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9)
- 2023(17182)
- 2022(14124)
- 2021(12893)
- 2020(10645)
- 2019(24012)
- 2018(23670)
- 2017(44973)
- 2016(24406)
- 2015(27888)
- 2014(27926)
- 2013(27552)
- 2012(25721)
- 2011(23220)
- 2010(23668)
- 2009(22363)
- 2008(22426)
- 2007(20200)
- 2006(18413)
- 2005(17535)
- 学科
- 济(112711)
- 经济(112554)
- 业(91400)
- 管理(83767)
- 企(80747)
- 企业(80747)
- 方法(40332)
- 中国(35790)
- 业经(33994)
- 财(33871)
- 农(33740)
- 数学(30746)
- 数学方法(30534)
- 制(27242)
- 地方(25316)
- 农业(23212)
- 贸(22742)
- 贸易(22716)
- 务(22205)
- 财务(22165)
- 财务管理(22128)
- 易(22124)
- 企业财务(20977)
- 银(20600)
- 银行(20578)
- 技术(20564)
- 融(20074)
- 金融(20072)
- 体(20071)
- 行(19940)
- 机构
- 学院(356630)
- 大学(352203)
- 济(158845)
- 经济(155849)
- 管理(135246)
- 研究(127266)
- 理学(113599)
- 理学院(112365)
- 管理学(110987)
- 管理学院(110285)
- 中国(102886)
- 财(76996)
- 京(76376)
- 科学(70665)
- 所(64084)
- 财经(58893)
- 中心(57258)
- 研究所(56963)
- 农(56723)
- 江(56691)
- 经(53437)
- 北京(49338)
- 经济学(48916)
- 业大(45963)
- 院(45751)
- 范(45450)
- 师范(45057)
- 州(44657)
- 经济学院(43844)
- 农业(43762)
- 基金
- 项目(220851)
- 科学(176004)
- 研究(168508)
- 基金(160504)
- 家(137988)
- 国家(136726)
- 科学基金(118180)
- 社会(109868)
- 社会科(104149)
- 社会科学(104126)
- 省(85710)
- 基金项目(83466)
- 教育(77043)
- 自然(71953)
- 划(71158)
- 自然科(70292)
- 自然科学(70276)
- 自然科学基金(69109)
- 编号(67744)
- 资助(65350)
- 成果(56345)
- 发(52209)
- 重点(50195)
- 部(50060)
- 课题(48371)
- 创(48299)
- 国家社会(46215)
- 制(45913)
- 创新(44487)
- 性(43917)
- 期刊
- 济(191703)
- 经济(191703)
- 研究(117640)
- 中国(82108)
- 财(62373)
- 管理(58459)
- 农(55182)
- 科学(48451)
- 学报(47778)
- 融(42328)
- 金融(42328)
- 教育(41467)
- 大学(38235)
- 农业(37496)
- 学学(35719)
- 技术(33475)
- 业经(31389)
- 财经(30681)
- 经济研究(30643)
- 经(26664)
- 问题(25143)
- 贸(22814)
- 业(22484)
- 国际(21940)
- 世界(20810)
- 技术经济(19206)
- 现代(17494)
- 商业(16335)
- 经济管理(16271)
- 坛(15666)
共检索到57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竞争力层次传导观,文章对垂直专业化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资本和劳动密集二维角度,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影响的方向与程度,然后通过因素递增多元回归和总体通径分析,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率"层次传导效应。研究发现,目前开放条件下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的影响存在较显著的递减与断裂效应。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外延拓展空间"的突破战略构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基于Hummels et al.(2001)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提供的中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用1995—2006年中国24个行业的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演变趋势,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产品部门,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迅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规模的爆炸式增长。②中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仍来源于低技术制造业,但高技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呈不断增强的趋势。③垂直专业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竞争力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昭玲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正向影响的程度不同,前者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水平更高,从中获益的程度也更大。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产业竞争力 中国工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芮明杰
基于"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价值增值率(VAR)、产品盈利率(PM)、总资产获利率(ACR)四者间的统计分布与计量相关关系特征,并基于利润创造视角对中国制造业21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21个制造细分行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价值增值能力→产品盈利能力→总资产获利能力"全过程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较多制造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利润创造能力停滞、递减甚至被全面侵蚀的趋势。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外延拓展空间"的突破战略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家庭 王璇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发展规模及速度、出口能力、生产能力、吸引外资情况四个方面肯定了中国制造业,又从出口份额和结构、制造业科技水平、企业规模和品牌、制造业外商投资趋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制造业发展的问题。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之后在现实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中得出中国制造业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最后从相应的四个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张祥祯 吴艳 贺正楚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系统包括出口竞争、市场份额和产业内贸易三个子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根据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构建互动指标和耦合的互动模型,采集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两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倒U"型模式,目前属于中级协调阶段,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较为平稳,但国际竞争力系统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增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强-弱-强"M型小波动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很明显的"倒U"型模式,相较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发展质量目前改变了依靠增量推动的经济模式,进入较为平稳的"保质"发展模式。(3)预测结果显示,要坚持"保质"的经济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稳中有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运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国际竞争力效应。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我国工业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效应要远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偏效应并不存在门槛条件,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行业国际竞争力会直接产生积极的正影响。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国际竞争力 中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昆
本文采用OECD最新版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双边贸易数据库,借鉴Hummels等人建立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方法,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价值增值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关于三者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虽然参与垂直专业化可以提升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价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可能主要是由进口中间投入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价值增值能力的下降则可能是由部分低端产业链中间进口替代、高国内中间投入、低附加值产出引起的,价值增值能力存在着困境,这不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投入产出表 价值增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昭玲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在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下,构建模型分析在垂直专业化不同的行业分组,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不同行业的特性及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物质资本密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高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不具有显著的效应;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立敏 王璇 饶思源
尽管国际竞争力早已成为经济与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的层次观点,初步构造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生产率、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三个不同层次的指标,依据中国制造业30个种类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其与美国制造业相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以求揭示产业竞争力各层次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一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珮 蔡正芳
文章把企业通过OFDI引致的“生产率-国际市场份额-获利能力”三层次国际竞争力的递进关系与制造业稳链、固链、提链的进阶逻辑有机结合,构建了OFDI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层次传导机理,并使用2003~2013年1476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中国企业通过OFDI实现了从稳链到固链的传导,却无法进一步实现提链效应;商贸服务型OFDI助力中国企业实现了稳链、固链的递进发展,但阻碍了链的跃升,而生产型OFDI的传导效应在稳链环节就出现断裂;中国企业对上环流国家OFDI能稳链、但无法进一步传导,而对下环流OFDI虽无法稳链、但可以起到固链作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在稳链环节出现断裂,而本土民营企业通过OFDI实现了稳链到固链的传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