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7)
- 2023(9421)
- 2022(8473)
- 2021(8173)
- 2020(6956)
- 2019(16098)
- 2018(16214)
- 2017(31349)
- 2016(17277)
- 2015(19386)
- 2014(19348)
- 2013(19094)
- 2012(17449)
- 2011(15619)
- 2010(15366)
- 2009(13740)
- 2008(13205)
- 2007(11285)
- 2006(9713)
- 2005(8375)
- 学科
- 济(64528)
- 经济(64458)
- 管理(47573)
- 业(45021)
- 企(37343)
- 企业(37343)
- 方法(31588)
- 数学(27395)
- 数学方法(27088)
- 农(17264)
- 中国(16739)
- 财(15855)
- 学(14925)
- 业经(14300)
- 地方(13813)
- 贸(11845)
- 贸易(11839)
- 农业(11581)
- 易(11476)
- 理论(11273)
- 和(11107)
- 制(10790)
- 技术(10507)
- 环境(10438)
- 务(10108)
- 财务(10050)
- 财务管理(10031)
- 教育(9686)
- 企业财务(9501)
- 划(9144)
- 机构
- 大学(236674)
- 学院(234636)
- 管理(96763)
- 济(88795)
- 经济(86693)
- 理学(84489)
- 理学院(83545)
- 管理学(82106)
- 管理学院(81686)
- 研究(78384)
- 中国(56584)
- 京(50974)
- 科学(50861)
- 所(39688)
- 财(38929)
- 农(38509)
- 业大(37168)
- 研究所(36588)
- 中心(35270)
- 江(32729)
- 北京(32389)
- 财经(31697)
- 范(31529)
- 师范(31246)
- 农业(30238)
- 经(28877)
- 院(28779)
- 州(27182)
- 技术(25398)
- 师范大学(25355)
- 基金
- 项目(168025)
- 科学(130917)
- 研究(123104)
- 基金(120453)
- 家(105222)
- 国家(104326)
- 科学基金(89103)
- 社会(74555)
- 社会科(70508)
- 社会科学(70488)
- 省(66007)
- 基金项目(65107)
- 自然(59350)
- 自然科(57945)
- 自然科学(57932)
- 自然科学基金(56878)
- 教育(56098)
- 划(55908)
- 编号(51136)
- 资助(49555)
- 成果(41104)
- 重点(37222)
- 部(36635)
- 发(35588)
- 创(35037)
- 课题(34749)
- 创新(32575)
- 科研(32410)
- 项目编号(31797)
- 大学(31260)
共检索到332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杨建英;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土壤侵蚀系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等,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地球上除永冻区外,地表都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
土壤风蚀实质上是土壤颗粒在风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自然过程,它包含了土壤夹带起沙、空间输移及沉降淀积等三个阶段。风蚀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对土壤风蚀的范围、强度及数量进行监测、评价以及预测预报。为此,科学家在断面尺度、地块(图斑)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以年、月、日、小时等时间尺度展开了研究。当前的风蚀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研究、野外观测与网络监测、风蚀评价以及风蚀估算与过程模拟研究等。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风蚀的基本过程;而网络监测数据对于实现风蚀研究从局部到整体的尺度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在风蚀评价方面,对风蚀发源地的风蚀评价研究卓有成效,但针对风蚀物运移过程及沉降过程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在风蚀估算和过程模拟方面,一些模型或应用系统已经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时空尺度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要将这些模型和系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做进一步推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遥感和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尺度的风蚀研究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并贯穿了风蚀研究的全过程。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风力侵蚀 研究尺度 方法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世雄,靳长兴
本文首先总结了坡面流及坡面动力侵蚀过程的实验设备、技术手段及实验内容方面的进展,然后全面探讨了坡面侵蚀实验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最后作者分析了实验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
坡面流;坡面侵蚀;实验小区;室内实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和 郑粉莉 汪晓勇 李靖
