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5)
- 2023(4164)
- 2022(3349)
- 2021(3124)
- 2020(2551)
- 2019(5564)
- 2018(5704)
- 2017(10247)
- 2016(5941)
- 2015(6867)
- 2014(7218)
- 2013(6661)
- 2012(6255)
- 2011(5660)
- 2010(5874)
- 2009(5269)
- 2008(5040)
- 2007(4795)
- 2006(4267)
- 2005(3932)
- 学科
- 济(18120)
- 经济(18008)
- 管理(13391)
- 业(10899)
- 中国(9760)
- 企(7716)
- 企业(7716)
- 农(7282)
- 制(6381)
- 学(5790)
- 体(5472)
- 方法(5418)
- 财(4962)
- 理论(4769)
- 地方(4653)
- 教育(4461)
- 数学(4430)
- 农业(4392)
- 数学方法(4348)
- 融(4207)
- 业经(4204)
- 金融(4200)
- 银(4183)
- 银行(4164)
- 行(4036)
- 体制(3199)
- 度(3179)
- 制度(3178)
- 教学(3064)
- 和(2947)
- 机构
- 大学(79868)
- 学院(79773)
- 研究(31506)
- 济(28520)
- 经济(27592)
- 管理(25452)
- 中国(23683)
- 理学(20863)
- 理学院(20559)
- 管理学(20028)
- 管理学院(19886)
- 科学(19703)
- 京(17979)
- 所(16695)
- 农(16279)
- 研究所(15153)
- 财(15142)
- 中心(14606)
- 江(13582)
- 农业(12776)
- 范(12682)
- 业大(12652)
- 师范(12498)
- 院(11605)
- 北京(11497)
- 技术(11048)
- 财经(11017)
- 省(10718)
- 州(10624)
- 经(10002)
- 基金
- 项目(52092)
- 研究(39741)
- 科学(39458)
- 基金(35177)
- 家(31393)
- 国家(31082)
- 科学基金(25039)
- 社会(23603)
- 社会科(21958)
- 社会科学(21953)
- 省(21173)
- 教育(19029)
- 划(18008)
- 基金项目(17696)
- 编号(16994)
- 成果(15587)
- 自然(14906)
- 自然科(14542)
- 自然科学(14531)
- 资助(14410)
- 自然科学基金(14254)
- 课题(13360)
- 重点(11997)
- 发(11228)
- 部(11152)
- 体(10868)
- 年(10767)
- 创(10367)
- 性(10315)
- 项目编号(10210)
共检索到133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彩霞 袁奋光
人民群众作为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建构适应于人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就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的就业权利和增强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充分就业权,这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和把握好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过度依赖市场竞争的方式就业、过度强调就业率和虚假就业问题的存在体现的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应有之义,是偏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人民主体的就业保障体系应该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指导、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统筹兼顾、完善就业保障和评价体系并实现劳动力耗费补偿。
关键词:
人民主体地位 就业保障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彩霞 袁奋光
人民群众作为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建构适应于人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就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的就业权利和增强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充分就业权,这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和把握好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过度依赖市场竞争的方式就业、过度强调就业率和虚假就业问题的存在体现的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应有之义,是偏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人民主体的就
关键词:
人民主体地位 就业保障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启成
文章认为,资本导向性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为:以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体系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空间;产业制度与教育制度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就业方式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平等就业。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植入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理念;大学生就业要考虑和做到就业公平、就业真实、就业方向与兴趣爱好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大学生就业 人的生存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关博 邢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第一要义。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分化背景下,我国的民生保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民生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分层思路确定政府民生保障内容与责任边界。目前,多层次民生保障供给存在社会救助保障超度和"盲点"并存、优质公共服务依然稀缺、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服务依然有制度性障碍等方面结构性失衡,各阶层群体均存在民生预期穿底风险。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效供给,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贺祖斌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进程中,重新建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其重要意义,其教育评价标准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以评价为基础,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健全校内评价机制、建立评价的中介机构等方式建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其教育质量。
关键词:
评价 大众化 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宝铜
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各种矛盾暴露出来,深化改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变得极其艰难。目前,从总体情况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逐步向着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转变,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加强,后勤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其中部分高校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同时应该看到,高校后勤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学校依然承担着后勤服务经营的责任,并要为此承担风险。这种状况,体现了不和谐的一面,蕴含着不稳定因素。如果不加快深化改革,不和谐的因素就会逐渐突显。不但会影响办学质量的提高,还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复兴 邢海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教育根本目的中的集中体现。这一要求指出了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根本价值都在于"人民"二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求改革发展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民生作为关键落脚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宣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科学总结了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指明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是党指引
关键词: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 人民共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孙增
<正>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以构建与“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为目标2023年10月,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各项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将深化金融改革推入了新阶段。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芦苇
<正>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信托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八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受托人定位,更高效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人的本质学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思想。人的本质学说包含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本质、人的共同体本质、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本质等层次,它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需要,其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习近平从人的本质学说的思维框架,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现代性、文化性,发展和升华了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内容和要求,拓展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正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的价值意蕴:顺应新时代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诉求;践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立新时代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擘画新时代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价值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价值指引。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农民主体地位 价值意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以伦,朱震葆
The authors think that even if our government provided very early to establish the statistical system with the foundation of census,but the main channel to collect data is still periodical reporting questionnaire by now.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to cause such result,among which,the main ones are the unbalan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suses,census and periodical reporting questionnaire.The authors also raise several suggestions of policy deciding.
关键词:
普查 统计调查 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立场,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决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立场,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就是要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将人民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尺度。“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前所未有地彰显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经济发展与人生存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人的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是以人为基础又以人为目的的社会生产活动。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就是坚持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占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基本成员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生产关系以便开展社会主义生产活动或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体而言就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主要是对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保障;社会劳动生产力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的劳动生产力;要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生存和发展保障的状况来衡量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好坏;共同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