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0)
- 2023(6619)
- 2022(5428)
- 2021(4577)
- 2020(3662)
- 2019(7992)
- 2018(7663)
- 2017(14212)
- 2016(7956)
- 2015(8344)
- 2014(8006)
- 2013(8004)
- 2012(7237)
- 2011(6542)
- 2010(6046)
- 2009(5088)
- 2008(4739)
- 2007(4045)
- 2006(3396)
- 2005(2674)
- 学科
- 济(29270)
- 经济(29237)
- 管理(25270)
- 业(21240)
- 企(16440)
- 企业(16440)
- 方法(14022)
- 数学(12870)
- 数学方法(12774)
- 环境(11028)
- 学(9471)
- 农(8454)
- 财(7799)
- 贸(7215)
- 贸易(7215)
- 中国(7147)
- 易(7068)
- 业经(6436)
- 划(6293)
- 农业(5914)
- 技术(5207)
- 务(4896)
- 和(4888)
- 财务(4883)
- 财务管理(4876)
- 企业财务(4654)
- 制(4640)
- 资源(4598)
- 规划(4531)
- 环境规划(4444)
- 机构
- 大学(112628)
- 学院(112194)
- 济(45262)
- 经济(44570)
- 管理(42888)
- 研究(40279)
- 理学(38485)
- 理学院(38051)
- 管理学(37311)
- 管理学院(37139)
- 农(29838)
- 科学(28924)
- 中国(28523)
- 业大(24904)
- 农业(24088)
- 京(23052)
- 所(21456)
- 研究所(20355)
- 中心(18180)
- 财(17788)
- 农业大学(16485)
- 江(15385)
- 财经(15233)
- 院(14808)
- 经(14095)
- 经济学(14043)
- 北京(13714)
- 室(13545)
- 省(13399)
- 科学院(13095)
- 基金
- 项目(88137)
- 科学(68486)
- 基金(66014)
- 家(62071)
- 国家(61624)
- 研究(54754)
- 科学基金(51400)
- 自然(36497)
- 社会(36244)
- 基金项目(35875)
- 自然科(35676)
- 自然科学(35659)
- 自然科学基金(35071)
- 省(34582)
- 社会科(34569)
- 社会科学(34559)
- 划(30079)
- 资助(25547)
- 教育(23922)
- 重点(20411)
- 计划(19874)
- 创(18954)
- 发(18889)
- 编号(18719)
- 部(18616)
- 科研(18213)
- 科技(18053)
- 创新(17827)
- 业(17057)
- 国家社会(15964)
共检索到147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董德进 周宇峰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坡向、坡位对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对毛竹生物量、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坡位影响比坡向更显著。具体地,坡向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较显著(P<0.10),坡位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杜华强 周宇峰 徐小军
在积极实施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固碳特征、储碳能力和环境影响机制颇受关注(Schmid et al.,2006;Thürig et al.,2010;Werner,2010)。光照、温度、水分等多个自然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的碳汇功能,而海拔、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又通过温度、降水等气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吕超群等,2004;赵敏等,2004;陈茂铨等,2010)。许多研究表明,立地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环境因素。坡向直接关系到祁连山青海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晓琳 王大伟 刘金平 刘黎 马勇
以3个坡向退化边坡草坪中入侵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茎、根等数量和质量性状、植株生物量累积和分配比及水分含量,分析坡向对荩草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和水分配比的影响,研究荩草对异质生境的生长策略及应对能力。结果表明:1)坡向对光照强度、土壤含水及土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 <0.05),阳坡和阴坡植株含水量大于半阴坡,阳坡水分优先向茎分配,阴坡则优先向根分配。综上,荩草可依坡向生境调整生长策略,在3个坡向上形成生长良好的优势种,适合在边坡草坪建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坡向 荩草 构件性状 生物量结构 水分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青青 于小萌 许竹锐 马旭满 孟亚馨 徐学华
【目的】探讨冀北山地不同坡向对蒙古栎幼树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蒙古栎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冀北山地东坡、东南坡、西坡蒙古栎9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地径、株高、冠幅及各器官生物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地径、株高、冠幅及生物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估计法检验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器官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1)东坡地径、株高均显著大于东南坡,其中地径差值0.29 cm,株高差值11.81 cm,两坡向间冠幅无显著差异。西坡地径、株高、冠幅均显著小于东坡和东南坡;地径-株高生长曲线斜率表现为东南坡(0.458)最大,东坡(0.377)居中,西坡(0.349)最小。(2)总生物量积累在东坡(1 144.50 g/株)和东南坡(961.58 g/株)间无显著差异,西坡(365.33 g/株)显著小于东坡和东南坡;东坡和东南坡间叶、干、根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差异,而东坡枝生物量积累(217.59 g/株)显著大于东南坡(159.17 g/株)。西坡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小于其他两坡向。(3)生物量分配比表现为西坡枝(13.32%)、干(24.10%)生物量分配比显著小于其他两坡向,而根生物量分配比(44.79%)显著大于其他两坡向(东坡34.28%;东南坡32.67%)。东坡枝生物量分配比显著大于东南坡,而叶分配比显著小于东南坡,干和根生物量分配比在东坡和东南坡间无显著差异。(4)各坡向成对器官生物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但呈现不同的器官分配趋向。【结论】蒙古栎幼树在3个坡向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东坡是蒙古栎幼树生长的最佳坡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小军 周国模 杜华强 周宇峰 胡军国 陆国富
结合Landsat TM影像和毛竹林样地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原始样本及基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cos(β)分层后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安吉县毛竹林地上部分碳储量,并对利用这2种不同样本集所建模型的精度作比较。结果表明:通过cos(β)对样本分层能够降低样本点离散程度,提高遥感因子与毛竹林地上部分碳储量相关性;采用cos(β)分层后样本集所建的模型拟合(RMSE=4.07 MgC·hm-2)和预测精度(RMSE=4.63 MgC·hm-2)都高于基于原始样本集所建的模型;样本分层能够显著改善高和低水平地上部分碳储量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样本分层方法还需应用于不同影像及森林类型作进一步验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汤孟平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和结构因子中影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并解析主导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在浙江省10个县(市)选择少受人为干扰的毛竹林,设置52个样地,通过随机森林筛选出影响毛竹林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构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主导因子对毛竹林生物量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结果】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和竞争指数是林分结构因子中影响毛竹林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土层厚度和海拔高度是立地因子中影响毛竹林生物量的主导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所预设的路径能够被接受,也能较好体现所采集的数据。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竞争指数和土层厚度的总影响为正,对毛竹林生物量有正影响。海拔的总影响为负,对毛竹林生物量有负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对毛竹林生物量的总影响最大,为0.739。立竹度对毛竹林生物量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土层厚度对毛竹林生物量的间接影响最大,达0.492。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对毛竹林生物量的总影响大于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和竞争指数对毛竹林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结论】毛竹林的主要构件因子立竹度和林分平均胸径与毛竹林生物量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和竞争指数主要通过影响毛竹林的构件因子,间接影响毛竹林生物量。在毛竹林经营中,应当综合考虑立地因子、非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立地潜力的基础上,调控毛竹林结构,提高毛竹林生产力。图3表3参4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刘广路 范少辉 官凤英 苏文会 黄金华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 a(林分Ⅱ)、施肥13 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蒋宏宇 李长慧 孙熠 梁德飞
