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
- 2023(805)
- 2022(605)
- 2021(614)
- 2020(440)
- 2019(978)
- 2018(973)
- 2017(1626)
- 2016(1020)
- 2015(1096)
- 2014(1220)
- 2013(980)
- 2012(864)
- 2011(751)
- 2010(804)
- 2009(638)
- 2008(655)
- 2007(644)
- 2006(588)
- 2005(565)
- 学科
- 济(2217)
- 经济(2215)
- 管理(2174)
- 中国(2029)
- 业(1983)
- 教育(1942)
- 农(1412)
- 企(1284)
- 企业(1284)
- 农业(973)
- 发(903)
- 业经(866)
- 发展(828)
- 策(825)
- 展(812)
- 理论(784)
- 教学(764)
- 财(686)
- 地方(668)
- 政策(643)
- 及其(629)
- 制(613)
- 方针(566)
- 技术(553)
- 述(541)
- 阐(541)
- 阐述(541)
- 体(474)
- 方针政策(467)
- 革(450)
- 机构
- 学院(11947)
- 大学(11675)
- 研究(4727)
- 教育(3757)
- 管理(3679)
- 济(3663)
- 经济(3535)
- 范(3082)
- 师范(3077)
- 理学(3056)
- 理学院(3020)
- 管理学(2947)
- 管理学院(2931)
- 中国(2694)
- 京(2648)
- 科学(2623)
- 师范大学(2511)
- 职业(2301)
- 江(2253)
- 所(2209)
- 技术(2158)
- 财(2127)
- 中心(2000)
- 研究所(1983)
- 院(1848)
- 北京(1822)
- 州(1682)
- 农(1658)
- 职业技术(1580)
- 研究院(1557)
共检索到1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刁玉华 闫治国
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对区域高等教育统筹协调机制和治理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央政府应根据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精准施策,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地方政府应立足省情,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杰 张德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目标,经历了"加强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推动大学自主办学"以及"完善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等不同阶段的演变与调整之后,逐渐凝结成"构建政府、大学、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治理主体层面的多元共治举步维艰,治理思维层面的线性思维根深蒂固,治理工具层面的依法治理任重道远。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要完善法治体系,推进依法治理;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治理方式;落实大学法人地位,提升大学自主办学能力;培育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治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亚平 陈良雨
生态位视角下,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标准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的异质性、治理禀赋的互补性、治理地位的稳定性以及治理疆域的限定性四个方面。但由于现代化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且在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治理也面临转型问题,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生态位困境,诸如高等教育治理生态位重叠困境、生态位宽幅失衡以及生态位"碎片"倾向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错位参与、恰适宽度以及包容治理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生态位 高等教育治理 现代化 包容治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从"管理"走向"治理"不但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根本转变。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系统层级的治理、大学层面的治理和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回答的十个问题是:政校分开、社会问责、举办体制、法人治理结构、大学董事会、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学术权力、大学内部组织构架、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和大学章程建设。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变革是外部动力驱动的,它反映了环境中最强劲的行动者的利益和权力,国家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育国家制度能力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 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潘永和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的原则,不断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持续增加教育投入。财政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绩。未来10年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省到2015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依靠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依靠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依靠教育推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雪冬 路旖帆
系统观念,是全面理解、持续推进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社会现代化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动实践的总结和凝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然体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的中国路径,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基本内容,着力处理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制度体系、领域布局、古今内外关系,在实践中统筹推进国家治理各环节的优化、各主体的能力提升,统筹好国家治理在观念、制度与行动诸层面现代化的衔接、互动,凝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合力。
关键词: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者鹤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协同共治。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观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分析各利益相关方的现实困境,探究转型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需要在民主、科学、务实的精神指引下,通过学校主动作为、政府积极支持、社会全面参与,从而实现成功转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春林
人才是我国财政百年基业的重要保证,是支撑财税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是我国财政税收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国际合作、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因此,在全面深入推进我国财税改革,迈向大国财政、大国税收的发展进程中,切实重视财政税收现代化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财政税务人才培养和储备,应当成为破解财政税收发展瓶颈,建立强大稳固的现代化财政体系,推进实现财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先选项。深入学习,提升推进财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感使命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少南
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深刻理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把握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基本原则,顺势而为、强化特色、开拓创新,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实现治理效能的转化。
关键词:
高校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华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发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决定,确立了对民办学校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新的法律框架;2016年12月底,民办教育界期待已久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1+2")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今后在民办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江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实现准确定位。设计以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明确要求。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方针。为此,既要"顶天",通过"双一流"建设培育一批强校,尽快进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文碧
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而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现代化制度为保障、法治化治理为依据、多元化治理为依托、现代化治理技术为手段。因此,应从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制度现代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技术信息化等指标入手,构建一套衡量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治理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治理能力现代化 衡量标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爱萍
坚持人民立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创新成果,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点、切入点、关键点和着力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世超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样 ,都是现代大学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 ,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欲实现特定目标 ,发挥特有功能 ,必须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整合。为此 ,必须注意预防观念领域里的科技理性主义和惟智主义倾向 ,在纠正重理轻文现象的同时 ,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为实现整合并重积极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