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1)
- 2023(14020)
- 2022(11111)
- 2021(10214)
- 2020(8653)
- 2019(19320)
- 2018(19495)
- 2017(36365)
- 2016(19841)
- 2015(22224)
- 2014(22539)
- 2013(21495)
- 2012(19198)
- 2011(16976)
- 2010(17334)
- 2009(16212)
- 2008(16082)
- 2007(14868)
- 2006(13070)
- 2005(12145)
- 学科
- 业(87126)
- 济(84263)
- 经济(84165)
- 企(81025)
- 企业(81025)
- 管理(75144)
- 方法(36131)
- 业经(30336)
- 数学(27306)
- 数学方法(26901)
- 农(26018)
- 财(25933)
- 技术(24295)
- 中国(23321)
- 务(19668)
- 财务(19616)
- 财务管理(19599)
- 理论(19533)
- 农业(18728)
- 企业财务(18547)
- 制(18260)
- 体(16304)
- 策(15856)
- 和(15559)
- 划(15531)
- 技术管理(15082)
- 学(14710)
- 地方(13912)
- 经营(13162)
- 企业经济(12766)
- 机构
- 学院(283808)
- 大学(275504)
- 管理(114194)
- 济(114091)
- 经济(111777)
- 理学(97423)
- 理学院(96501)
- 管理学(94787)
- 管理学院(94248)
- 研究(89461)
- 中国(70028)
- 京(58258)
- 科学(54562)
- 财(53057)
- 农(48385)
- 江(45731)
- 所(44920)
- 业大(41554)
- 财经(41385)
- 中心(41264)
- 研究所(40447)
- 农业(37869)
- 经(37460)
- 北京(36097)
- 州(36028)
- 范(34568)
- 技术(34501)
- 师范(34156)
- 经济学(33303)
- 院(32598)
- 基金
- 项目(185801)
- 科学(148126)
- 研究(139305)
- 基金(133105)
- 家(115586)
- 国家(114537)
- 科学基金(100154)
- 社会(87858)
- 社会科(83271)
- 社会科学(83252)
- 省(77056)
- 基金项目(69801)
- 教育(64932)
- 自然(63981)
- 自然科(62653)
- 自然科学(62637)
- 划(62289)
- 自然科学基金(61590)
- 编号(57270)
- 资助(53182)
- 成果(45633)
- 创(44961)
- 重点(41725)
- 创新(41045)
- 业(40683)
- 发(40651)
- 课题(40012)
- 部(39884)
- 国家社会(36245)
- 项目编号(35834)
- 期刊
- 济(131616)
- 经济(131616)
- 研究(81493)
- 中国(62298)
- 管理(50091)
- 农(45929)
- 财(45061)
- 学报(40904)
- 科学(39580)
- 教育(36439)
- 技术(32426)
- 大学(31714)
- 农业(31420)
- 学学(29880)
- 融(24799)
- 金融(24799)
- 业经(24424)
- 财经(20919)
- 经济研究(20627)
- 业(19516)
- 经(18245)
- 技术经济(17874)
- 问题(16867)
- 科技(16204)
- 策(14376)
- 统计(14077)
- 现代(14016)
- 商业(13501)
- 财会(13436)
- 坛(13397)
共检索到433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延朋
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内,知识产权形成了复杂的"联营"和"裂变"结构,并影响企业的签约地位和利润获取,本文据此构建了包含最终产品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和OEM厂商的契约均衡模型。发现在静态均衡下,知识产权联营企业在获取租金方面具有优势,甚至可以与最终产品供应商共同持有经济租金的剩余索取权,而在知识产权裂变中竞争其使用权的OEM厂商则不能保证获得经济租金。考虑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禀赋的演化,OEM厂商会面临关键资源的逐渐丧失,从而使所在国出现技术创新的同时利润下降的悖论,而知识产权联营企业聚集的国家则能依靠知识型技术创新体系维持较高的技术创新绩效。知识型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间围绕知识产权再生产形成的自...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契约 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于明超 陈柳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行业和地区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以垂直专业化融入全球价值链在总体上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提高,但对本土的创新投入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通过对不同种类专利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往往只是掌握某些"实用型"的非核心技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升级,要彻底改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仍需要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本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瑾 陈青 陈俊聪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利用我国相关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制造业细分行业垂直专业化水平,并运用2000—2011年我国15个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垂直专业化的创新效应影响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一般贸易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加工贸易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抑制作用。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利于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技术创新...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龙凤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创新 本土企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借鉴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分析框架,本文比较了中国大陆等32个经济体1995年、2000年以及2005年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等32个经济体18个制造业行业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主要因素。经验观察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经济体,垂直专业化水平越低;技术复杂度越高的行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也越高;技术越复杂的行业在经济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经济体内,垂直专业化水平相对更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们评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平 冯涛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体错位、要素缺乏、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加创新投入、培养创新人才、规避创新风险和完善创新服务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主体投入 服务网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东文 贾科华
基于理性、自利和均衡的基本假设,在产品生产过程可分割的情形下,通过引入企业异质性,考察由生产效率差异决定的、企业服务于不同市场的形式。此前的研究表明,异质性可成为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重点关注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异质性企业组织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产业内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仅在国内从事某些阶段的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则可通过FDI的形式在国外从事某些阶段的专业化生产,同时,在国内从事另外一些阶段的专业化生产。这在减少了贸易的同时,也创造了贸易。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分割生产 垂直专业化 FDI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超
本文利用我国1999~2010年的行业面板数据,从工业行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人力资本与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促进了20个工业行业和13个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提高,并用垂直专业化的滞后变量验证了其结果的稳健性;从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看,垂直专业化也促进了劳动资源密集型、低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及其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了各行业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垂直专业化出口对中国产业附加值的贡献,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低技术、中低技术制造业占有主导地位,中高技术制造业经历了从缺乏地位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转变,高技术制造业仍处于附属地位。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垂直专业化 增加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旭轩
随着新世纪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借鉴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有关观点,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问题。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技术中心 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谷永芬 郭振
国家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把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地推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应创建一个适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体系,才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殷群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维论金陵职业大学财经系殷群江泽民同志1995年5月2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化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正波 王强 赵伟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咏全 王计昕 王振泉 王克民 孙雪梅
本文论述了针对知识型时代的知识特征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型时代的知识特征:(1)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当代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与相互结合,相互接近与相互影响上;(2)硬、软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硬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基石,没有硬科学整体化的知识创新,也不会出现知识经济;而软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创效、增效的关键所在,二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一特征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结构包括了教育、科研和产业等几个系统。它的运行机制,包括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财政、银行和产业等部门的资金投入,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组成的运行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