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7)
- 2023(13055)
- 2022(10601)
- 2021(9890)
- 2020(8310)
- 2019(18881)
- 2018(18946)
- 2017(36164)
- 2016(20135)
- 2015(22814)
- 2014(23187)
- 2013(22858)
- 2012(21357)
- 2011(19245)
- 2010(19671)
- 2009(18488)
- 2008(18552)
- 2007(17226)
- 2006(15389)
- 2005(13870)
- 学科
- 济(88414)
- 经济(88240)
- 业(56711)
- 农(51158)
- 管理(48553)
- 企(36264)
- 企业(36264)
- 农业(33910)
- 方法(33291)
- 数学(27394)
- 数学方法(27155)
- 业经(26029)
- 中国(25499)
- 学(20043)
- 财(19999)
- 制(19398)
- 地方(19136)
- 发(15240)
- 体(14680)
- 理论(14442)
- 贸(13900)
- 贸易(13893)
- 银(13648)
- 银行(13608)
- 和(13577)
- 易(13469)
- 行(13041)
- 农业经济(12635)
- 融(12574)
- 金融(12566)
- 机构
- 学院(291335)
- 大学(288663)
- 济(118397)
- 经济(115728)
- 管理(106374)
- 研究(103766)
- 理学(90503)
- 理学院(89457)
- 管理学(87773)
- 管理学院(87257)
- 中国(80195)
- 农(72127)
- 科学(64839)
- 京(62533)
- 农业(55658)
- 财(54423)
- 所(54339)
- 业大(50786)
- 中心(49068)
- 研究所(49066)
- 江(47482)
- 财经(42045)
- 范(40502)
- 师范(40081)
- 北京(39096)
- 经(38026)
- 州(36581)
- 院(36055)
- 省(35662)
- 经济学(35634)
- 基金
- 项目(188395)
- 科学(146410)
- 研究(139931)
- 基金(133496)
- 家(116805)
- 国家(115680)
- 科学基金(97045)
- 社会(88566)
- 社会科(82523)
- 社会科学(82493)
- 省(75883)
- 基金项目(70768)
- 教育(63563)
- 划(62789)
- 自然(60377)
- 编号(59486)
- 自然科(58873)
- 自然科学(58855)
- 自然科学基金(57780)
- 资助(53082)
- 成果(49306)
- 重点(42604)
- 发(42206)
- 部(41780)
- 课题(41172)
- 农(38706)
- 创(38327)
- 国家社会(35957)
- 创新(35793)
- 科研(35769)
- 期刊
- 济(142766)
- 经济(142766)
- 研究(85472)
- 农(74821)
- 中国(68513)
- 学报(51223)
- 农业(50259)
- 科学(46273)
- 财(42530)
- 大学(38786)
- 学学(36560)
- 管理(34712)
- 教育(34710)
- 融(29879)
- 金融(29879)
- 业经(28889)
- 业(24797)
- 技术(24531)
- 财经(21031)
- 经济研究(20431)
- 问题(20290)
- 经(18121)
- 版(17977)
- 农村(16095)
- 村(16095)
- 农业经济(15559)
- 世界(15369)
- 资源(14212)
- 业大(14147)
- 技术经济(14019)
共检索到452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恩富 张杨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客观评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评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的观点,认为法律对土地集体所有权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评析了"土地私有制是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观点,认为这种主张的实质是通过永久性地固化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关系来搞农村土地私有化,无视和否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注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思想;评析了"农村土地私有化会使农民更为富裕"的观点,认为私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并不能使农民实现权利与结果的公平,绝大多数农民也不可能通过农村土地私有化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富共享;评析了"‘一田两主’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有效途径"的观点,认为这一论断是通过实际架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来变相主张农村土地私有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土地私有制最终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甚至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应坚决避免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魂"。当然,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骗取国家农业补贴与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和欠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等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现象。对此,应自上而下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严格审核涉农资金发放的全过程,打击一切践踏农民利益的行为,改善农业生产人员学历结构,加大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在农村土地确权后,村集体应更积极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家庭承包经营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之路,可以避免土地私有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家庭承包经营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长春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的法律制度,但"农民集体"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它的所有权能受到严格限制。日益多发的征地矛盾事件,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土地产权改革的各类争议。面对私有化、国有化等各类改革方案,我们应区分农民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能仅从一些"土地食利者阶层"的利益出发,随意改变现有的土地制度,而是应站在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利益需求上,明晰权利意识,对土地制度进行完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周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初期,为了满足农民的温饱诉求,党和政府逐渐认同了农民推出的"大包干"做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满足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诉求,党和政府赋予农民自主流转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现在,为了满足农民享有土地财产权益的诉求,党和政府应赋予农民土地股份的权利,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按份共有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股权是集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初期以含义模糊的承包权替代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是为了达成改革共识;现在以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替代含义模糊的土地承包权,是改革深化和认识与时俱进的结果。
关键词:
农地集体所有 土地承包权 土地股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履让 药建英
一、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所有制结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商品流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曾经历了一个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本文评述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中,理论研究争论不休的各种观点,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权 实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干强
经济上不搞私有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上着力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解决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必须着眼于纠正私有化"改制"造成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的不良经济态势;科学地调整经济结构,必须把调整产业结构同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结合起来;遏制通货膨胀,必须重视市场供求关系与所有制关系的内在联系,振兴公有制经济。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有制 私有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传林
始于80年代初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其弊端却日益突出,甚至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障碍。有些学者认为应变革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农村土地私有制,还认为农村土地私有化具有四大经济效应。本文首先驳斥了农地私有化的所谓四大经济效应,并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客观规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刚性、科斯定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等方面来阐释农地私有化的不可行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莹 赵昊鲁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权的改革方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具有“公有”或“私有”的不同性质,从而既可以克服产权模糊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完全私有化带来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通过对皖南阳春县"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虚拟确权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农地的"虚拟确权"有哪些实践特征,它如何强化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在虚拟确权基础上的组织化土地流转是以怎样的机制运转的。对组织化的土地流转的讨论,是基于与另外两种常见的土地流转模式——行政化的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相对比而展开的。在虚拟确权模式下,农户拥有的不再是具体地块,而是量化的股权。在确权方案的制定中,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村民自治与土地集体所有权相辅相成,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强化。在虚拟确权的基础上,阳春县实行了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这种土地流转有两个重要的实践机制:一是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实现了对土地的整合,二是通过村民动员的方式实现了对小农户的组织。无论在土地流转价格的协商中,还是在土地流转风险的控制上,小农户都被组织起来与大户进行谈判,这不仅使小农户拥有了更多议价权,也使他们探索出"土地保证金"制度,降低了大户毁约弃耕的风险。在阳春县的虚拟确权和土地流转实践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得到了激活,这种激活也有利于保护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华
在总结北京市农村集体土地开发主要内容基础上,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对北京市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应坚持的原则方向。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