红 孟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国际分工 贸易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恩专 刘立军
本文运用产品层面的H-K贸易分解框架,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构建以双边贸易边际强度为自变量,经济周期协动性为因变量的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分别考察出口广度边际、数量边际与价格边际对东亚10经济体周期协动性的作用效果,进而揭示其协动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强度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是其协动性的主要贸易传导渠道;双边数量边际强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协动性;双边价格边际强度的效应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相似度、金融结构相似度等非贸易因素促进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美国经济变动对东亚10经济体间的周期协同性同样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孙云华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网络的视角,使用2000—2019年二十国集团(除欧盟)的面板数据,构建贸易网络强度指标,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贸易渠道是提高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键渠道;双边直接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程度;金融危机时期,间接贸易渠道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传导,加剧危机蔓延;地区因素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能提高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这为中国制定经济共荣、贸易互补的协调性经济政策提供了若干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分工模式 福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盛行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明显特征,带来了世界贸易性质的改变与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大量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方法与结论等得到拓展。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影响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使贸易利益的范围扩大,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之标准贸易模型的结论更为不确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