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2)
- 2023(4511)
- 2022(3822)
- 2021(3743)
- 2020(3254)
- 2019(7213)
- 2018(7387)
- 2017(13003)
- 2016(7764)
- 2015(8862)
- 2014(9004)
- 2013(8596)
- 2012(8637)
- 2011(7771)
- 2010(8209)
- 2009(7623)
- 2008(8067)
- 2007(7407)
- 2006(6734)
- 2005(6050)
- 学科
- 济(26423)
- 经济(26386)
- 管理(19308)
- 业(16506)
- 企(13452)
- 企业(13452)
- 学(12003)
- 方法(10953)
- 数学(8715)
- 数学方法(8410)
- 农(7936)
- 中国(7240)
- 财(6466)
- 理论(6208)
- 制(6195)
- 业经(5762)
- 土地(5230)
- 农业(5149)
- 法(4917)
- 贸(4700)
- 银(4698)
- 贸易(4692)
- 和(4677)
- 融(4665)
- 银行(4665)
- 金融(4663)
- 易(4495)
- 地方(4461)
- 行(4434)
- 教育(4035)
- 机构
- 大学(118287)
- 学院(116021)
- 研究(46030)
- 管理(36191)
- 济(35585)
- 中国(35103)
- 经济(34520)
- 科学(34249)
- 理学(30334)
- 理学院(29774)
- 农(29051)
- 管理学(28577)
- 管理学院(28369)
- 京(27947)
- 所(26593)
- 研究所(24462)
- 农业(23147)
- 业大(22688)
- 中心(20767)
- 江(19849)
- 财(18101)
- 范(17959)
- 北京(17885)
- 师范(17713)
- 院(16855)
- 省(16525)
- 州(15481)
- 农业大学(15030)
- 室(14661)
- 科学院(14503)
- 基金
- 项目(76685)
- 科学(57650)
- 基金(53956)
- 家(51031)
- 国家(50632)
- 研究(49305)
- 科学基金(40410)
- 自然(29545)
- 省(29418)
- 自然科(28820)
- 自然科学(28805)
- 自然科学基金(28270)
- 基金项目(28151)
- 社会(27661)
- 划(26492)
- 社会科(25894)
- 社会科学(25882)
- 资助(23159)
- 教育(23046)
- 编号(19129)
- 重点(18466)
- 成果(17115)
- 计划(17030)
- 部(16089)
- 科技(15835)
- 发(15503)
- 科研(15246)
- 课题(14483)
- 创(14470)
- 创新(13749)
共检索到183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霞 李占斌 李勋贵 鲁克新
针对淤地坝减水减沙效益计算中以1.35 g/cm3作为转换值求层泥沙淤积量时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选取典型坝挖取剖面进行剖面分析,并提取每层淤积物的土样进行土样干容重测定,分析了典型坝坝地淤积物的干容重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同一座典型坝,其坝地淤积物的干容重值并不是沿深度方向保持不变,而是沿纵向有一定的波动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对于淤积程度相似的典型坝,其干容重值接近,干容重变化幅度类似;以实测每层淤积物干容重还原层泥沙淤积量,可以较精确地对应层淤积量与次侵蚀性降雨,以此对淤积过程机理进行分析将更加科学合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新建 李占斌 李勉 魏霞
为了探求淤地坝在次降雨情况下的泥沙淤积量,以黄土高原丘陵区花梁坝实测数据为例,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侵蚀性降雨条件下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行了研究。在模型输入层变量分别为最大30min降雨强度(mm/min)、降雨总量(mm)、平均降雨强度(mm/min)和降雨侵蚀力(mm2.min),输出层变量为淤地坝泥沙淤积量,根据降雨资料和淤积信息对应关系所计算的实际资料,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并运用训练后的网络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BP网络的绝对拟合误差和相对拟合误差均较低,绝对拟合误差最大为-0.0061万t,相对拟合误差最大为-1.2946%。同时,BP网络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泥沙淤积预...
