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
2023(425)
2022(395)
2021(399)
2020(414)
2019(1022)
2018(1044)
2017(1696)
2016(1050)
2015(1110)
2014(961)
2013(1003)
2012(928)
2011(932)
2010(802)
2009(747)
2008(802)
2007(675)
2006(504)
2005(460)
作者
(3793)
(3437)
(3330)
(3082)
(2061)
(1602)
(1464)
(1333)
(1311)
(1205)
(1197)
(1102)
(1098)
(1096)
(1049)
(1035)
(1031)
(1005)
(1002)
(989)
(904)
(883)
(836)
(832)
(811)
(810)
(780)
(766)
(727)
(727)
学科
(1555)
(1546)
贸易(1546)
(1539)
(1343)
电子(1282)
网上(1267)
网上贸易(1267)
(1221)
经济(1221)
管理(970)
(833)
(699)
水产(667)
动物(570)
中国(569)
(553)
企业(553)
油菜(552)
(552)
(534)
(529)
(520)
动物学(518)
油菜籽(516)
(516)
菜籽(516)
(482)
植物(461)
(422)
机构
学院(12043)
大学(11899)
(7432)
农业(6283)
研究(6251)
科学(5719)
业大(4723)
(4273)
研究所(4049)
农业大学(3988)
中国(3880)
(3703)
(3546)
实验(3452)
实验室(3362)
重点(3166)
(3091)
(2973)
科学院(2726)
技术(2699)
中心(2637)
(2591)
经济(2527)
管理(2243)
(2129)
(2107)
生物(1976)
理学(1959)
(1946)
理学院(1912)
基金
项目(9339)
(7104)
国家(7067)
基金(6377)
科学(6296)
科学基金(5020)
自然(4580)
自然科(4472)
自然科学(4469)
(4406)
自然科学基金(4402)
(3955)
研究(3774)
科技(3597)
计划(3484)
基金项目(3415)
(2927)
专项(2663)
资助(2580)
(2508)
农业(2353)
重点(2333)
科研(2159)
(2121)
技术(2113)
创新(2021)
(2018)
教育(1629)
(1485)
(1371)
期刊
(7263)
学报(6842)
农业(4981)
科学(4373)
大学(4178)
学学(4106)
中国(3290)
(2903)
(2638)
经济(2638)
业大(2465)
研究(2260)
农业大学(2243)
中国农业(1650)
(1581)
自然(1374)
自然科(1332)
自然科学(1332)
农业科学(1199)
农学(1161)
华北(1161)
林业(1090)
西南(953)
科技(947)
农林(946)
(946)
(848)
(847)
科技大(845)
科技大学(845)
共检索到18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庆杰  李琳  严兴洪  
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优良品系"申福2号"的丝状体和叶状体分别进行了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发现:用9#引物(序列为F:TCACAATGGGTGATATGGC;R:CCACATTTAAGTCCGACTCTG)对"申福2号"丝状体的DNA进行扩增,出现了能区别于其他14个品系(6个优良品系,3个杂交品系,5个野生品系)的特异性条带。用该引物对室内培养的"申福2号"叶状体的DNA进行扩增,也均获得了与丝状体相同的特异性条带。此外,用该引物分别对栽培在不同海区和不同时期采收的"申福2号"叶状体进行验证,结果均出现了与丝状体相同的特异性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长青  严兴洪  黄林彬  刘长军  
以人工选育的坛紫菜优良品种"申福1号"(SF-1)、优良品系"申福2号"(SF-2)和野生型品系(WT)为材料,通过室内培养与海区中试,对SF-2的优良特性和生产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与WT相比,SF-2的叶状体在生长速率、藻胆蛋白含量、藻体厚度及产量上均存在十分显著的优势。在相同的室内培养条件下,SF-2叶状体的绝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WT,培养至90 d时,其平均长度为(391.6±47.37)cm,是WT的10倍。3个品系(种)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在350~750 nm范围内均存在5个明显的吸收峰,SF-1与SF-2之间的各峰值差别较小,但均明显高于WT。SF-2叶状体的藻胆蛋白(PE+...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武林  
对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以及坛紫菜传统栽培种在遭遇高温天气后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坛紫菜壳孢子采苗下海栽培后,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幅度小,比正常年份同期水温偏高1~2℃,造成传统栽培种的叶状体腐烂脱落、大规模减产,而在相同海域栽培的"申福1号"和"申福2号"却保持了叶状体的正常颜色和形态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和"申福2号"在海区栽培时对高温有明显的耐受性和生长优势,与它们在室内培养所表现出来的耐高温和快速生长特性的结果非常一致。在海区栽培条件下,其比传统栽培种可提高1~2℃的耐高温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鹏  张源  王铁杆  严兴洪  
利用SSR标记对9个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品系(2个野生品系,2个优良品系,2个杂交品系,3个色素突变品系)的丝状体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5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7对引物,它们的反应稳定并且其PCR产物具有多态性。9个品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16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07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0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239。用Nei氏法计算出这9个品系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再用UPMGA和Neighbor-joining2种方法所获得的系统学关系图,其结果均基本上反映了各品系间的亲缘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婷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陈昌生  