【目的】定量评价坡面上方汇水对坡下方土壤侵蚀方式演变及侵蚀产沙的影响。【方法】利用由位于坡面上部的供水装置和位于坡面下部的试验土槽组成的试验系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上方汇水对黄土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及侵蚀产沙量的影响。【结果】当坡面接受上方汇水后,各侵蚀方式演变速度明显加快,侵蚀产沙量迅速增大,且坡面侵蚀产沙增加幅度随上方汇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坡度和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量和上方汇水引起的坡下方的净侵蚀产沙量,均随坡面上方汇水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受降雨强度、坡度和坡面侵蚀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坡面汇水引起的净侵蚀产沙量占总侵蚀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树文 胡立勇 彭定祥 李京 蔡崇法
采用长期室外径流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 ,在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上进行黄麻土工布保持水土的研究 ,结果表明 :黄麻土工布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能推迟初始产流时间 ,减少径流 ,防止沟蚀产生 ,与裸地相比 ,保水效益高达 75 % ,保土效益达 99%。黄麻土工布覆盖并结合营造植物 ,可更提高水土保持的持续效果
关键词:
黄麻土工布 径流 土壤流失 水土保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雷洋
采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流速,对坡面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的坡面和裸坡的径流水力学参数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力系数则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有植被覆盖的坡面流的雷诺数与弗汝德数则随雨强的变化相对平稳。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坡面流 水力学参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国强 张霞 张茂省 裴亮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及植被覆盖下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有无植被的坡沟系统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阐明了植被根系措施减缓重力侵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上部位移以"沉降"模式为主,下部位移以"剪切"模式为主,沟头溯源区是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剪切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坡面和沟坡大部分区域,张拉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有植被覆盖时,根系加固作用改善了坡面浅层土体应力,有效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应力集中;减小了坡沟系统坡面浅层土体位移,使水平位移减少15%,铅垂位移减少2.5%;并减少了塑性屈服区体积,使剪切塑性区减少11.48%,张拉塑...
关键词:
坡沟系统 重力侵蚀 调控机理 植被根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赵茜
坡面侵蚀影响因素众多,为研究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的降雨影响因子。选择坡度为5°,10°,15°野外径流小区,观测雨强、径流量、降雨过程,接取沙样。利用SPSS分析统计软件,对降雨量P(X1)、平均雨强I(X2)、瞬时最大雨强IMAX(X3)、最大10min雨强I10(X4)、最大30 min雨强I30(X5)、降雨动能E(X6)、最大30min雨强与降雨动能的乘积EI30(X7)、降雨量与平均雨强的乘积PI(X8)、降雨量与最大瞬时雨强的乘积PIMAX(X9)、降雨量与最大10min雨强的乘积PI10(X10)、降雨动能与最大10min雨强的乘积EI10(X11)、降雨量与最大30min雨强的乘...
关键词:
坡面 产沙量 降雨 影响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晓光 石辉
在黄土高原 60m长 (6°)的黄土裸露直线坡面上每隔 1 0m分别横向布设混有稀土La、Se、Nd、Sm、Eu、Dy氧化物的土壤条带 ,在模拟典型侵蚀性降雨情况下 (雨强 1 0mm·min- 1 ,历时 4 0min) ,通过量测出口径流泥沙过程对各时段输出泥沙及坡面沿程不同位置 6处沉积物中 6种稀土元素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该坡面主要产沙部位在距分水岭 3 0~ 5 0m之间 ;坡面沿程各处沉积物来源分布相差不显著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稀土元素示踪 黄土高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周窈 何淑勤 逯传琦 郑子成
为探究干旱河谷区强降水条件下坡耕地水流特性的变化情况,以汉源县典型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究了不同降雨强度(1.0、1.5、2.0 mm/min)对不同坡度(10°、15°、20°)的横垄及平作坡面的产沙率和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时长的增加,各坡面的侵蚀产沙率先增后减;阻力系数则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径流剪切力和单位径流功率呈增加趋势,后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不同坡度的横垄坡面产沙率增加了4.43~38.96倍,径流剪切力增加了0.49~3.40倍,单位径流功率增加了0.64~1.50倍;平作坡面产沙率增加了1.46~1.81倍,径流剪切力增加了0.94~1.30倍,单位径流功率增加了0.11~0.52倍。而阻力系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坡度坡面间的阻力系数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3)不同实验条件下,横垄坡面的侵蚀产沙率和径流剪切力总体低于平作坡面。而二者间的阻力系数和单位径流功率虽差值较大,但无明显规律。(4)降雨强度的增加导致各坡面的径流流态从“层流-缓流区”(Re<500,Fr500,Fr<1)。综上所述,在强降水条件下,不同坡度的坡耕地均可通过横垄措施有效调控水沙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减沙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江 解明曙 北原曜 远藤泰造
