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3)
2023(11433)
2022(9904)
2021(9535)
2020(7837)
2019(18055)
2018(17886)
2017(34195)
2016(18857)
2015(21196)
2014(20941)
2013(20568)
2012(18595)
2011(16502)
2010(16260)
2009(14443)
2008(13770)
2007(11771)
2006(10112)
2005(8536)
作者
(53289)
(44221)
(43839)
(41758)
(28134)
(21169)
(20005)
(17513)
(16753)
(15658)
(15125)
(14597)
(13859)
(13818)
(13631)
(13424)
(13412)
(13194)
(12470)
(12445)
(11146)
(10663)
(10481)
(9979)
(9900)
(9850)
(9802)
(9749)
(8881)
(8849)
学科
(68650)
经济(68570)
管理(52026)
(49113)
(41323)
企业(41323)
方法(33112)
数学(28407)
数学方法(28051)
(18981)
中国(18501)
(17333)
(16676)
业经(16283)
地方(14808)
农业(12935)
理论(12756)
(11934)
技术(11923)
(11906)
贸易(11898)
(11545)
(11516)
环境(11467)
(11234)
财务(11169)
财务管理(11148)
教育(10628)
企业财务(10579)
(10130)
机构
大学(255669)
学院(254855)
管理(102760)
(93742)
经济(91547)
理学(89911)
理学院(88896)
管理学(87295)
管理学院(86852)
研究(83572)
中国(59765)
科学(55479)
(54452)
(42020)
(41914)
(41724)
业大(40668)
研究所(38534)
中心(37482)
(35623)
(34689)
师范(34326)
北京(34300)
财经(34096)
农业(32920)
(31059)
(31046)
(29447)
技术(28873)
师范大学(27716)
基金
项目(184362)
科学(144501)
研究(134901)
基金(132287)
(115762)
国家(114788)
科学基金(98397)
社会(81707)
社会科(77291)
社会科学(77271)
(73317)
基金项目(71302)
自然(65604)
自然科(64033)
自然科学(64021)
自然科学基金(62839)
教育(62103)
(62021)
编号(55985)
资助(53205)
成果(44973)
重点(41300)
(39573)
(39425)
(38941)
课题(38551)
创新(36165)
科研(35536)
项目编号(34874)
大学(34252)
期刊
(99748)
经济(99748)
研究(71910)
中国(46820)
学报(43717)
科学(39540)
(38216)
管理(36506)
大学(32698)
教育(32539)
(30859)
学学(30616)
农业(26900)
技术(22290)
(17987)
金融(17987)
业经(17475)
经济研究(15452)
财经(15447)
图书(14919)
科技(13859)
(13250)
(13001)
问题(12961)
理论(12910)
(12298)
实践(12154)
(12154)
技术经济(11733)
业大(11449)
共检索到358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张宝颖  
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野外放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和坡面径流的挟沙能力 .结果表明 ,各地类径流的挟沙能力顺序为 :油松林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余新晓  李亚光  E.Klaghofer  
在流域水文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中 ,坡面水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如何获取坡面水流的有效糙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针对林地地表径流运动的形成过程和运动特点 ,建立了林地渗透坡面地表径流运动基本方程 ,通过讨论土壤水分运动和地表径流运动参数 ,将土壤水分运动简化为一维Smith Parlange模型 ,地表径流简化为运动波模型 ,采用一步Lax Wendroff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模拟 ,以最小离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 ,通过叠代计算获取林地地表径流的有效糙率。根据人工模拟降雨地表径流过程实测资料计算了油松林、刺槐林、蒙古栎林 3种林分的有效糙率 ,计算结果表明 ,2 2a生刺槐林地的最大 ,在 0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建军  朱金兆  
该文以坡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为基本观测手段,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类的坡面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径流的发生决定于雨强和土壤性质;现有的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拦蓄径流、固持土壤的防护功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魏天兴  
以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对晋西黄土区坡面水土保持林地降雨、径流、泥沙进行了分析,该地区产生地表径流的基本降雨条件为最大雨强在10mm/h以上,降雨量在10mm以上;该地区能够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降雨形式为降雨量在30mm以上的降雨。该文还建立了计算地表径流量的回归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玉  王百田  
【目的】为兼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和供水安全,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径流和产沙影响,以寻找节水、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方法】利用甘肃平凉纸坊沟典型小流域1955—2003年的水上保持措施与径流和输沙等监测数据,建立年径流系数和产沙模数与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1955—2003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降低趋势,年径流深和产沙模数显著减少;小流域降水产流能力随植被破坏而提高,随植被恢复而大幅降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可增加小流域的径流拦蓄能力,但会因工程老化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小流域单位径流深的侵蚀与携沙能力随林草面积增加而下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亚丽  李怀恩  张兴昌  杨素勤  
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农田化学物质输出过程和地表水质有很大影响。以黄土区缓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下供水和前期降雨措施改变坡面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面水土流失和土壤溶质(NO3-、PO43-、K+和B r-)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地下供水对土壤溶质迁移影响最大,水土流失量和溶质地表流失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前期降雨处理地表径流量和泥沙量大于对照处理,而径流和泥沙溶质平均浓度相对较低。NO3-和B r-坡面迁移的主要载体是地表径流,PO43-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K+两者兼有。地下供水坡地出现明显的土壤侵蚀后,地表径流中PO43-和K+的浓度急剧增加。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的地下供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理  王章文  殷庆元  黄成敏  
