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0)
- 2023(14287)
- 2022(11754)
- 2021(11117)
- 2020(9495)
- 2019(21467)
- 2018(21151)
- 2017(37844)
- 2016(22052)
- 2015(24832)
- 2014(24544)
- 2013(23271)
- 2012(21203)
- 2011(18762)
- 2010(19583)
- 2009(18084)
- 2008(18195)
- 2007(16537)
- 2006(14634)
- 2005(13430)
- 学科
- 业(85006)
- 济(82885)
- 经济(82806)
- 企(77160)
- 企业(77160)
- 管理(74712)
- 方法(37439)
- 财(35962)
- 数学(29074)
- 数学方法(28603)
- 中国(28394)
- 业经(27818)
- 农(27331)
- 教育(24561)
- 理论(22787)
- 技术(22115)
- 务(21199)
- 财务(21170)
- 财务管理(21121)
- 企业财务(20007)
- 农业(19442)
- 制(18255)
- 地方(17189)
- 策(16365)
- 学(15739)
- 和(14703)
- 划(14343)
- 体(14271)
- 技术管理(13673)
- 财政(13660)
- 机构
- 大学(299604)
- 学院(297708)
- 济(114254)
- 管理(112411)
- 经济(111916)
- 研究(98211)
- 理学(96426)
- 理学院(95294)
- 管理学(93401)
- 管理学院(92815)
- 中国(70158)
- 京(64723)
- 财(60945)
- 科学(58782)
- 江(53670)
- 所(49071)
- 农(48087)
- 范(47903)
- 师范(47565)
- 财经(44550)
- 研究所(43943)
- 中心(43216)
- 业大(41875)
- 北京(40530)
- 教育(40408)
- 经(40246)
- 州(38397)
- 师范大学(38070)
- 农业(37476)
- 技术(34873)
- 基金
- 项目(189419)
- 科学(152613)
- 研究(147415)
- 基金(133687)
- 家(114094)
- 国家(112879)
- 科学基金(98715)
- 社会(92390)
- 社会科(87346)
- 社会科学(87321)
- 省(79917)
- 教育(76447)
- 基金项目(69589)
- 划(66083)
- 自然(61644)
- 编号(61043)
- 自然科(60328)
- 自然科学(60318)
- 自然科学基金(59322)
- 资助(53772)
- 成果(51875)
- 课题(46676)
- 创(45057)
- 重点(44240)
- 部(43114)
- 发(42041)
- 创新(40987)
- 业(39098)
- 年(37994)
- 规划(37950)
- 期刊
- 济(132500)
- 经济(132500)
- 研究(102371)
- 中国(74938)
- 教育(71028)
- 财(54655)
- 管理(47226)
- 农(44105)
- 学报(42686)
- 科学(39094)
- 大学(35102)
- 技术(32640)
- 学学(30583)
- 农业(30525)
- 财经(23780)
- 融(23696)
- 金融(23696)
- 业经(22902)
- 经(20587)
- 经济研究(20472)
- 业(19270)
- 职业(17965)
- 技术经济(17017)
- 问题(16477)
- 科技(14908)
- 财会(14546)
- 策(14298)
- 坛(14258)
- 论坛(14258)
- 统计(13896)
共检索到473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光兴
江西财经大学在坚持教育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持久有效的工作,他们在弘扬校训、秉承传统的前提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规律,终于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
人才培养特色 创业型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春根 匡仁相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轨道,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渠道。江西财经大学牢牢把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这两大主题,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体系化建设,通过推进研究生"质量工程",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2007年以来,该校每年投入30万元,采取项目制的方式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立项资助,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乔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高校围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江西财经大学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把"创新创业人才"确定为学校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鼓励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高等学校,其学科专业既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针对应试教育等弊端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从而得以从一种流行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行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志祥
大众化时代的高职教育集社会需求主导、质量标准多样、岗位要求创造于一身,必须坚持精品质量观、发展质量观和服务质量观。在高职教育中推行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无论对高职教育本身还是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都十分重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缪燕燕
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知,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两者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两者并重才得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的实现依赖于适当的途径,通识课程的效果有限,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应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专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相互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荣生 眭国荣 李慧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理工高校的时代要求。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互统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理工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慕葏 胡显章 李树勤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教育的倾向,严重阻碍了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实现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现代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妮娜
当前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重要延续,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工作出发、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着眼、从活动整合着手、从培养目标切入,构建包括创业课堂平台、创业实践平台、创业竞赛平台、学生创业组织平台在内的一体化创业教育平台。在创业教育中,高校应从根本上突破"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的第二课堂发展弊病,使一、二课堂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二课堂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余善云
文章较为深刻地剖析了当前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从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课程结构模式,建立适应远程开放教育需要的教与学模式,建立能全面反映学生成绩的质量评价模式等。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王琦
新财经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新技术融入、学科交叉融合、优秀文化滋养成为发展方向。建构“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财经培养模式和“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素质拓展”新财经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和教学体系优化升级,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王琦
新财经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新技术融入、学科交叉融合、优秀文化滋养成为发展方向。建构“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财经培养模式和“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素质拓展”新财经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和教学体系优化升级,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家茂 张胤
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还必须具有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精英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才能够凸现出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