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7)
- 2023(9553)
- 2022(7895)
- 2021(6892)
- 2020(5589)
- 2019(12404)
- 2018(11909)
- 2017(21977)
- 2016(12288)
- 2015(13436)
- 2014(13013)
- 2013(12840)
- 2012(12187)
- 2011(11135)
- 2010(10791)
- 2009(9648)
- 2008(9202)
- 2007(8108)
- 2006(7213)
- 2005(6440)
- 学科
- 济(46907)
- 经济(46815)
- 管理(37456)
- 业(31630)
- 企(24512)
- 企业(24512)
- 方法(19943)
- 数学(17696)
- 数学方法(17504)
- 学(16434)
- 环境(15396)
- 农(14275)
- 中国(12405)
- 财(12257)
- 制(10285)
- 业经(10232)
- 贸(9889)
- 贸易(9887)
- 易(9655)
- 农业(9565)
- 划(9244)
- 和(8187)
- 资源(8055)
- 地方(7898)
- 融(7615)
- 金融(7614)
- 银(7605)
- 银行(7541)
- 技术(7533)
- 行(7217)
- 机构
- 大学(181094)
- 学院(178583)
- 济(70720)
- 经济(69424)
- 研究(69269)
- 管理(64450)
- 理学(56450)
- 理学院(55690)
- 管理学(54512)
- 管理学院(54227)
- 中国(50472)
- 科学(48352)
- 农(46701)
- 京(39389)
- 所(37670)
- 业大(37536)
- 农业(37519)
- 研究所(35078)
- 财(30647)
- 中心(30546)
- 江(26262)
- 院(25558)
- 农业大学(25064)
- 财经(24561)
- 北京(24473)
- 省(23140)
- 经(22473)
- 科学院(22349)
- 范(21871)
- 经济学(21825)
- 基金
- 项目(132772)
- 科学(102813)
- 基金(98318)
- 家(92316)
- 国家(91624)
- 研究(83987)
- 科学基金(75731)
- 社会(54259)
- 自然(53723)
- 基金项目(52656)
- 自然科(52417)
- 自然科学(52395)
- 自然科学基金(51499)
- 社会科(51352)
- 社会科学(51339)
- 省(51189)
- 划(45140)
- 资助(39003)
- 教育(36520)
- 重点(31235)
- 编号(29505)
- 计划(29270)
- 发(28565)
- 部(28297)
- 创(27459)
- 科研(26754)
- 科技(26409)
- 创新(25947)
- 业(24143)
- 国家社会(23431)
共检索到255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柠枍 王棋 李冰 王昌全 朱华清 王君立 谢云波 陈玉蓝
为研究坡度、坡位等地形因素对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以川西南植烟紫色土为对象,探究了坡度、坡位及其交互作用下不同层次(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总体偏低,变异系数均为0~20 cm>20~40 cm,而碳氮比的变异系数则表现为20~40 cm>0~20 cm;(2)随坡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逐渐降低,其中有机碳和全氮在0°~5°与5°~20°间差异显著;相比于0°~5°,其他坡度土壤有机碳降幅为10.07%~28.69%,全氮降幅为3.72%~23.74%;(3)随坡位下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以全氮增幅较大,相对于上坡位,中、下坡位土壤有机碳增幅为6.48%~15.98%,全氮增幅为13.43%~30.34%。碳氮比随坡位下降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4)坡度主要影响有机碳含量变化,坡位则对全氮及碳氮比变化影响明显,坡度坡位交互效应尤其显著。总体来看,随坡度增大,土壤有机碳显著下降,坡位越高,土壤全氮下降越显著,土壤碳氮比上升越显著,尤以20~40 cm土层中上、中坡位碳氮变化协调性差,碳氮比随坡位增高显著上升。
关键词:
坡度 坡位 植烟土壤 碳氮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杰 王帅 韩晓飞 谢德体 左志中
【目的】本文探索了长江上游紫色土旱坡地麦玉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以期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以紫色土旱坡地典型农作冬小麦和夏玉米为材料,在西南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7个田间小区试验,依次为不施用磷肥(P0)、优化施肥(P)、倍量施磷肥(2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量磷肥减量20%+猪粪有机肥(MDP)、优化施肥量磷肥减量20%+秸秆还田(SDP)。测定了
关键词:
减磷配施有机肥 磷素利用率 磷素迁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树文 蔡崇法 黄丽 董舟 蔡强国 张光远
秭归盆地是侏罗纪紫红色砂页岩组成的红色盆地 ,为一开阔的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为北北东向。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对各时代地层岩土性质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侏罗纪地层具有粗—细—粗的沉积旋迥 ,其发育的土壤颗粒亦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 ;紫色岩含钾较高、低磷、缺氮 ,由其发育的土壤也具有这一性质 ;盆地内部滑坡与岩性和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松散堆积体滑坡比重较大 ;与断层有关的滑坡 ,呈北北东向展布 ;与向斜有关的滑坡 ,东坡的滑坡发生向斜的西翼 ,西坡的滑坡发生向斜的东翼 ,与构造有关的滑坡规模较大
关键词:
紫色土 紫色岩 岩性 构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定渭 邹冬生 吴万刚 段文军
为提高紫色土蓄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在湖南省衡阳县选择20o左右的紫色土荒山坡地,设置祼地、自然草地、龙须草地和龙须草与林地复合4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贮水性能及其改良机理.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在紫色土荒山坡地上实行龙须草与林木立体种植1~2年后,土壤容重降低0.09~0.10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4.01%,土壤水分渗透速率提高2.20~2.29倍.
