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5)
2023(8183)
2022(6870)
2021(6178)
2020(5282)
2019(11752)
2018(11297)
2017(21316)
2016(11896)
2015(12847)
2014(12230)
2013(12223)
2012(11495)
2011(10345)
2010(10073)
2009(9137)
2008(8977)
2007(7976)
2006(7008)
2005(6230)
作者
(39400)
(33218)
(32971)
(31225)
(20963)
(16349)
(14790)
(13170)
(12781)
(11555)
(11534)
(11012)
(10948)
(10665)
(10535)
(10313)
(10298)
(9995)
(9614)
(9541)
(8723)
(8122)
(8096)
(7622)
(7538)
(7422)
(7207)
(7165)
(6926)
(6908)
学科
(45004)
经济(44947)
管理(31735)
(31559)
(24790)
企业(24790)
方法(20855)
数学(18684)
数学方法(18505)
(13935)
(13494)
(13189)
中国(12063)
(10320)
贸易(10318)
(10073)
业经(9979)
(9635)
农业(8894)
地方(7941)
(7814)
财务(7805)
财务管理(7786)
产业(7714)
企业财务(7464)
技术(7175)
环境(7020)
(6986)
(6954)
银行(6929)
机构
大学(173371)
学院(171145)
(68491)
经济(67232)
研究(66803)
管理(61356)
理学(53915)
理学院(53198)
管理学(52037)
管理学院(51761)
中国(47655)
科学(46755)
(45351)
(37700)
(37145)
农业(36693)
业大(35460)
研究所(34672)
(29057)
中心(28970)
(25449)
(24305)
农业大学(23788)
财经(23628)
北京(23535)
(22624)
(21678)
科学院(21413)
经济学(21382)
(20795)
基金
项目(125660)
科学(96861)
基金(92187)
(86843)
国家(86146)
研究(79451)
科学基金(70741)
社会(50451)
自然(50235)
自然科(49084)
自然科学(49059)
(48895)
基金项目(48872)
自然科学基金(48289)
社会科(47845)
社会科学(47830)
(43170)
资助(37851)
教育(35672)
重点(29455)
编号(28265)
计划(27962)
(27146)
(27052)
(26350)
科技(25578)
科研(25519)
创新(24814)
(24038)
大学(21944)
期刊
(69184)
经济(69184)
研究(45070)
学报(43161)
(39351)
科学(35011)
中国(32237)
大学(30361)
学学(29284)
农业(26720)
管理(21783)
(21168)
(15174)
(13366)
金融(13366)
业大(12920)
教育(12732)
经济研究(12552)
财经(11738)
技术(11693)
业经(11355)
农业大学(10700)
(10602)
(10107)
科技(9670)
问题(9514)
林业(9330)
(7925)
商业(7708)
技术经济(7663)
共检索到24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晓琳  王大伟  刘金平  刘黎  马勇  
以3个坡向退化边坡草坪中入侵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茎、根等数量和质量性状、植株生物量累积和分配比及水分含量,分析坡向对荩草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和水分配比的影响,研究荩草对异质生境的生长策略及应对能力。结果表明:1)坡向对光照强度、土壤含水及土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 <0.05),阳坡和阴坡植株含水量大于半阴坡,阳坡水分优先向茎分配,阴坡则优先向根分配。综上,荩草可依坡向生境调整生长策略,在3个坡向上形成生长良好的优势种,适合在边坡草坪建植中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晶  蔡捡  刘金平  李莹  曾晓琳  
通过设置5个遮阴梯度,对盆栽荩草进行遮阴胁迫处理2个月后,测定根、茎、叶、花、种子等构件的数量性状及生物量,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遮阴度对荩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遮阴对荩草构件性状有显著影响,对叶性状影响为单株总叶数>叶宽>叶长>叶厚,对茎性状影响为总茎长>自然高度>节间长>节数>主茎直径>分蘖数>主茎长,对根性状影响为最长根长>单株根数>总根长>根体积,对花序性状影响为种子数>穗节数>花序长>穗柄长>花序数;2不同遮阴度对荩草构件性状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不同构件性状对遮阴度的响应能力差异显著;3遮阴对荩草构件生物量累积影响顺序为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花序生物量>根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瑞娟  张小晶  刘金平  游明鸿  郭海燕  
以具边坡草坪开发潜力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材料,设干旱[饱和持水量的81.75%(水分充足,W_0)、65.18%(轻度干旱,W_1)、43.64%(中度干旱,W_2)和27.88%(重度干旱,W_3)]和遮阴(0,10%,30%,50%,70%)及交互组合分析干旱和遮阴对荩草构件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遮阴、干旱和遮阴协同处理对荩草构件形态有显著影响(P<0.05),干旱对根的影响大于茎叶,遮阴对茎和叶影响大于根,协同处理对叶影响大于根和茎;W_2或W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海燕  刘航江  刘金平  游明鸿  谢瑞娟  
以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为材料,设置不同遮阴度(0、25%、50%、75%),测定雌、雄株的构件性状、水分分配、生物量结构及根冠比,分析遮阴对葎草结构形成和生长策略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遮阴对葎草叶性状的影响为叶宽>叶长>叶厚,对茎性状的影响为茎长>茎径>节间长,叶长、叶宽、茎长和节间长存在性别差异(P<0.05);遮阴对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阴可增加雌株但显著减小雄株的总叶面积(P<0.05);遮阴对单株生物量、茎叶水分含量和生物量分配及单株根冠比有显著影响(P<0.05),虽雄株总生物量显著大于雌株,但雌株茎分配显著大于雄株,且叶、根分配无性别差异。雌、雄株采用改变构件性状和生物量结构,形成与性别分化匹配的对不同遮阴度的生长策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董德进  周宇峰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坡向、坡位对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对毛竹生物量、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坡位影响比坡向更显著。具体地,坡向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较显著(P<0.10),坡位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青青   于小萌   许竹锐   马旭满   孟亚馨   徐学华  