在野外小区径流试验基础上,通过经转换的Manning公式对不同坡地表面的糙率n值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探讨了糙率n值与侵蚀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糙率n值随林下枯落物量的增加而变大.在8个小区的试验中,裸地上的n值最小,为0.0107;枯落物保持良好膨松状态的山杨林地的n值最大,为0.6377.研究结果还表明:林下枯落物量与水分渗透量呈正相关,与土壤侵蚀量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地表径流 糙率 渗透 枯落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Д.Л.阿尔曼德 沈玉昌
近年来,我国森林草原区和草原区的防止侵蚀问题引起了很大的注意。1951年,科学院组织了关于研究护田林区土壤的侵蚀和了解在森林改良土壤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侵蚀过程变化的调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把这个任务委托给地理研究所和土壤研究所联合组织的护田林综合科学考察队。在这个考察队内曾组织了一个专业的侵蚀考察分队。1952年该分队的野外工作计划包括分布在中俄高地上的许多地区的调查,而在下列两个重点地区曾进行详细的研究:一个(面积约6300公顷)是在奥列尔省新西里区森林草原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宪立 张科利 刘宪春
道路建设的加速会引发道路侵蚀的加剧,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或控制道路侵蚀,必须了解道路侵蚀的特征,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道路建设是对当地地形的改造,开挖以及填埋等扰动活动,会在原来地貌上形成不同的微地形,它们各有特点,形成不同的侵蚀特征。不同的道路部位侵蚀机理和侵蚀过程差别很大,现有研究对各个部位的侵蚀强度进行了比较,但结果并不一致。与其他用地相比,道路用地显著的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加速了产流产沙过程。尤其对一个流域而言,道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汇流引流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流域的行洪泄洪,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道路侵蚀预报仍然集中在经验统计模型的研究上,由于经验模型固有的弊端,不能明确反映侵蚀的机理,物理模型的研究更加迫切,尤其结合已有的农地侵蚀的过程模型更是加强的重点。道路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两者的组合,其水保效益都比较明显,但也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成果,结合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对理解道路侵蚀机理,开展道路侵蚀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李占斌 尚佰晓
为确定放水条件下坡面侵蚀规律,采用3个坡度(15°,18°,21°)和3个流量(3.5,4.5,5.5L·min-1)交叉组合进行室内冲刷试验,并利用REE示踪法系统分析细沟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坡面上部细沟侵蚀最为剧烈,到试验结束时,坡面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沟蚀深度分别在20cm、10cm和5cm的范围内;上部和中部各层稀土元素示踪区的侵蚀率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或多峰型。流量对各元素示踪区侵蚀率的影响比坡度更为显著,是影响细沟侵蚀量的主要因素。水流流量不变时,在试验初始3min内,坡度对坡面下部的侵蚀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文滨 李鹏 李占斌 茹华南
介绍了径流侵蚀产沙功率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这一理论对放水冲刷试验中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的侵蚀产沙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当坡度为3~°27°时,单位径流的侵蚀功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增加到27°时,单位径流功率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坡度的继续增加,单位径流功率有所减少。实测数据和据单位径流侵蚀功率理论计算的坡面单宽径流侵蚀产沙量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规律,两者都随坡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坡面单宽径流侵蚀产沙量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1°左右,且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径流功率理论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坡面单宽径流侵蚀产沙量的计算。
关键词:
径流功率 坡面侵蚀 产沙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