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3)
- 2023(7291)
- 2022(5387)
- 2021(4742)
- 2020(3703)
- 2019(8127)
- 2018(7976)
- 2017(15053)
- 2016(8212)
- 2015(9415)
- 2014(9491)
- 2013(8964)
- 2012(7829)
- 2011(6891)
- 2010(6827)
- 2009(5908)
- 2008(5731)
- 2007(5240)
- 2006(4664)
- 2005(4477)
- 学科
- 济(37078)
- 经济(37049)
- 业(25915)
- 管理(24195)
- 企(19896)
- 企业(19896)
- 方法(14248)
- 技术(13090)
- 数学(12621)
- 数学方法(12550)
- 中国(12358)
- 贸(12168)
- 贸易(12165)
- 易(11999)
- 农(11716)
- 出(11280)
- 业经(9122)
- 财(8790)
- 农业(8174)
- 口(8114)
- 出口(8092)
- 出口贸易(8092)
- 技术管理(7336)
- 地方(6864)
- 产业(6374)
- 理论(6209)
- 发(6096)
- 学(5888)
- 制(5725)
- 体(5534)
- 机构
- 学院(118730)
- 大学(116662)
- 济(53461)
- 经济(52543)
- 管理(44013)
- 研究(39863)
- 理学(38058)
- 理学院(37701)
- 管理学(37065)
- 管理学院(36854)
- 中国(28837)
- 京(24009)
- 科学(23120)
- 财(22808)
- 农(19617)
- 所(19436)
- 江(18565)
- 财经(18529)
- 经济学(18139)
- 中心(18033)
- 研究所(17698)
- 业大(17126)
- 经(17079)
- 经济学院(16711)
- 范(15588)
- 师范(15430)
- 农业(15240)
- 北京(14674)
- 技术(14652)
- 院(14540)
- 基金
- 项目(82183)
- 科学(65444)
- 研究(62044)
- 基金(59472)
- 家(52090)
- 国家(51702)
- 科学基金(44644)
- 社会(40959)
- 社会科(39094)
- 社会科学(39086)
- 省(32787)
- 基金项目(31051)
- 教育(29411)
- 自然(26784)
- 划(26605)
- 自然科(26263)
- 自然科学(26260)
- 自然科学基金(25801)
- 编号(24747)
- 资助(23342)
- 重点(18989)
- 成果(18861)
- 发(18666)
- 部(18544)
- 国家社会(18349)
- 创(18091)
- 课题(17459)
- 创新(17060)
- 教育部(16229)
- 制(15889)
共检索到177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发现两条内在机制:其一,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发达国家技术存在依存关系,垂直专业化过程会"挤出"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并把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锁定在技术低端的生产性部门,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二,基于生产技术的偏向性,发展中国家也会将人力资本用于生产环节而不是创新环节,从而研发部门人力资本不足,表现出技术进步迟滞现象。基于反事实的论证结果表明,如果选择参与国际分工的人力资本与垂直专业化不同环节相匹配,则垂直专业化可以引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继续深化过程中对初始人力资本适配性选择的要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李小平 张骋
垂直专业化分工拓展了传统意义上分工的深度和潜力,开除了生产率增长新源泉。文章运用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及其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溢出 国际分工 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炳南 魏润卿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当今国际生产体系的显著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证明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促进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扩散,运用非参数分析法(DEA)分离出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用Hummels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比率,最后通过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够显著地促进技术进步,且其影响要大于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加入研发与垂直专业化的交叉项后,发现研发与垂直专业化对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非常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无显著作用,进口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魁早
本文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TFP进行测算和分解。在考虑R&D投入、贸易开放度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产权的过于集中不利于生产率增长;此外,R&D人力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魁早
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面板数据,在考虑R&D投入、贸易开放度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产权的过于集中不利于生产率增长;此外,R&D人力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宏艳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既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和FDI的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通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可以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运输成本是其决定因素的结论,结合中国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
关键词:
FDI 垂直专业化 中国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胜华 刘红增
文章借鉴了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运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5—2011年共17年的出口垂直专业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新的计算结果显示:(1)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出现了下降趋势;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为中国出口提供的中间品的比重出现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这一比重则上升较快;(2)中国垂直专业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品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重复计算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则迅速扩大;(3)中国参与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仍然主要集中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全球价值链模型 国外增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胜华 刘红增
文章借鉴了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运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5—2011年共17年的出口垂直专业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新的计算结果显示:(1)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出现了下降趋势;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为中国出口提供的中间品的比重出现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这一比重则上升较快;(2)中国垂直专业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品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重复计算中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则迅速扩大;(3)中国参与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仍然主要集中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各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2005年前后也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说明了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呈现出优化的态势。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全球价值链模型 国外增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佟家栋 刘竹青
本文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及经济波动效应。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的均衡程度与一国制成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以及汇率管制程度正相关,而与该国中间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负相关。当技术冲击来自制成品时,贸易成本和汇率管制会抑制本国经济的波动幅度;当技术冲击来自中间品部门时,二者不再单一地压制本国经济波动幅度。协动分析表明,汇率管制压低了比较优势冲击下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程度,贸易成本则影响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方向。在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技术变动可能导致GDP和福利的反向变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嘉 张会新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密切相关。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但对本土企业的R&D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体现为R&D资源从创新系统中的一种"漏出"。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对低层次的外围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高层次的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代工企业须注重提高吸收能力,强化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政府应营造相应的政策环境,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强FDI与本地经济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逐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分工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志坚 刘长庚
笔者基于2003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内资企业垂直专业化与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内资企业在垂直专业化中的低端锁定地位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外资水平关联和后向关联阻碍了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前向关联促进了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表现为水平关联且显著地提高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地降低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内资小企业、出口企业和民营企业更易获得员工流动的益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魁早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并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面板FMOLS与DOLS估计方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利于行业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对工资收入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性;行业总收入对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考察影响垂直专业化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度、资本密集度、劳动效率、交易费用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而行业竞争不是影响垂直专业化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工资增长 高技术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