【目的】探讨冀北山地不同坡向对蒙古栎幼树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蒙古栎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冀北山地东坡、东南坡、西坡蒙古栎9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地径、株高、冠幅及各器官生物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地径、株高、冠幅及生物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估计法检验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器官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1)东坡地径、株高均显著大于东南坡,其中地径差值0.29 cm,株高差值11.81 cm,两坡向间冠幅无显著差异。西坡地径、株高、冠幅均显著小于东坡和东南坡;地径-株高生长曲线斜率表现为东南坡(0.458)最大,东坡(0.377)居中,西坡(0.349)最小。(2)总生物量积累在东坡(1 144.50 g/株)和东南坡(961.58 g/株)间无显著差异,西坡(365.33 g/株)显著小于东坡和东南坡;东坡和东南坡间叶、干、根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差异,而东坡枝生物量积累(217.59 g/株)显著大于东南坡(159.17 g/株)。西坡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小于其他两坡向。(3)生物量分配比表现为西坡枝(13.32%)、干(24.10%)生物量分配比显著小于其他两坡向,而根生物量分配比(44.79%)显著大于其他两坡向(东坡34.28%;东南坡32.67%)。东坡枝生物量分配比显著大于东南坡,而叶分配比显著小于东南坡,干和根生物量分配比在东坡和东南坡间无显著差异。(4)各坡向成对器官生物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但呈现不同的器官分配趋向。【结论】蒙古栎幼树在3个坡向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东坡是蒙古栎幼树生长的最佳坡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蒋宏宇  李长慧  孙熠  梁德飞  
分别在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以常见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繁殖体、叶片和茎秆的生物量及氮磷含量,分析渣山坡向变化对恢复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和养分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渣山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和氮、磷繁殖分配均逐渐降低,且不同物种的下降幅度不一致,表现为在阳坡和平地上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的生物量和氮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小花碱茅,而在阴坡上小花碱茅更高;随着繁殖体氮含量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生物量和氮繁殖分配显著升高;磷繁殖分配随繁殖体磷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植物个体大小与生物量和养分繁殖分配显著正相关。未来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需根据渣山坡向差异以及恢复植物繁殖分配权衡选择适宜恢复物种,以提升恢复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姣  范慧慧  张杰  肖祖飞  张海燕  肖昌龙  吴春生  金志农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位对芳樟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精油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了上坡、中坡和下坡三个处理,来研究芳樟矮林的坡位效应。【结果】1)芳樟矮林各项生长指标在不同坡位间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间的株高差异均显著;下坡和中坡的基径显著大于上坡,下坡和中坡之间基径差异不显著;与上坡相比,中坡和下坡的叶面积分别增加了74.09%和99.87%。2)芳樟矮林生物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叶片、侧枝和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下坡显著高于上坡,下坡和中坡及中坡和上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主干生物量在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植株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芳樟不同器官中精油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其中叶片和主干精油含量均表现为下坡显著大于中坡和上坡,下坡和上坡的侧枝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中坡。精油产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结论】下坡位有利于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形成,提高叶片中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是高产的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博  刘贤德  王顺利  张玉珍  张学龙  孙于卜  
