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4)
- 2023(14677)
- 2022(12246)
- 2021(11437)
- 2020(9411)
- 2019(21710)
- 2018(21460)
- 2017(41612)
- 2016(22624)
- 2015(25355)
- 2014(25354)
- 2013(24735)
- 2012(22288)
- 2011(19852)
- 2010(19673)
- 2009(17799)
- 2008(16950)
- 2007(14652)
- 2006(12852)
- 2005(11384)
- 学科
- 济(90471)
- 经济(90366)
- 管理(61889)
- 业(60616)
- 企(48491)
- 企业(48491)
- 方法(39722)
- 数学(34119)
- 数学方法(33713)
- 农(26358)
- 中国(26014)
- 业经(21167)
- 财(20745)
- 学(19127)
- 农业(17970)
- 地方(17604)
- 理论(16474)
- 贸(15628)
- 贸易(15617)
- 易(15167)
- 制(15158)
- 技术(13827)
- 和(13764)
- 环境(13042)
- 务(12938)
- 财务(12864)
- 财务管理(12842)
- 银(12786)
- 银行(12740)
- 融(12635)
- 机构
- 大学(312777)
- 学院(311320)
- 济(124520)
- 管理(123610)
- 经济(121937)
- 理学(107461)
- 理学院(106306)
- 研究(104735)
- 管理学(104391)
- 管理学院(103832)
- 中国(76593)
- 京(66758)
- 科学(64426)
- 财(55265)
- 所(51736)
- 农(50272)
- 研究所(47336)
- 中心(46717)
- 业大(46699)
- 财经(45003)
- 江(44709)
- 范(42514)
- 师范(42145)
- 北京(41971)
- 经(41139)
- 农业(39184)
- 院(38288)
- 经济学(37796)
- 州(36358)
- 师范大学(34227)
- 基金
- 项目(218088)
- 科学(171631)
- 研究(161984)
- 基金(157823)
- 家(137529)
- 国家(136367)
- 科学基金(117292)
- 社会(101682)
- 社会科(96326)
- 社会科学(96304)
- 省(84563)
- 基金项目(83454)
- 自然(75371)
- 教育(74764)
- 自然科(73673)
- 自然科学(73658)
- 自然科学基金(72311)
- 划(71183)
- 编号(66633)
- 资助(64347)
- 成果(53774)
- 重点(48805)
- 部(48036)
- 发(46441)
- 课题(45574)
- 创(45322)
- 创新(42184)
- 国家社会(42080)
- 教育部(41587)
- 科研(41237)
- 期刊
- 济(133261)
- 经济(133261)
- 研究(93134)
- 中国(60733)
- 学报(49253)
- 农(46494)
- 科学(45377)
- 管理(45178)
- 财(40438)
- 教育(39950)
- 大学(37863)
- 学学(35165)
- 农业(32288)
- 技术(28392)
- 融(24748)
- 金融(24748)
- 业经(22181)
- 经济研究(21766)
- 财经(21438)
- 经(18381)
- 问题(17792)
- 图书(17681)
- 业(16877)
- 理论(15149)
- 技术经济(15053)
- 科技(14986)
- 版(14317)
- 现代(14124)
- 实践(13933)
- 践(13933)
共检索到451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释了垂直专业分工如何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垂直专业分工确实有助于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特别是在国有部门、高新技术行业和低生产率企业,相对于自制中间品,外购中间品的边际收益更高,并且国外进口中间品的边际收益大于国内采购的中间品。(2)国际分工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边际效应约为国内分工的两倍,尤其是对出口企业以及来自OECD等发达国家和一般贸易进口的中间品而言,这种全球纵向分工体系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3)从总体上看,进出口贸易和FDI等全球化因素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很...
关键词:
全球化 垂直专业分工 中间品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郭健全
本文通过测算中国18个工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然后构建超对数生产函数理论模型和利用历年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助于提升我国劳动生产率,但对不同行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同,高技术,高开放度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高开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飞 张力
在理论分析上,将劳动生产率和人口老龄化引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数理推导得出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层面上,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回归以及面板门槛回归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U"型曲线关系,二者现阶段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即现阶段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二、当企业转型升级或生产技术增长到一定阶段,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就呈同方向变化;三、虽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反向效应并不平滑,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月友 凌永辉
考察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发现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强烈地表现出反周期现象。为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总劳动投入视角切入,将总劳动投入分解为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建立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利用美国2008~2009年季度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数量与劳动质量对劳动生产率变化存在相反方向的作用,其中,劳动数量的作用占据主导,进而我们认为,美国劳动生产率表现出反周期现象是由总劳动投入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这一发现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稳就业、保增长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反周期 金融危机 劳动投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凤 赵燕 邓格致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分析视角入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中介效应模型、Log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重点考察互联网应用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结构性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应用通过两个路径化解了“索洛悖论”,其一是直接效应,即互联网应用作为技术本身直接渗透至具体的劳动生产过程,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其二是间接效应,即通过创造性破坏机制改变城乡劳动力的分布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结构性的,而且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也是结构性的,此类结构性的变化会对农业农村的禀赋结构,尤其是通过提升和改变劳动力的质量与分布对农户劳动生产率产生实质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准确识别农村部门互联网应用的作用路径及其结构性差异,对于在制度创新与政策导向上更好适应科技革命浪潮,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捷
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简称成正比理论),在国内已有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其间几代学人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对该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做了评述,提出成正比理论主要有如下核心观点,第一,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前提下,把生产率进步带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归因于单位时间创造了更多价值;第二,成正比规律与成反比规律并不矛盾,成正比是以成反比为前提的,两者是由同一原因带来了同时并存的规律;第三,成正比规律不仅存在于个别企业的层面,还可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到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层次。这些观点构成了成正比理论的"硬核",并因之成为勾勒一个学派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 成正比 成反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汉华 杨俊 廖尝君
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特征性事实。笔者基于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2001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3D分析框架,考察了密度、距离、分割等经济地理特征对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分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经济地理特征与劳动生产率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本文为理解劳动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对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密度 距离 分割 劳动生产率 非线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博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区域经济具有增长潜能的标志性指标,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保持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呈现明显的动态特征。短期内,人口老龄化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不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长期效应并未凸显。进一步研究证实,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人口老龄化最大劳动生产效应的拐点位于8.65%~8.79%之间。在采用老年抚养比指标反映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条件下,研究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庆双 林艾澄 盛伟
在数智经济转型背景下,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断凸显。本文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及空间外部性特征。研究表明,智能化在促进本地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空间正外部性,推动着临近地区劳动生产率提升。模拟区域间市场壁垒减弱过程发现,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外部效应逐渐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化有利于缩小性别、户籍以及行业收入差距,但扩大了以学历为主要特征的高、低人力资本群体或区域的收入差距。通过时空效应分析发现,智能化对本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著,对临近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逐渐减缓。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积极调整和引导诸如“空间壁垒”和收入分配相关政策来吸纳全域性智能化投资,进一步提升整体劳动力市场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芳芳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芳芳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