为建立坛紫菜"闽丰1号"(Z-26)品系的种质分子鉴定方法,采用300条RAPD引物对6个坛紫菜纯系进行标记扫描,从中筛选出"Z-26"品系的特异性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9个,经克隆和测序,其中两个特异性标记成功转化为特异SCAR标记(Z26-600和Z26-360),标记片段大小分别为530 bp和242 bp。并进一步通过4个不同实验验证,确定Z26-600和Z26-360两个标记是坛紫菜"Z-26"品系的特异和稳定性标记。最后为进一步简化种质鉴定程序,建立更为便捷和准确的种质鉴定方法,经过条件优化,以此两个标记为基础建立了坛紫菜"Z-26"品系的多重PCR鉴定方法,该方法可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灵英  许璞  朱建一  许广平  骆其君  马家海  
4种紫菜样品分别为采自青岛海区的野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var.hemi-phylla)、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浙江象山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取其10~15 cm叶状体为材料,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计2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5.5%。根据扩增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聚类图中二者首先聚在一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亚亚  胡则辉  严兴洪  周志刚  
从坛紫菜叶状体中提取基因组DNA,并用CTAB/NaCl纯化,得到质量较高的DNA,它无RNA污染,且OD260/OD280比值为1.89~1.95,适用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根据坛紫菜微卫星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坛紫菜微卫星的PCR扩增反应。用PopGen软件分析坛紫菜2个优良品系和1个野生种群间的Nei氏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在0.5760~0.6915和0.4251~0.6412,然后根据Nei氏遗传距离用MEGA软件构建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高蛋白和生长快这两个优良品系群体虽来自野生种群体,尽管表型差异不大,但从基因型来说它们已不同于野生种群体。同时还得到了3条可区分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宝  徐燕  许凯  纪德华  陈昌生  王文磊  谢潮添  
坛紫菜生活于中高潮区,退潮后会遭受到周期性的强光胁迫,但高潮复水后坛紫菜叶状体可以快速恢复正常生长,表明坛紫菜具有极强的耐高光能力。为探究其耐高光机制,实验挑选了两个耐高光能力具有显著差异的坛紫菜新品系作为研究对象(绿色品系:9-Ⅳ;桔色品系:WO141-3),测定了高光胁迫下两个品系藻体的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构建了两个品系的差异转录表达谱,并结合荧光定量分析技术获得了调控坛紫菜耐高光的关键通路和基因。结果显示,在高光胁迫下,两种坛紫菜品系叶状体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上升,光系统部分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藻体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WO141-3品系在高光处理1 h具有更强的高光抗性,而9-Ⅳ品系在处理4 h后具有更强的高光抗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高光胁迫处理1 h时,WO141-3品系具有更高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的非光化学淬灭能力以及更低的色素含量和捕光蛋白基因表达量;而在高光胁迫处理4 h时,9-Ⅳ品系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和非光化学淬灭能力更强,色素含量和捕光蛋白基因表达量都更低。研究表明,坛紫菜藻体可以通过激活非光化学淬灭机制和抗氧化系统,以及降低色素含量和捕光蛋白基因表达应对高光胁迫,避免遭受过度光损伤和氧化损伤。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紫菜的耐高光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潮添  纪德华  陈昌生  徐燕  张元  
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不同色泽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丝状体品系(分别为桔黄色,褐绿色,棕红色和紫色)及1个野生型对照丝状体品系(褐红色)进行了遗传分析,共筛选出11条引物,PCR反应得到了129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88.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369,期望杂合度为0.360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265;根据Nei方法计算了这5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发现4个不同色泽丝状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727,它们同野生型对照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64,同时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应用引物812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怡娟  应苗苗  周庆澔  许曹鲁  权伟  
