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2)
- 2023(5363)
- 2022(4468)
- 2021(4325)
- 2020(3607)
- 2019(8283)
- 2018(8321)
- 2017(15577)
- 2016(8631)
- 2015(9324)
- 2014(9690)
- 2013(9238)
- 2012(8480)
- 2011(7708)
- 2010(7827)
- 2009(7176)
- 2008(7083)
- 2007(6063)
- 2006(5400)
- 2005(5072)
- 学科
- 济(34716)
- 经济(34667)
- 业(23601)
- 管理(23481)
- 企(19431)
- 企业(19431)
- 方法(15918)
- 数学(14289)
- 数学方法(14150)
- 财(11452)
- 制(11352)
- 中国(10011)
- 农(9254)
- 体(8511)
- 结构(8318)
- 学(7583)
- 体制(7526)
- 业经(7519)
- 银(7334)
- 银行(7322)
- 融(7129)
- 金融(7129)
- 行(7091)
- 务(5959)
- 财务(5953)
- 农业(5944)
- 财务管理(5937)
- 企业财务(5803)
- 地方(5794)
- 理论(5595)
- 机构
- 大学(121423)
- 学院(120698)
- 济(52458)
- 经济(51502)
- 管理(44250)
- 研究(43958)
- 理学(38316)
- 理学院(37857)
- 管理学(37194)
- 管理学院(36937)
- 中国(33181)
- 财(27248)
- 科学(26139)
- 京(25340)
- 所(22687)
- 农(21173)
- 财经(20943)
- 研究所(20557)
- 经(19121)
- 中心(19027)
- 江(18100)
- 业大(17393)
- 经济学(16976)
- 农业(16489)
- 北京(16094)
- 范(16084)
- 师范(15842)
- 财经大学(15819)
- 院(15808)
- 经济学院(15203)
- 基金
- 项目(79961)
- 科学(63731)
- 基金(59507)
- 研究(56847)
- 家(52676)
- 国家(52239)
- 科学基金(44724)
- 社会(37373)
- 社会科(35504)
- 社会科学(35495)
- 基金项目(30792)
- 省(30364)
- 自然(29250)
- 自然科(28628)
- 自然科学(28619)
- 自然科学基金(28145)
- 教育(27205)
- 划(25927)
- 资助(24761)
- 编号(21549)
- 部(18651)
- 重点(18395)
- 成果(17729)
- 发(16532)
- 创(16474)
- 性(16424)
- 教育部(16167)
- 国家社会(15975)
- 课题(15731)
- 创新(15464)
共检索到184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龚志民 张振环
供给与需求通过收入分配的联结实现了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循环往复运动,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本文从经济增长的本质、动力机制和资源配置的视角,论述了坚持消费需求导向的重要性,揭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通过制度创新,激励创新激发消费,提升供给侧响应消费需求的能力,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由此论断,坚持消费需求导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消费需求 收入分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拥军
只有在社会主义这一语境中,才能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义,否则就会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新自由主义和萨伊定律的泥坑不能自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通过它我们可以认识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中等收入陷阱"或"福利国家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中等收入条件下的两极分化陷阱,"福利国家陷阱"的本质是消费社会陷阱,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两极分化陷阱和消费社会陷阱,只有把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推向更高阶段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超 孙欧 张浩
我国不会也不必要通过强有力的需求侧逆周期政策助推经济强势复苏,目前的政策主线在供给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客观上起到了逆周期调节作用当前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根据2019年上半年数据分析,当前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各项数据表现分化。经济增长凸显一定下行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位6.0%~6.5%。截至目前,第二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6.2%,较第一季度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李志远 张 超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渐趋平稳。政府对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政策总基调没有变,但政策重心逐渐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初具雏形。本文通过简要回顾和分析2017年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房地产政策特点,结合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认为2018年我国将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下,继续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光建 佘欣艺
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总体形势稳中趋缓,长期稳中向好。预计2020年经济发展压力仍然较大,继续维持稳中趋缓的形势,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短期提振难度较大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建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需求,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切实缩小收入差距,毫不动摇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余蔚平
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近年来全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为财政科学发展服务、为财政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根本宗旨,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力服务财税体制改革,结合财政干部队伍实际情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突出思想理论教育,政治培训"固根守魂"成就明显。坚定信念、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阳春三月,万物生辉。在这美好季节,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展望中国转型发展的美好愿景,交流探讨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课题,很有意义。张高丽副总理发表的主旨演讲,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作了深刻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我和各位一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攻坚战 进攻 实体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阳春三月,万物生辉。在这美好季节,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展望中国转型发展的美好愿景,交流探讨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课题,很有意义。张高丽副总理发表的主旨演讲,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作了深刻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我和各位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小林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本文利用中国及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分析中国居民当前和未来的食物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变化特点,旨在寻求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居民人均主食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地区)相差不大,进入相对稳定期,但食物消费结构和质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肉蛋奶、水产品等为代表的高营养高价值食物消费量偏低;随着收入增长和城镇化推进,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将进一步升级,肉蛋奶水产品等高营养高价值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为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要解决部分农产品短期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更应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大局,以居民食物消费升级为导向,布局和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做强做优农业产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继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做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更是其基础性指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十九大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论述全面深化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强调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明确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保监会党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波
文章选取了我国31个省份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对我国金融体系效率、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消费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2)金融体系的效率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也较大程度地推动了经济发展。(3)如果再叠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需求的提升作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改革,那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祝卫东 陈春良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但是不能忽视农业发展巨大成就背后隐忧不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严重,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春紫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民立场或者民生导向,把民生需求满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需错配以及其他产能、产品过剩问题折射出传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非协调性,其根源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导向逻辑导致的产品供给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失衡。以民生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制度供给结构切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春紫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民立场或者民生导向,把民生需求满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需错配以及其他产能、产品过剩问题折射出传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非协调性,其根源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导向逻辑导致的产品供给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失衡。以民生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制度供给结构切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