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4)
2023(4230)
2022(3533)
2021(3346)
2020(2679)
2019(6171)
2018(6081)
2017(10220)
2016(5482)
2015(5941)
2014(5846)
2013(5342)
2012(4780)
2011(4270)
2010(4416)
2009(3827)
2008(3673)
2007(3424)
2006(2997)
2005(2539)
作者
(13901)
(11674)
(11449)
(10771)
(7391)
(5496)
(5050)
(4341)
(4328)
(4214)
(3918)
(3859)
(3840)
(3660)
(3540)
(3477)
(3437)
(3404)
(3322)
(3259)
(2989)
(2848)
(2802)
(2719)
(2642)
(2583)
(2571)
(2527)
(2401)
(2323)
学科
(22787)
管理(21642)
(20780)
企业(20780)
技术(14090)
(13612)
经济(13603)
技术管理(11145)
中国(6733)
理论(6196)
教学(5463)
(5355)
教育(5349)
银行(5347)
(5337)
业经(5184)
(5125)
(4679)
方法(4531)
(4025)
学法(3935)
教学法(3935)
(3710)
学理(3535)
学理论(3535)
(3433)
制度(3432)
研究(3402)
农业(3357)
(3329)
机构
学院(69049)
大学(65937)
管理(28474)
(24932)
理学(24325)
经济(24291)
理学院(24097)
管理学(23776)
管理学院(23628)
研究(20569)
中国(15853)
(13493)
(12184)
科学(11853)
(11397)
技术(11326)
职业(10025)
中心(9998)
(9809)
师范(9722)
(9689)
(9329)
(8915)
业大(8813)
财经(8644)
北京(8483)
研究所(8336)
教育(8144)
商学(7991)
(7908)
基金
项目(47121)
研究(38951)
科学(38218)
基金(31237)
(26539)
国家(26238)
科学基金(23618)
社会(23347)
(22222)
社会科(22080)
社会科学(22077)
教育(20490)
(17662)
(17561)
基金项目(17014)
编号(16270)
创新(15101)
自然(14407)
自然科(14163)
自然科学(14161)
自然科学基金(13947)
课题(13020)
成果(12903)
(11166)
重点(11090)
资助(10932)
(10875)
(10757)
规划(10705)
(10498)
期刊
(27947)
经济(27947)
中国(22503)
研究(21822)
教育(20126)
管理(14097)
技术(10436)
(9058)
科学(8467)
(7948)
学报(7759)
(7635)
金融(7635)
职业(7297)
科技(7234)
大学(6505)
学学(5738)
(5499)
论坛(5499)
农业(5317)
业经(5091)
技术教育(4676)
职业技术(4676)
职业技术教育(4676)
技术经济(4645)
财经(4086)
经济研究(4033)
(3894)
高等(3645)
(3631)
共检索到110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庆  
中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校之策。我们认为,制度立校是基础,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保证;文化立校是目标,是办学境界的最高追求;特色立校是手段,是打造品牌的有效举措;业务立校是根本,是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业务立校是提升高考成绩的根本之策,高考是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我们的定位就是旗帜鲜明的办"学术型高中",就是要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生源。重点高中不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综合型、研究型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将因材施教与强化培养相结合,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姜文凤  朱泓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对广大学子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这也是对高等学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之红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要求.首重德育是教育的基本准则,做好德育工作是大学承担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德育及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作用。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守攻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作为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林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林业科研领域的国家队,本院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拔尖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引领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木洲   孙艺源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中的稀有资源,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当今世界强国的典型代表,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面具有较多先行经验。研究发现,美、德、日三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多元,主要有“先选拔—后培养”的静态型选拔培养模式、“识别—培养—再识别”的动态型选拔培养模式和“识别—培养—深化培养”的衔接型选拔培养模式。分析不同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背后的运行机制,其共性经验包括政府主导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多样化的选拔与培养方式、强调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等。当前,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健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尚需革新人才培养观念,完善国家特殊人才专门机构体系;优化人才评估手段,打通拔尖创新人才多种涌现通道;调动第三方积极性,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信息共享网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回顾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模式。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持续改革的方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新凤  钟秉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