关键词:
淤地坝 泥沙淤积量 BP神经网络 花梁坝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芦晓峰 熊智 肖汉 张亦舒 王铁良
通过对辽河河口湿地沉积物中全氮(TN)进行为期两年的采样测定,对芦苇生长期内辽河河口湿地沉积物中全氮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此研究,能清楚的认识湿地全氮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且能通过全氮的变化情况了解湿地的富营养化的状况。以该湿地主要植被-芦苇的各个发育期为时间节点,以湿地各功能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及远河区和近河区为空间区域,并根据该湿地沉积物的厚度情况,分别对深度为010,1020,2030,3040,4050cm的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和测定,对沉积物中T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全氮 生长期 时空分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芦晓峰 张亦舒 王毅 熊智 王铁良
为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湿地沉积物生源要素迁移动态,并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集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0~50cm沉积物,用碱熔-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沉积物中全磷的含量,对沉积物中全磷的不同区域(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不同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cm)以及随着芦苇各个发育期(发芽期、发育期、生殖期、成熟期)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功能区沉积物中全磷含量相对较低,变化在0.001~0.781g·kg-1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含量变化较大,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从东北方向到西南方向,沉积物全磷含量有所升...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全磷 时空分布 功能区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佳龙 陈永灿 李永龙 王皓冉 谢辉
针对泄水消能建筑物水底泥沙淤积、水体能见度差导致的水下检测难题,该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积淤水底、浑浊水质条件的清淤置换模块,并对其机构设计和检测效率进行分析。基于水底泥沙起动条件与淹没式水射流特性,运用Euler多相流模型对清淤置换模块进行水动力分析,并通过水沙两相流数值仿真和实物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该文验证了清淤置换模块中升降机构的必要性,得出置换检测壳体底部离沙高度为60 mm时,机器人清淤检测效率最高,可在1.56 s内将检测区域内厚度为100 mm的淤积泥沙清除90%,完成清淤-检测作业的总用时为9.56 s。清淤置换模块的推广应用可显著提升现有水下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和检测能力,推动水下检测技术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志辉 刘亚博 吴立春 张绪进
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是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一级,是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的水利工程。首先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由实测资料验证其相似性;再根据入库水沙资料,计算分析水库建成后不同时期的泥沙淤积量及其淤积分布,并初步分析分布不均形成的原因;讨论在各级频率洪水作用下,库区泥沙淤积对乐山城区及乐山大佛的影响;并分析泥沙淤积对库区建港环境的影响。通过物模实测值和数模计算值的比较,再次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河段水流的运动及库区泥沙的淤积过程;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且估算了该段淤积量占淤积总量的85%;库区淤积后,频率洪水不会对乐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索全义 姬宝霖 高聚林 孙智 刘瑞国 高宏艳 胡敏
了解高泥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更好地改良风沙土和利用淤积土都是十分重要的。2005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对照)、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有效氮磷钾的测定,以明确高泥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养分的水平分布来看,淤积上部养分含量高,改良效果好,但不同养分在淤积的上、中、下部之间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别;从垂直分布看,新淤地除表层养分富集明显外,40 cm土层内从质地到养分都受到了淤积作用的影响;淤后耕作土壤剖面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与质地层次相关。
关键词:
风沙地 洪水 养分 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霞 李占斌 李勋贵 沈冰
论文在全面调查陕北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淤地坝挖取剖面,进行分层测量取样,利用库容曲线和实测各淤积层的厚度求得各层泥沙淤积量,根据黄土高原暴雨产沙过程原理及淤积过程降雨资料,反演各淤积层所对应的侵蚀性降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计算了坝地泥沙淤积量和侵蚀性降雨的4个指标(降雨侵蚀力R、降雨量P、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平均降雨强度I)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4个指标中,降雨侵蚀力R和坝地泥沙淤积量的关系最为密切,降雨量P对淤积量的影响次之,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和平均降雨强度I对淤积量的影响最小;并且建立了坝地泥沙淤积量与降雨侵蚀力R和降雨量P的二元线性回归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开道 王超 苏斌 李大兴 杨文辉 李明月 路金霞 李頔
研究针对澜沧江中下游功果桥和小湾电站库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估了两水电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明显偏高,汛后的11月份富集至较高;大坝拦沙对上下游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3月、6月两库区重金属均未呈现污染;但8月、11月功果桥库区坝上泥沙中的Pb、Mn、As、Zn均呈现污染,Cu、Hg均未呈现污染;功果桥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小湾库区,且其重金属污染多发生在雨季;(3)综合全年来看,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其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彬俨 严冬春 文安邦 陈佳才
为揭示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的泥沙沉积规律、分析沉积泥沙来源,本研究采用原位观测方法采集沉积泥沙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泥沙粒径,分析沉积泥沙粒径在水平、垂直和高程3个维度上的变化特征,并与三峡水库入库泥沙的粒径特征相结合,阐述消落带沉积泥沙来源。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比较强烈的空间变化,中值粒径沿河流流向方向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在忠县及其下游河段基本保持稳定;(2)泥沙粒径随高程的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河流挟沙是消落带下部粗颗粒泥沙的主要来源,而消落带上方的土壤侵蚀强度越高,消落带顶部的沉积颗粒就越容易变粗;(3)在水库尾端,泥沙剖面存在较明显的旋迴分层现...
