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
- 2023(46)
- 2022(38)
- 2021(49)
- 2020(32)
- 2019(69)
- 2018(76)
- 2017(119)
- 2016(70)
- 2015(77)
- 2014(73)
- 2013(87)
- 2012(57)
- 2011(65)
- 2010(76)
- 2009(49)
- 2008(63)
- 2007(42)
- 2006(52)
- 2005(33)
- 学科
- 济(127)
- 经济(127)
- 业(120)
- 教育(96)
- 管理(89)
- 中国(86)
- 农(80)
- 企(67)
- 企业(67)
- 方法(62)
- 农业(58)
- 理论(57)
- 学(56)
- 数学(54)
- 教学(53)
- 数学方法(52)
- 树(47)
- 研究(47)
- 制(46)
- 中(45)
- 老年(42)
- 学法(39)
- 教学法(39)
- 生(37)
- 业经(32)
- 劳(31)
- 学理(31)
- 学理论(31)
- 劳动(30)
- 技术(30)
- 机构
- 大学(953)
- 学院(902)
- 研究(409)
- 科学(322)
- 农(263)
- 中国(256)
- 济(247)
- 业大(244)
- 管理(240)
- 所(238)
- 经济(234)
- 京(233)
- 研究所(227)
- 理学(208)
- 农业(205)
- 理学院(202)
- 管理学(197)
- 管理学院(196)
- 林业(184)
- 省(172)
- 江(167)
- 北京(162)
- 院(162)
- 中心(160)
- 技术(153)
- 范(153)
- 师范(150)
- 室(144)
- 研究院(144)
- 实验(143)
共检索到1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月3日上午,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3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治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办好法学教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对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明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法治人才和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科学论述了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价值,对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以法学教育为优势和特色的中国政法大学,坚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缪燕燕
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知,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两者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两者并重才得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的实现依赖于适当的途径,通识课程的效果有限,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应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专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相互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艳国 刘小强
师德是教师在职业定位中体现出的一种道德感与道德追求,以及他们处理与自己、学生、同事乃至于与教育、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切思想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广义上说,师德的涵义非常丰富,它不仅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信念等,甚至还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慕葏 胡显章 李树勤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教育的倾向,严重阻碍了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实现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现代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和
对于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的我国民办高校而言,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其向高水平迈进的必然选择。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自1995年建校以来,遵循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办学规律,立足国情、省情、教情和自身实际,坚持走"民、特、新"发展道路,不照抄照搬国际,不简单效仿公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进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的探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儒 武中哲
坚持德法兼修对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基本内涵和目标是法治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道德素养。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法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德法兼修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法治人才的思想意识统一、完善法治体制机制、适应外部新变化等多个方面。鉴于此,高等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更好地定位培育目标、落实培育举措、健全培育体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卓越法治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
德法兼修 法治人才 时代背景 实践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怡新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人本原理强调以人为中心 ,这个人应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人。因此 ,坚持人本原理 ,必须重视对人的素质的培
关键词:
人本原理 素质培养 现代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磊 姜勇
没有优良的学科做支撑,难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多种"套餐",供学生选择和消化。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能力才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论述了坚持"立德树人"在培养时代新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东辉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相应的活动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需要和活动能力也同步地得到丰富和提高。人们参与和组织文化生活的两个基本过程是:精神文化的生产和创造活动;精神文化的消费和享受活动。没有精神文化的生产和创造,也就谈不上精神文化的消费和享受。青年人自身的活动方式是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要是有益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克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体布局中,把教育放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以"人民满意"为总要求,特别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和综合改革结合在一起,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教育公平落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光兴
江西财经大学在坚持教育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持久有效的工作,他们在弘扬校训、秉承传统的前提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规律,终于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
人才培养特色 创业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芳 王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坚守职业教育时代使命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并从思想、管理、师资和课程等方面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保障。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