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7)
- 2023(13406)
- 2022(11396)
- 2021(10922)
- 2020(9304)
- 2019(21918)
- 2018(21452)
- 2017(40638)
- 2016(21841)
- 2015(25186)
- 2014(25091)
- 2013(24562)
- 2012(22712)
- 2011(20244)
- 2010(19921)
- 2009(18272)
- 2008(17952)
- 2007(15637)
- 2006(13137)
- 2005(11727)
- 学科
- 济(91811)
- 经济(91714)
- 管理(57975)
- 业(57871)
- 方法(45498)
- 企(45383)
- 企业(45383)
- 数学(41108)
- 数学方法(40645)
- 中国(26172)
- 农(25349)
- 财(25206)
- 贸(19012)
- 贸易(19004)
- 易(18582)
- 业经(18165)
- 农业(17005)
- 学(16649)
- 制(16088)
- 地方(15038)
- 务(14251)
- 财务(14207)
- 财务管理(14172)
- 银(13843)
- 银行(13816)
- 融(13619)
- 金融(13616)
- 企业财务(13441)
- 和(13243)
- 理论(13234)
- 机构
- 大学(308624)
- 学院(306723)
- 济(134844)
- 经济(132503)
- 管理(119544)
- 研究(104736)
- 理学(103705)
- 理学院(102605)
- 管理学(100858)
- 管理学院(100278)
- 中国(80432)
- 京(64658)
- 科学(61415)
- 财(59876)
- 所(51473)
- 中心(49574)
- 农(49324)
- 财经(48604)
- 研究所(47073)
- 经(44598)
- 业大(43745)
- 江(43537)
- 经济学(43289)
- 北京(40803)
- 范(39697)
- 师范(39329)
- 经济学院(39300)
- 农业(38759)
- 院(37374)
- 财经大学(36423)
- 基金
- 项目(210107)
- 科学(166370)
- 基金(155250)
- 研究(154403)
- 家(135915)
- 国家(134540)
- 科学基金(115495)
- 社会(99498)
- 社会科(94404)
- 社会科学(94379)
- 基金项目(81271)
- 省(79256)
- 自然(73660)
- 教育(72195)
- 自然科(71993)
- 自然科学(71970)
- 自然科学基金(70711)
- 划(67735)
- 资助(64615)
- 编号(61829)
- 成果(50193)
- 部(48428)
- 重点(47550)
- 发(44816)
- 创(43768)
- 国家社会(42811)
- 教育部(42050)
- 课题(42029)
- 创新(41012)
- 科研(40986)
共检索到446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廷宇 张世伟
过往几十年中间品跨国生产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推动了劳动力市场工资结构的转变。继欧美发达经济体之后,中国同样出现了工资极化趋势。然而,关于工资极化的成因,经济学界尚存在争议。文章将垂直专业化分工引入工作任务模型,探究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两种情形,并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方法检验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工资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中间品进口和中间品出口两种渠道引致工资两极分化,且后者对于工资极化的推动作用更大;组间异质效应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职业和教育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极化促进作用;组内异质效应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高工资群体的偏向逐渐减弱,从而降低了其对于工资极化的推动作用;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工资分布的影响主要源自其工资结构效应而非构成效应。
关键词:
工资极化 垂直专业化分工 中间品贸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宝庆
在全球生产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广泛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外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了浙江26个制造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并就垂直化专业分工对浙江制造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提升了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大。本文最后就如何提升浙江制造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工资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旭恒 赵明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广泛参与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当中,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在改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降低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中低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这一影响更为显著;而高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回归系数弹性要小于总体行业回归和中低技术行业回归的弹性。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就业结构 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炳南 魏润卿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当今国际生产体系的显著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证明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促进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扩散,运用非参数分析法(DEA)分离出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用Hummels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比率,最后通过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够显著地促进技术进步,且其影响要大于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加入研发与垂直专业化的交叉项后,发现研发与垂直专业化对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非常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无显著作用,进口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中华 王雅琳 赵曙东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不同参与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是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会扩大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行业技术进步同样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但前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显著高于后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无论是国际垂直专业化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都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工资收入差距 工业行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李小平 张骋
垂直专业化分工拓展了传统意义上分工的深度和潜力,开除了生产率增长新源泉。文章运用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及其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溢出 国际分工 价值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中国工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卫卫 曾小溪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门槛模型,考察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和非线性作用。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增长提升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是这种作用在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之间存在异质性;人口规模扩大更有利于提高城市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对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职工工资水平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低于最优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少数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已经达到或超过最优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没有作用或有负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集聚效应 劳动力工资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王庭东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垂直专业化分工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净附加值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参与东盟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分析——基于“参与程度—地位—显性比较优势”视角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特征分析——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产业升级
家庭收入结构、收入差距与土地流转——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垂直专业化分工、外部需求与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基于中国数据的面板协整分析
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再度量——基于黑田法的研究
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实证分析
外贸是否会带来工资差距及技能极化?——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