关键词:
粒径 沉积泥沙 空间变化 物源 消落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金格 胡维平 胡春华
分阶段(1963~1986,1986~2002)分析了太湖各湖区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发现各湖区沉积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东太湖最为显著,从2.9mm/a增加至12.4mm/a。同一沉积速率对不同水深的湖泊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为了对太湖各湖区淤积程度进行健康评价,提出相对沉积速率的概念,即沉积速率与湖泊平均水深的比值,并将其作为评价湖泊淤积程度健康与否的指标。健康评价标准根据国内主要湖泊的相对沉积速率确定,即最大相对沉积速率健康得分为0,相对沉积速率为0,健康得分为100,归一化求得太湖各湖区淤积程度健康得分。结果表明,贡湖、湖心区处于健康状态,东太湖为不健康,其他湖区为亚健康,全湖有从亚健康向...
关键词:
沉积速率 健康评价 太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弓乔 惠刚盈
Voronoi空间分割算法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Voronoi图已经成功应用于林木竞争分析中竞争木数量的选择上。本研究旨在将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规律应用于样地的林木格局分析中。借助德国Stochastic Geometry统计软件和R语言程序绘制并分析不同分布格局林分的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不同分布格局的林分,其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都呈近似正态分布,频数最大值基本聚集于5或6株;2)无论何种格局分布,Voronoi多边形边数均值皆为6株左右;3)不同分布格局的林分,其Voronoi多边形边数分布标准差的均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团状>随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军 刘尚灵 陈振楼 毕春娟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的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排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必将对下游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因此,针对横沙岛目前的潮滩环境进行研究,并就潮滩质量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非常必要。通过对横沙岛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累积的统计学分析,得知横沙岛潮滩环境总体比较清洁,但多年来受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干湿沉降的影响,局部地区表现出较严峻的污染形势,Cu、Zn、Cr、Pb的最高浓度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34、4.24、2.74和1.63倍。通过对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指出水动力条件、潮滩生物活化作用是影响重金属空间分布和累积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霞 朱道林
在房屋结构和区位决定房地产价格的假设前提下,以北京市普遍住宅为例,运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理论分析了房价空间结构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建立了各向同性下的变异函数模型,并运用克立格最优内插法进行了空间局部估计。最后,运用surfer7 0软件绘制了房价等值线图,直观地反映了房价的空间规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云天 曾鑫 张禹 安晨歌 马美红 傅旭东
该文以北京房山红螺谷沟"7.21"洪水为例,计算分析了泥沙输移、河床冲淤对最高洪水位、最大流速、峰现时间等山洪特征值的影响。通过动床模型与不考虑泥沙输移的定床模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在"7.21"洪水条件下,水-沙-河床的相互作用导致断面最高洪水位较定床情形普遍抬升,最大抬升约1.5 m,局部河段受淹致灾的可能性显著增大,淤积受淹断面淹没时间显著延长,但最大流速有所下降;在河床冲淤影响下,自上游至下游沿程各断面达到最高水位的时间并非单调递增,进而说明不能以个别监测点位的水位变化结果判断整个河段的洪水涨落趋势。该结果对山洪灾害的风险分析、监测预警与工程防治具有参考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