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0)
- 2023(18615)
- 2022(16016)
- 2021(14881)
- 2020(12504)
- 2019(28889)
- 2018(28315)
- 2017(53864)
- 2016(28834)
- 2015(32881)
- 2014(32583)
- 2013(32174)
- 2012(29755)
- 2011(27060)
- 2010(26716)
- 2009(24700)
- 2008(23808)
- 2007(20417)
- 2006(18065)
- 2005(16062)
- 学科
- 济(134074)
- 经济(133941)
- 管理(80546)
- 业(74053)
- 企(60735)
- 企业(60735)
- 方法(58578)
- 数学(51374)
- 数学方法(50797)
- 中国(33660)
- 农(30870)
- 贸(28956)
- 贸易(28940)
- 财(28666)
- 易(28048)
- 地方(27530)
- 学(27176)
- 业经(26432)
- 制(20870)
- 农业(20664)
- 理论(19893)
- 环境(18930)
- 和(18679)
- 融(18168)
- 金融(18166)
- 银(17584)
- 银行(17522)
- 技术(17391)
- 务(17362)
- 财务(17286)
- 机构
- 大学(418962)
- 学院(416232)
- 济(179467)
- 经济(176055)
- 管理(161071)
- 研究(146180)
- 理学(139908)
- 理学院(138372)
- 管理学(135895)
- 管理学院(135170)
- 中国(108512)
- 京(88936)
- 科学(88631)
- 财(77709)
- 所(73344)
- 农(67865)
- 研究所(67072)
- 中心(64490)
- 财经(63218)
- 业大(61852)
- 江(58812)
- 经(57718)
- 北京(56344)
- 经济学(55729)
- 农业(53493)
- 范(53451)
- 院(53332)
- 师范(52887)
- 经济学院(50093)
- 州(47383)
- 基金
- 项目(285512)
- 科学(224324)
- 基金(208872)
- 研究(206123)
- 家(183459)
- 国家(182043)
- 科学基金(155647)
- 社会(131462)
- 社会科(124721)
- 社会科学(124689)
- 基金项目(109491)
- 省(109235)
- 自然(101321)
- 自然科(98987)
- 自然科学(98959)
- 自然科学基金(97226)
- 教育(94855)
- 划(92689)
- 资助(87576)
- 编号(81933)
- 成果(65970)
- 重点(64432)
- 部(63764)
- 发(61428)
- 创(58890)
- 课题(56921)
- 国家社会(55173)
- 创新(55154)
- 科研(54893)
- 教育部(54796)
- 期刊
- 济(192540)
- 经济(192540)
- 研究(124962)
- 中国(76577)
- 学报(67375)
- 科学(61744)
- 农(60705)
- 管理(59745)
- 财(57434)
- 大学(51287)
- 学学(48451)
- 教育(43054)
- 农业(42265)
- 技术(37252)
- 融(34468)
- 金融(34468)
- 经济研究(33062)
- 财经(31555)
- 业经(28720)
- 经(27139)
- 问题(25442)
- 贸(25054)
- 业(22686)
- 国际(21999)
- 技术经济(21030)
- 世界(20207)
- 统计(20039)
- 图书(19385)
- 理论(18726)
- 科技(18666)
共检索到613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已经成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了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同性之间的传递机制,并选取1991-2010年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法(GMM-IV)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需求—供给溢出"效应对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最重要变量;产业内贸易则通过"资源转移效应"对协同性产生负向影响,而标准的双边贸易指数则变得不再显著。此外,经济周期同步变化的背后,FDI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振辉
本文在两国生产关系模型的简化式基础上推导了生产依存度与产出关联的关系,并认为当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时,两国间生产依存度越大则产出的关联性越强。产出关联性越强,经济周期协同性越明显。检验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数据,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意味着随着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生产依存度的加深,两国(或地区)之间的产出关联性也越强,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有协同性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德学 陈定
本文运用1997-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干预能力差异对双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能力差异会直接和通过国际传导渠道间接对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构成影响,两条途径作用的方向均显著为负,但大小明显不同;由于互补品/替代品贸易、垂直型/水平型投资和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交织的内生关系以及政府干预能力差异对不同传导渠道的影响方向和大小不尽一致,导致间接途径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其最终效应为负是贸易和产业结构渠道负效应与投资渠道正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干预能力差异对不同渠道的影响程度与其通过不同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间并不具有一致性,"越易干...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恩专 刘立军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出口贸易三元边际对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基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双边出口贸易边际动态变化的特征性事实的统计描述,构建了以双边贸易边际强度为自变量、经济周期协动性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而进行"协同性"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结果对于周期协同性替代变量同样稳健,而双边数量边际、双边价格边际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的效应不显著,出口广度边际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主要传导渠道。研究还发现,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协...