关键词:
龙须草 紫色土 贮水量 保水效率 湖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正发 史东梅 谢均强 张兵
【目的】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4种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快速湿润使大部分团聚体崩解为细小的团聚体,慢速湿润和湿润振荡2种处理对5—2 mm大团聚体的影响最大,崩解后集中分布在2—0.5 mm范围内。(2)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桑园地>苜蓿地>荒草地>菜地,快速湿润作用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较小,慢速湿润处理的MWD和GMD总体较大,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侵蚀过程 旱坡地 紫色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玉琳 谢德体 倪九派 魏朝富 林超文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杨满元 陈盛彬 陈志阳 林仲桂
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以及同一恢复阶段不同层次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变化,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行,土壤各层黏粒含量增加显著(p<0.01或p亚表层>下层;土壤容重减小明显(p<0.05),随土壤深度而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0....
关键词:
土壤理化特征 不同恢复阶段 紫色土 衡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对湖南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其生物量具有以下特点: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平均总生物量为5133.6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36.7、1624.7、1400.8和171.4kg/hm2,分别占其坡地群落平均总生物量的20.9%、24.1%、50.6%和4.4%.2)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占乔木总生物量、灌木总生物量和草本总生物量的80.2%和19.8%,52.4%和47.6%,43.6%和56.4%.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在不同立地条件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只在下坡存在;中...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物量 衡阳盆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杨满元 付美云 林仲桂 赵林峰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探明研究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机制,为构建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选择立地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与乔木群落4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表示恢复的4个阶段,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4个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显著升高(P灌木群落>草本群落>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王成超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坡度范围内,这几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也不同。文章在分析坡度对坡耕地、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土壤侵蚀及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几种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坡度坡耕地上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提出了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认为,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应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植物篱为主的措施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文军 邹冬生 罗建新
为了解决中国南方紫色土地区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在中国南方紫色土地区种植龙须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和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地相比,纯种龙须草和龙须草-林复合种植,均能显著地防治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关键词:
龙须草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效益 紫色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涛 刘枭宏 谌芸 王润泽 李铁 翟婷婷 吴晨 宗永青
为探讨草类根系对荒坡紫色土的固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该环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盆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盆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3个处理,8个月后分别取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Win 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标、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果表明,狗牙根的根系指标优于三叶草,且在根系直径(d)≤0.2 mm径级范围内更为突出;较之三叶草,狗牙根更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两种草类均能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丽 丁树文 张光远 彭业轩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对5个小区降雨连续2a的观测和泥沙养分分析,证明免耕植橙、石坎梯地、纵横向沟等是保持水土较好的耕作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夏作的表土保护,能显著地控制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
耕作 坡地 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 紫色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纪根 牛俊 陈兰
坡地磷素迁移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是目前三峡库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保护库区耕地以及水库水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总结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迁移的途径、形态最新进展,介绍了降雨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坡面管理措施等因素对磷素迁移的影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流失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紫色土 磷素 迁移 进展 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专溪 朱波 汪涛 唐家良 王冬 辛伟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紫色土坡地泥沙全氮、全磷与泥沙三者流失的耦合特征及其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全氮流失量随坡度及雨强的增加而减小,而全磷的流失量受雨强及坡度的影响均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泥沙流失量愈大,全氮流失量愈小,而全磷愈大。全氮与泥沙流失随降雨时间而呈峰值特征,而全磷随时间变化较小。泥沙养分流失量的累积过程与泥沙累积过程一致,随泥沙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全氮流失累积量明显低于全磷流失累积量;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具差异性,即泥沙流失量愈大,氮富集比越低,磷富集比越高。分析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可知全磷与泥沙的耦合稳定性较全氮高,更易呈现影响下游水质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氮 磷 养分富集 紫色土坡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