以洞头海区养殖的"洞头本地菜"和"浙东1号"2种坛紫菜品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不同收割期叶状体长度、干质量、CNP含量等参数,核算了S值、产量及CNP固定效率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收割期延长,2种坛紫菜品系的叶状体长度逐渐下降,单条叶状体干质量与S值逐渐增加,产量先升后降,CNP固定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一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的单条叶状体长度、干质量均高于"浙东1号",二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的产量、CNP固定效率均高于"浙东1号",2种坛紫菜品系S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一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CNP总固定效率分别为900.74 kg/hm~2、110.16 kg/hm~2和14.16 kg/hm~2,"浙东1号"CNP总固定效率分别为683.34 kg/hm~2、84.3 kg/hm~2和10.75 kg/hm~2。上述指标在不同收割期均呈极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坛紫菜养殖的生长性状与生态效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马少玉  
从已获得的4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抗高温的优良品系YZ-3。在28℃和29℃下培养15d后,YZ-3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达73.2%和52.6%,分裂率分别为100%和82.8%;而对照组野生型(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只有10.3%和4.6%,分裂率分别为89.7%和65.9%;YZ-3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把在常温(24℃)下培养35d的壳孢子苗,再分别培养在24、28和29℃作抗高温试验,培养25d后发现,YZ-3品系的幼苗平均体长分别增加了33.6、23和15倍,而WT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只增加了7.7、1.4和0.9倍;YZ-3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柳佩娟  梁艳  王凤霞  史修周  
近十几年来,坛紫菜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本实验通过诱变处理,筛选和培育优质高产的坛紫菜新品系。坛紫菜野生丝状体经一定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子代叶状体发生了变异,经大量培养后筛选出紫色突变体(3号Ⅰ)和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7号Ⅰ和7号Ⅱ),通过体细胞酶解和单克隆技术快速获得诱变选育纯系,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①7号Ⅰ:叶片宽[(2.99±0.61)cm]、生长快(30 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6.51 cm,比对照组快55.3%)、耐高温(29℃正常生长,比对照组高2℃以上)、总藻胆蛋白含量高(104.86 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0%);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何亮华  黄健  宋武林  马平  有贺佑胜  
为了阐明雌雄异体紫菜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对坛紫菜生活史的各阶段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用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3∶1)分别固定室内培养的坛紫菜各生活阶段的活体材料,在明亮处放置数日使细胞褪色至白色。然后,先用铁矾苏木精染液对固定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再进行压片、显微观察和拍照记录。观察结果表明,精子囊细胞、叶状体营养细胞和2个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中的核相是单倍的,染色体数N=5;果孢子、丝状体细胞、膨大细胞和壳孢子的核相是双倍的,染色体数2N=10。精子囊细胞、果孢子和丝状体细胞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在壳孢子萌发的第1次细胞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和后期等;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荣  刘楠  王联珠  刘淇  
坛紫菜的采收有"分茬"的特点,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在风味方面的差异,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仪对一水、二水、三水、四水和五水坛紫菜的滋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滋味方面,前期采收的坛紫菜鲜味和鲜味回味等令人愉悦的滋味更为强烈,随着采收期的延后,苦味、涩味等不愉快的滋味强度逐渐增强;在挥发性成分方面,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差别明显,采收期邻近的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较为接近,一水坛紫菜的挥发性成分以2-乙基呋喃和阈值相对较高的酮类、醇类为主,二水和三水坛紫菜中丁内酯、2-己烯-1-醇、1-辛烯-3-醇含量相对较高,四水和五水坛紫菜中壬醛(青草味)和苯甲醛(苦杏仁味)含量较高。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可以快速、准确区别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风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必谦  曾庆国  骆其君  周湘池  
用从条斑紫菜EST数据库中筛选合成的微卫星引物对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进行微卫星DNA指纹扩增。5个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其中3对引物所扩增出的5个条带(AU192094-127、AU187410-335、AU187410-190、AU194267-203和AU194267-328)被用来构建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的DNA指纹。在这个图谱中,每个丝状体品系都有独一的指纹模式,彼此很容易被区分开。所获得的DNA指纹图谱,可用来进行孟德尔分离研究,及为坛紫菜纯系鉴定提供分子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