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7)
- 2023(7174)
- 2022(5966)
- 2021(5304)
- 2020(4173)
- 2019(9479)
- 2018(9265)
- 2017(17268)
- 2016(9414)
- 2015(10531)
- 2014(10553)
- 2013(10631)
- 2012(10592)
- 2011(9891)
- 2010(10063)
- 2009(9182)
- 2008(8986)
- 2007(8281)
- 2006(7782)
- 2005(7414)
- 学科
- 济(46110)
- 经济(45982)
- 业(22828)
- 管理(22256)
- 地方(17441)
- 中国(17327)
- 企(15661)
- 企业(15661)
- 农(14945)
- 业经(11412)
- 方法(11249)
- 农业(10201)
- 地方经济(9906)
- 学(9802)
- 发(9588)
- 数学(9243)
- 数学方法(9130)
- 融(8971)
- 金融(8971)
- 银(8654)
- 银行(8624)
- 行(8514)
- 制(8375)
- 财(7928)
- 贸(7787)
- 贸易(7775)
- 环境(7611)
- 易(7420)
- 发展(7191)
- 展(7166)
- 机构
- 学院(138950)
- 大学(137367)
- 研究(58949)
- 济(56928)
- 经济(55571)
- 管理(46003)
- 中国(44508)
- 理学(37683)
- 科学(37346)
- 理学院(37111)
- 管理学(36359)
- 管理学院(36123)
- 京(32070)
- 所(32042)
- 农(30321)
- 研究所(28815)
- 财(26346)
- 中心(25721)
- 江(23830)
- 农业(23751)
- 业大(22057)
- 院(21476)
- 北京(21207)
- 范(20952)
- 省(20781)
- 师范(20643)
- 州(19262)
- 财经(19194)
- 科学院(18359)
- 经(17274)
- 基金
- 项目(86952)
- 科学(66993)
- 研究(62947)
- 基金(59855)
- 家(53947)
- 国家(53414)
- 科学基金(43589)
- 社会(38785)
- 社会科(36515)
- 社会科学(36507)
- 省(35805)
- 基金项目(30648)
- 划(30392)
- 教育(27839)
- 自然(27511)
- 自然科(26794)
- 自然科学(26783)
- 自然科学基金(26289)
- 发(25927)
- 编号(25159)
- 资助(24963)
- 成果(21501)
- 重点(20629)
- 发展(20539)
- 展(20155)
- 课题(19740)
- 部(18126)
- 创(17846)
- 计划(16852)
- 创新(16754)
共检索到238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德胜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我国民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入品质提升期,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包括经济存在新的下行压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生诉求差异不断扩大等。为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婷 郑秉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分别明确了到2020年、2035年、2050年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为新时代下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的看,十九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工作要求明确、目标清晰、有难度,近期到2020年的首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中期到2035年是促均等、上水平,远期到2050年是追求全面系统的质变。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十九大报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裕国 杨继瑞 臧旭恒 柳思维 唐未兵 尹向东 易行健 刘怀德 田学斌 洪涛 汪伟 张恩碧 何晓波 张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消费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顺应新发展阶段居民消费发展的新特征,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促进供给与需求匹配;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新质消费、现代服务消费,特别是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商旅文体消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强化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发展生育友好型消费和银发消费;改革分配机制,提升居民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改善劳动者、企业家、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理预期,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均等化,强化经济政策的惠民生效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才能统筹发展与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之鑫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央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近几年,我国经济在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民生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羽新 韦国友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人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价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毓圭
十八大报告主题恢宏,立意高远,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光辉。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以人为本"出现5次,凸显了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的坚定承诺,具有深刻的真理性、现实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性。一、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付忠伟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新时代财政工作要更加奋发有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永顺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区域特征分明,资源优势各异, 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同时,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钱路波
(一)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应对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变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和总结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和平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要求,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十八大报告的主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阳
民生是为政之要,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思路,不断努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总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补短板、强弱项难免存在困难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才能在爬坡过坎中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就是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也是推进国家各项事业进步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楠
本文提出了要结合当代社会经济的新变化重新认识剩余价值范畴 ,应把剩余价值视为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合理内核 ,即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活劳动作为雇佣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 )剩余价值规律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还提出要发展剩余价值理论 :(1)要拓展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的范围 ,扩大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者的概念。 (2 )要正确区分剩余价值分配的性质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实现形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剑君
《邓小平文选》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楷模。我觉得,作为中国的人口理论工作者,应该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基本精神,在人口理论的领域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就是要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我国的人口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人口思想。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一些初步探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三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这种观点提出的批评,表明这种观点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不相容的。
关键词:
价值论 剩余价值 分配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