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5)
2023(2614)
2022(2103)
2021(2014)
2020(1619)
2019(3635)
2018(3525)
2017(6253)
2016(3568)
2015(3941)
2014(4212)
2013(4083)
2012(3973)
2011(3771)
2010(4157)
2009(4144)
2008(4458)
2007(4340)
2006(4013)
2005(3850)
作者
(10764)
(9010)
(8916)
(8742)
(5855)
(4366)
(4014)
(3439)
(3432)
(3413)
(3132)
(3073)
(2986)
(2925)
(2925)
(2909)
(2742)
(2628)
(2560)
(2476)
(2433)
(2215)
(2144)
(2138)
(2090)
(2065)
(2036)
(1998)
(1929)
(1811)
学科
(15954)
经济(15920)
管理(12084)
(10349)
(9411)
企业(9411)
方法(5460)
中国(5394)
理论(5281)
(5243)
(4594)
(4569)
(4563)
业经(4557)
教育(3821)
(3649)
银行(3649)
(3625)
(3527)
数学(3430)
数学方法(3332)
地方(3132)
农业(3087)
(3076)
金融(3076)
(2913)
(2668)
环境(2417)
制度(2404)
(2404)
机构
大学(57914)
学院(55714)
(22475)
经济(21850)
管理(20361)
研究(18947)
理学(16553)
理学院(16374)
管理学(16099)
中国(16034)
管理学院(15995)
(13326)
(12899)
(10681)
科学(10465)
财经(9676)
中心(9294)
(9079)
(8805)
师范(8749)
(8625)
北京(8534)
(8350)
研究所(7885)
经济学(7266)
(7140)
财经大学(7085)
(7063)
师范大学(7025)
(6792)
基金
项目(30321)
研究(24097)
科学(24078)
基金(21865)
(18374)
国家(18170)
科学基金(15718)
社会(15591)
社会科(14617)
社会科学(14616)
教育(11630)
(11317)
基金项目(10657)
编号(10105)
成果(9822)
(9519)
自然(9336)
资助(9202)
自然科(8905)
自然科学(8897)
自然科学基金(8748)
课题(7454)
重点(6939)
(6872)
(6624)
国家社会(6357)
(6317)
项目编号(6282)
(6193)
教育部(6183)
期刊
(30414)
经济(30414)
研究(21197)
中国(14431)
(11209)
教育(10824)
管理(8797)
学报(7941)
(7461)
金融(7461)
科学(7225)
(6781)
大学(6420)
学学(5638)
财经(5555)
(4856)
图书(4689)
技术(4611)
业经(4237)
经济研究(4186)
问题(3994)
农业(3840)
书馆(3761)
图书馆(3761)
理论(3069)
(2909)
(2901)
(2771)
论坛(2771)
实践(2753)
共检索到98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夏静雷  王书波  
自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新时代,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绿色发展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千年大计,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和生产生活的价值理念及其重点任务,坚守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条底线及其生态环保制度。要完善生态环保政策理念、技术法规及其治理体制机制,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坚持共同担当但责任有别的国际原则与生态环保的治理合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增林  张洪涛  张国伟  康绍忠  成升魁  谷树忠  李景源  沈镭  王艳芬  黄锡生  杨霜林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汤姿  石长波  张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继瑞  杨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表述,对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当代中国的凝练与诠释,既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一脉相承,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从经济理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与立场;从经济实践角度看,绿色GDP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红贵  罗正茂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类的生态灾难,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危机的一种综合反映,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危机。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根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大力推进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结构完整的、功能齐全、处于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越如   曾文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叶琪  李建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手段,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指向,要从推进绿色发展、强化顶层设计、促进资源节约、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来构建其实现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越如   曾文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帅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就当前关于改革的争论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坚持改革,而在于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不在于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而在于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正确的方向是:更多的市场调节,更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这就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   宋兵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   宋兵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赵晓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想拓展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一经提出便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场逻辑、科学内涵、鲜明特征、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研究内容上主要以党的相关政策宣传解读为主,学理性较为薄弱,缺乏深入探讨分析。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近几年新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还处于理论发展阶段,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拓展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以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的后续相关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赵晓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想拓展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一经提出便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场逻辑、科学内涵、鲜明特征、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研究内容上主要以党的相关政策宣传解读为主,学理性较为薄弱,缺乏深入探讨分析。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近几年新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还处于理论发展阶段,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拓展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以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的后续相关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