关键词:
双边贸易边际 经济周期 协同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学 陈定 龚洁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考察对外开放与经济周期协同的非线性关系,通过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除贸易、投资等传统因素外,制度距离也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同的重要变量,即使双边对外开放水平相同,其经济周期协同也会因制度距离相异而有所差别。具体表现为,对外开放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确实存在基于制度距离的门槛特征;当制度距离超过一定门槛值后,其影响显著为正;而低于该门槛值时,正向影响明显减弱,甚至变为不显著的负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郭爱美
本文通过修正GEM模型而发展了一个引入垂直中间产品贸易和水平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全球经济理论模型(IMT-GEM),并利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显著、稳定的正向作用;且随着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提高,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动性亦随之增强,从而丰富了"贸易—经济周期协动性之谜"的谜底理论。实证研究还发现,在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递上,除垂直专业化外,产业间贸易相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较大,一些非贸易变量如FDI、产业结构差异度和政策协调程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论对于合理把握垂直专业化贸易这把"双刃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刘霁雯 陈春林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显著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并通过VAR模型,证明垂直专业化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经济增长 一般贸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军 王丽娟
利用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1995~2008年的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不同时期的双边生产分割程度。然后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综合分析了影响国际经济周期协同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贸易在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国际经济周期协同中存在两种不同方向的作用机制:以双边生产分割程度度量的互补品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同存在正向影响,而以双边贸易强度指标度量的替代品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同存在负向影响。同时研究还表明,双边金融整合程度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相似性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国际经济周期 贸易伙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会政 杨楠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联程度以及生产分割程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贸易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关联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更大。此外,生产分割程度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传递机制作用更明显,对经济冲击的传递性更强。(2)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提高增加值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差异度,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3)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联程度高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且更多集中于附加价值高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中,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界定了"产业升级"的涵义,并在HIY方法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品价值构成,进而准确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VSS)。研究发现,2000~2008年中国出口的VSS均值为47.93%,出口品的国外附加值率整体较高且主要缘于加工贸易。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值中的国外附加值率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集中的电子设备制品行业的VSS更是在80%以上,说明中国出口的巨额增长带有某种"假象",出口品所含技能水平的提升并未反映为国内附加值的同步增长,产业升级步伐缓慢。最后,我们基于出口贸易价值构成的分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未来道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启运
对产品生产垂直化分工过程中生产与贸易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完全合同的条件下,针对于异质性企业而言,影响企业最优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率水平、不同行业之间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国家之间的工资率水平等。在不同生产率水平、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下,存在相应的最优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多种组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德学 孙博文
文章利用1995~2011年3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综合福利视角实证考察垂直专业化的福利效应及其在不同分工地位国家之间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讲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综合福利效应比传统贸易更为明显,同时这一效应会受到分工地位的显著影响,贸易的收益与代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并且存在"门槛效应"。但相对于传统贸易这一"门槛"已显著降低,更多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本国福利水平。
关键词:
综合福利 垂直专业化 分工地位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