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1)
2023(6849)
2022(5729)
2021(5056)
2020(3962)
2019(9063)
2018(8795)
2017(16388)
2016(8886)
2015(9915)
2014(9869)
2013(9924)
2012(9885)
2011(9262)
2010(9448)
2009(8635)
2008(8461)
2007(7747)
2006(7274)
2005(6988)
作者
(29292)
(24283)
(24238)
(22740)
(15543)
(11805)
(10846)
(9474)
(9455)
(8852)
(8431)
(8137)
(8116)
(7963)
(7940)
(7608)
(7286)
(7130)
(7127)
(7069)
(6292)
(6242)
(6090)
(5773)
(5579)
(5559)
(5544)
(5359)
(5160)
(4950)
学科
(44323)
经济(44279)
(21745)
管理(20954)
地方(17138)
中国(16486)
(15045)
企业(15045)
(13584)
业经(11102)
方法(10841)
地方经济(9816)
农业(9675)
(9502)
(9377)
数学(8894)
数学方法(8790)
(8779)
金融(8779)
(8445)
银行(8415)
(8314)
(7735)
(7579)
贸易(7567)
环境(7358)
(7218)
(7193)
发展(7031)
(7007)
机构
学院(131302)
大学(129627)
研究(56391)
(54096)
经济(52852)
管理(43302)
中国(42734)
科学(35897)
理学(35391)
理学院(34860)
管理学(34176)
管理学院(33949)
(30776)
(30533)
(29206)
研究所(27733)
中心(24493)
(24490)
农业(22922)
(22678)
业大(21039)
(20606)
北京(20252)
(19878)
(19538)
师范(19233)
(18289)
财经(17918)
科学院(17707)
(16142)
基金
项目(82219)
科学(63326)
研究(58965)
基金(56552)
(51277)
国家(50782)
科学基金(41356)
社会(36094)
社会科(34095)
社会科学(34088)
(33972)
基金项目(28958)
(28929)
自然(26433)
教育(26024)
自然科(25763)
自然科学(25754)
自然科学基金(25279)
(25079)
资助(23628)
编号(23418)
发展(19823)
成果(19784)
重点(19618)
(19461)
课题(18477)
(17115)
(17053)
计划(16231)
创新(16052)
期刊
(71974)
经济(71974)
研究(44959)
中国(36337)
(28667)
学报(24413)
科学(22122)
农业(19816)
管理(18892)
教育(18412)
大学(17841)
(17141)
学学(16714)
(16402)
金融(16402)
业经(13082)
技术(11691)
经济研究(11671)
(10414)
问题(9093)
财经(8900)
(7770)
世界(7391)
(6938)
国际(6792)
科技(6749)
图书(6637)
业大(6537)
商业(6437)
(6411)
共检索到225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德胜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我国民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入品质提升期,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包括经济存在新的下行压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生诉求差异不断扩大等。为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剑君  
《邓小平文选》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楷模。我觉得,作为中国的人口理论工作者,应该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基本精神,在人口理论的领域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就是要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我国的人口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人口思想。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一些初步探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婷  郑秉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分别明确了到2020年、2035年、2050年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为新时代下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的看,十九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工作要求明确、目标清晰、有难度,近期到2020年的首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中期到2035年是促均等、上水平,远期到2050年是追求全面系统的质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楠  
本文提出了要结合当代社会经济的新变化重新认识剩余价值范畴 ,应把剩余价值视为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合理内核 ,即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活劳动作为雇佣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 )剩余价值规律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还提出要发展剩余价值理论 :(1)要拓展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的范围 ,扩大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者的概念。 (2 )要正确区分剩余价值分配的性质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实现形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三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这种观点提出的批评,表明这种观点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不相容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永平  朱雯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青年成长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把握"三大规律"的内在逻辑,认同青年价值;站在"三个事关"的战略高度,引领青年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青年成长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世明  黄振威  
尽管“枫桥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断变化的特定内涵,但其内核一直保持不变,即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党治国理政的要求与群众需求有效结合、源头治理。“枫桥经验”内涵变化的驱动力在于不同历史时段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突出矛盾;“枫桥经验”内核不变的根源在于,依靠人民群众实现维护统治秩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有机统一是“枫桥经验”原生基因。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基层治理突出矛盾驱动,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路径是,以现代治理扬弃与超越传统管理,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群众一起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一、小平同志的财政平衡思想(一)小平同志的理财思想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国家财政要建立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1953年,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阶段。当时,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经济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但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经济建设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公司现有职工1085人,去年完成施工产值2183万元,是十年前的七倍;固定资产达到1100万元,是十年前的十二倍;工程质量合格率,从1982年起,连续十一年均达100%,优良品率平均78%,年年被省建设厅授予“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去年实现税利156万元,比十年前翻丁两番多,今年上半年形势更好,已实现税利突破100万元。公司被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坚持、发展“国家分配论”邓子基财政的本质是财政理论体系的基石。我一直倡导、坚持、发展“国家分配论”。近些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借鉴西方财税理论过程中,有些同志对“国家分配论”再次提出种种“质疑”,甚至“非难”。我国深化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栋  王力  
我国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改革的向前推进和获取最后的成功需要有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而成为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理论?只有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使我国的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获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使改革胜利向前推进和获得最后成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天才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阶段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新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前提和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贵宸  
坚持实事求是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搞得更好王贵宸一代伟人邓小平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思想和业绩是永存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它像一条红线贯串于其中,这里仅以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些事例来谈谈个人的体会。1978年5月11日,《光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