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
2023(1871)
2022(1573)
2021(1560)
2020(1232)
2019(2729)
2018(2573)
2017(5274)
2016(2709)
2015(3097)
2014(3007)
2013(3043)
2012(2828)
2011(2484)
2010(2505)
2009(2379)
2008(2391)
2007(2331)
2006(2240)
2005(1812)
作者
(6932)
(6024)
(5660)
(5590)
(3603)
(2895)
(2735)
(2305)
(2278)
(2149)
(2135)
(1908)
(1886)
(1880)
(1814)
(1771)
(1741)
(1706)
(1651)
(1577)
(1432)
(1414)
(1401)
(1385)
(1329)
(1314)
(1297)
(1240)
(1164)
(1136)
学科
(11633)
经济(11494)
(8042)
管理(6480)
(6147)
企业(6147)
中国(5778)
(5769)
方法(5521)
(5199)
劳动(5180)
理论(4371)
(4282)
业经(4260)
(4230)
农业(4228)
社会(3798)
收入(3194)
经济理论(3028)
企业经济(2894)
人口(2777)
数学(2770)
数学方法(2743)
(2628)
动力(2624)
劳动力(2615)
(2595)
教育(2428)
农业劳动(2427)
农业人口(2381)
机构
大学(40449)
学院(39035)
(17513)
经济(17194)
管理(14578)
研究(13549)
理学(12515)
理学院(12364)
管理学(12185)
管理学院(12092)
中国(9718)
(9062)
(8279)
科学(7160)
财经(7021)
(6448)
(6379)
(6203)
师范(6180)
(6061)
经济学(6054)
社会(5945)
中心(5734)
研究所(5667)
北京(5366)
经济学院(5288)
财经大学(5177)
师范大学(5070)
(5049)
(4544)
基金
项目(24604)
科学(19992)
研究(19561)
基金(18612)
社会(15779)
(15464)
国家(15284)
社会科(13504)
社会科学(13495)
科学基金(13292)
基金项目(9435)
教育(9224)
(8670)
编号(7915)
(7526)
成果(7389)
资助(7341)
自然(7000)
自然科(6874)
自然科学(6873)
自然科学基金(6767)
国家社会(6082)
(6069)
教育部(5618)
人文(5373)
课题(5339)
(5329)
重点(5240)
(5171)
社科(5090)
期刊
(22027)
经济(22027)
研究(13321)
中国(11618)
(7558)
教育(6031)
学报(5814)
科学(5740)
管理(5562)
(5504)
大学(5024)
学学(4601)
财经(4342)
(3760)
农业(3451)
经济研究(3443)
业经(2854)
社会(2735)
问题(2732)
技术(2529)
(2329)
(2329)
劳动(2329)
(2279)
(2251)
金融(2251)
社会科(2091)
社会科学(2091)
改革(2044)
(2044)
共检索到63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鑫森  
社会产品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分清楚,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广大劳动者对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更为关注,因为分配问题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强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社会主义废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允平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特别商品交换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薛宇峰  
我讲的题目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主要是关于重新审视与反思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的问题。一、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争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现在存在一个理论误区。最近几年,有些学者关注和重新研究了这个老问题。但是,他们有一些研究结论是错误的,事实描述有些是不正确的,或者说片面的文献引用导致出现了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差错。我把主要的事实与观点表述一下。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有两种主要说法,分别被称为"标准版"和"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薛宇峰  
我讲的题目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主要是关于重新审视与反思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的问题。一、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争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现在存在一个理论误区。最近几年,有些学者关注和重新研究了这个老问题。但是,他们有一些研究结论是错误的,事实描述有些是不正确的,或者说片面的文献引用导致出现了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差错。我把主要的事实与观点表述一下。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有两种主要说法,分别被称为"标准版"和"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振峰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桓甲   邵士林  
现在,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仍然应当坚持党性原则呢?有的人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认为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降低对党性的要求,不然党性原则就会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显然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可以降低对党性的要求,相反,它对共产党员的党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只有自觉地增强党性,才能团结广大群众促使市场经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毅  
“从个人利益上关心”的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学习列宁按劳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思考范毅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成果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差异不能在收益上得到体现.人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冀有江  张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而按劳分配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二者共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它们的关系如何?其内在联系怎样?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索。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它表明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书祥  
劳动产权理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前提,其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演进过程,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劳动者劳动产权实现的唯一途径。现实中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症结是劳动者劳动产权不规范:一是劳动者劳动产权实现的依据不规范;二是劳动者劳动产权实现的过程不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关键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规范劳动者劳动产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学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坚决为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斗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耀川  孙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统一问题孙耀川,孙婧如何通过工资制度的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统一,既是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问题,亦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此事关系重大,本文就此做点探索。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规律的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祝云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首先是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可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中心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与调节.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直接社会劳动的构成部分,不需要商品、货币、社会必要劳动等范畴插手其间,劳动可以直接用时间准确地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康静萍  黄建军  
经典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消亡为立足点设计按劳分配方式,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相去甚远。文章分析按劳分配理论存在的困惑,对按劳分配有效实现形式进行新的探索,提出工资加劳动分红的按劳分配实现形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温新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规律性成果,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根"和"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渊源价值、历史演进价值、现实澄清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需要以人民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荣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追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