【目的】以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实验区不同修筑年限、种植不同作物的梯田与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筛选和提炼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梯田农业生态利用模式。【方法】分析新修梯田、老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土壤养分元素等指标,结合微型径流小区观测。【结果】坡耕地改为梯田之后,尽管梯田减流与减沙效果明显,可达30%以上,但因人为扰动以及梯田修筑过程技术不规范等,导致新修梯田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坡耕地土壤无显著差异,甚至个别指标有所下降。而较于新修梯田和坡耕地,10年以上老梯田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水解氮等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结构体数量增加。【结论】坡改梯在长期实行后,其在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质量等效益会十分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日昌  陈洪松  王克林  谢小立  
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红壤丘陵区防治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的重要措施。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红壤坡地7种覆被类型1998~2005年降水特征值和地表径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被类型地表径流系数差异显著,大小排序为农作区>茶园区>湿地松与甜柿园>柑橘园>退化区与恢复区;除茶园外,其他覆被类型径流系数不同水文年有明显差异,且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平均雨强、最大60 min雨强与径流量都无显著相关性,但农作区径流值与小雨呈显著相关,其他覆被类型径流值与中雨呈显著相关;10~30 cm土壤前期含水量与径流量有较明显正相关关系,40 cm以下土壤水对径流量影响很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继峰  李国忠  曹忠杰  王刚  金煜  李景浩  马瑞  王先俐  
为了给辽宁省北部地区山区水土保持经济林的选择与水土流失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辽宁省北部地区典型沙地改植榛子林后的2012,2013和2016年进行水土流失定位监测。监测点小区为2012年春新造榛子林地,原土地为玉米地,无工程造林,土壤类型为砂壤土。监测点建设3个径流小区,集中布设,其中两个为沙地改植榛子林,1个为对照坡地,分别于2012、2013和2016年,每年8月中、下旬调查样地内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植物总盖度以及乔木、灌木、草本的种类。采用径流小区法,监测地表径流、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每次雨后测量集流桶水量,计算地表径流量。取样分析泥沙量,计算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并在小区上、下各设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土层深度为0~10cm和10~20cm。在每个土壤层面中部用环刀法取样3次重复,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项目区监测期间,项目区植物种类均呈增加态势,特别是草本植物增加速度较快,而乔灌木增加较少。另外,植物种类的增加方面榛子林多于对照,至2016年,榛子林的植被盖度达到100%。榛子林样方内植物种类由5种增至24种,对照内植物种类由4种增至为15种;沙地改植榛子林后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场次产流过程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与同期有效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水平逐渐降低,至2016年,监测点小区无产生径流和土壤流失量发生,显示了工程造林可以迅速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项目区监测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来看,至2016年,各项指标含量均有增长,且经常扰动沙地的项目区监测点经过榛子林改造后,土壤容重基本呈增加趋势,榛子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含N、K量始终高于对照区,但由于项目区原土地是熟耕地,所以榛子林与对照林地在相差不大。总体上,林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要始终强于非林地。综合来看,该地区沙地改造榛子林可最终形成相对较高的植被覆盖密度,这是减少这一地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有效手段,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燕  张洪江  杨平  王伟  
研究了重庆四面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0~20、20~40和4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09、7.51和3.21 g/kg;0~2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97~14.31 kg/m2,而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7.84~17.94 kg/m2,均值为12.78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但其减少程度随水土保持林树种组成不同而异;不同水土保持林地6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运用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晋西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用Philip半解析迭代、递推的方法,求出了不同林地的Z(θ,t)函数和入渗方程。通过对理论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较,发现二者吻合甚好,证明所求的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Philip解反映了研究地区土壤入渗的基本规律。同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研究地区的各种地类Phiiip入渗方程级数解,只取前三项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曹宏宇  王静  何培民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控制程度的提高,雨水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在对上海临港新城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各污染物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及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雨特征不同,污染物的出流规律不同。强降雨事件中,径流具有初期效应,只要控制初期径流,面源污染即得到有效控制;而弱降雨事件中,几乎没有初期效应,整场降雨径流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路面径流中,总氮(TN)在交通区、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的8场降雨事件平均值中值分别为5.39、6.14和3.27 mg/L;化学需氧量(CODMn)中值为16.9、13.4和6.7 mg/L;氨氮(NH3-N)的中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