为了揭示祁连山山区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利用小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对祁连山西水林区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进行实测,并基于样地土壤调查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祁连山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有关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草地蒸散量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7、8月达到蒸散量的峰值。(2)草地蒸散量变化规律:对照裸地蒸散量>草地蒸散量,阴坡草地蒸散量>阳坡草地蒸散量。(3)草地蒸散量以土壤蒸发为主;草地降水的绝大部分消耗于草地蒸散。(4)对草地蒸散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按相关系数排序,阳坡为:降水量(P)>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HR)>...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刘军  董汝湘  姜景民  刁松锋  李彦杰  
以我国亚热带落叶阔叶优势树种毛红椿的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模拟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根系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苗高生长的限制作用,对地径生长限制作用不明显;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根质量比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质量比在处理初期和中期增大,在处理后期和末期降低;在整个处理阶段,茎质量比始终保持增加趋势;根系平均直径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减小,处理末期则有所上升;细根/总根长比值则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大,处理末期则有所降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导致根尖数量差异显著。在整个处理阶段,水分首先保证苗高和叶片生长,根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俊强  韩烈保  陈宝书  
该研究通过对冷季型混播草坪 (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结合草坪密度和抗病性的观测 ,研究了草坪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 ,同时对草坪地下生物量与草坪密度变化和抗病性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结果表明 :春季 (4~ 6月 )草地早熟禾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值与草坪密度的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 ,7月草坪地下生物量与其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草坪地下与地上生长的密切关系 ,证明了在草坪养护中注重根系培育的重要性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混栽比例条件下甘草和柠条的生物量积累、分配模式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混栽后甘草和柠条播种苗的平均单株生物量较纯栽都有所降低,柠条受种间影响的程度较甘草大。混栽甘草的根部和单株生物量较纯栽分别减少了18·12%和14·52%,地下部分受到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混栽柠条的根部和单株生物量较纯栽分别减少了36·51%和44·74%,地上部分受到的影响较地下部分大。甘草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混栽与纯栽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柠条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混栽与纯栽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总的来说,混栽条件下甘草和柠条的相对总生物量(RYT)随着生长时间延长和密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巧玉  刘勇  李国雷  张硕  许飞  王巍伟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对土壤养分分配及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和树高均随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而增加;就单株乔木各器官而言,不同坡位林木枝、干的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上坡<中坡中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邵明安  
【目的】研究水肥空间组合对冬小麦形态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对指导旱地施肥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全生育期遮雨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采用分层隔水土柱试验法研究与田间土层分布相同土柱不同土层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叶面积、株高、分蘖数、生物量、根冠比和收获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整体湿润水分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0~30cm土层干旱胁迫,30~90cm土层湿润)下,抽穗期小麦旗叶面积、株高分别降低7.03%和3.77%;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收获指数也不同程度降低,但根冠比增加。从肥料处理看,单施磷和氮磷配施处理,小麦叶面积、株高、有效分蘖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大形  陈双林  郭子武  杨清平  李迎春  
通过对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立竹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年生立竹为竹秆>竹叶>竹枝,2年生立竹为竹叶>竹秆>竹枝,2年生立竹竹秆和竹叶生物量分配比例较1年生立竹分别极显著减少和增加,而竹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著变化。2年生立竹各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立竹全高、枝下高、枝盘数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立竹胸径对立竹构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起着决定作用,两者具有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四季竹在资源分配时对竹叶构件的倾斜有利于种群对已占领生境的巩固和新生境的开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