分别在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以常见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繁殖体、叶片和茎秆的生物量及氮磷含量,分析渣山坡向变化对恢复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和养分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渣山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和氮、磷繁殖分配均逐渐降低,且不同物种的下降幅度不一致,表现为在阳坡和平地上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的生物量和氮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小花碱茅,而在阴坡上小花碱茅更高;随着繁殖体氮含量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生物量和氮繁殖分配显著升高;磷繁殖分配随繁殖体磷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植物个体大小与生物量和养分繁殖分配显著正相关。未来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需根据渣山坡向差异以及恢复植物繁殖分配权衡选择适宜恢复物种,以提升恢复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巧玉 刘勇 李国雷 张硕 许飞 王巍伟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对土壤养分分配及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和树高均随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而增加;就单株乔木各器官而言,不同坡位林木枝、干的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上坡<中坡中坡...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坡位 土壤有机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姣 范慧慧 张杰 肖祖飞 张海燕 肖昌龙 吴春生 金志农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位对芳樟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精油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了上坡、中坡和下坡三个处理,来研究芳樟矮林的坡位效应。【结果】1)芳樟矮林各项生长指标在不同坡位间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间的株高差异均显著;下坡和中坡的基径显著大于上坡,下坡和中坡之间基径差异不显著;与上坡相比,中坡和下坡的叶面积分别增加了74.09%和99.87%。2)芳樟矮林生物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叶片、侧枝和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下坡显著高于上坡,下坡和中坡及中坡和上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主干生物量在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植株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芳樟不同器官中精油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其中叶片和主干精油含量均表现为下坡显著大于中坡和上坡,下坡和上坡的侧枝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中坡。精油产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结论】下坡位有利于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形成,提高叶片中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是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芳樟 坡位 生物量 精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邓英英 赵明水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内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100个调查单元,用全站仪对每株毛竹进行精确定位调查,基于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择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竞争指数和目标竹最近邻竹株数4个空间结构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的重要性表现为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最近邻竹株数>竞争指数;聚集指数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较高聚集程度是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前提条件;年龄隔离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产毛竹林的年龄隔离度≥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少辉 肖复明 汪思龙 苏文会 于小军 申正其
通过连续土钻取样法,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细根生物量为7.7349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91.5%和8.5%,并且毛竹林0~20cm层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细根和死细根总量的57.9%和60%。毛竹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在1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8647~10.7964和0.3538~1.0057t.hm-2,基本上2—6月份呈上升趋势,到6月份出现最高峰值,8—12月份下降,次年2月为最低值。采用改进的最大值、最小值法计算模型计算出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年分解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6.89...
关键词:
毛竹林 细根 生物量 周转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商珍珍 周国模 杜华强
竹林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殊林分,具有巨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毛竹地上生物量与胸径的分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地上生物量与胸径存在分形特征,在生物量空间分布和累积上符合自相似特性,分形维数越大,生物量空间增加越快,且按指数函数规律增长,空间增长率为1.047 9;在年龄动态方面,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不同度数毛竹生物量在空间上动态平衡关系,1度、2度和3度毛竹地上生物量在空间分布和累积上没有差异,基本上遵循分形维数为1.93的规律,接近按2维数方式的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肖文发 艾文胜 孟永 杜满义 曾立雄
经营模式对毛竹林生物量、碳贮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和材用林(Ⅲ)3种不同经营目标下的竹林年龄结构、生物量分配及碳贮量格局。结果表明:应减少1~2a、增加5~6a生竹的留养比例,控制达到1~2a、3~4a、5~6a各占1/3左右的立竹年龄结构。不同层次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毛竹笋用林经营有利于增加乔木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51.83~55.66t/hm2、88.95%~92.93%,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54~2.58t/hm2、2.58%~4.43%,凋落物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2.69~3.86t...
关键词:
毛竹 年龄结构 生物量 碳贮量 湘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波 李琴 朱炜 陈文海 祝虹梁 沈泉 朱安明 赵建诚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关键词:
毛竹 覆盖 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