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济(3)
- 理论(3)
- 经济(3)
- 方法(2)
- 旅(2)
- 旅游(2)
- 游(2)
- 经济理论(2)
- 书馆(1)
- 人类(1)
- 优化(1)
- 作者(1)
- 关系(1)
- 图书(1)
- 图书馆(1)
- 学理(1)
- 学理论(1)
- 工作(1)
- 工作者(1)
- 数学(1)
- 最优(1)
- 法(1)
- 环境(1)
- 经济法(1)
- 能源(1)
- 资源(1)
- 机构
- 大学(16)
- 学院(15)
- 旅(10)
- 旅游(10)
- 游(10)
- 管理(9)
- 旅游学(8)
- 游学(8)
- 理学(8)
- 理学院(8)
- 管理学(8)
- 管理学院(8)
- 师范(5)
- 师范大学(5)
- 范(5)
- 农(4)
- 京(3)
- 农林(3)
- 南京(3)
- 工商(3)
- 林(3)
- 福建(3)
- 业大(2)
- 中山(2)
- 中山大学(2)
- 南师(2)
- 商学(2)
- 商学院(2)
- 国土(2)
- 国土资源(2)
共检索到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红婴
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谈论国家层面的旅游立法,要考虑的问题具有多向延伸的特点。立法的大环境已然改变,对立法的前提条件和构成要素的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莉 张捷 仇梦嫄 刘培学
旅游情境中的拥挤既有旅游交通与城市日常交通重叠而产生的拥挤,还受到旅游流自身特征影响,与城市交通拥挤的产生机制、调控策略和目标都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游客出游过程节律特征,将旅游流分为全局、目的地、景区3个尺度,对不同尺度旅游流的交通方式和特征、交通服务提供者及旅游交通供给产品、交通效率与目标特征等进行阐述,并基于旅游流建立拥挤一般模型,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对其进行拓展。以三清山国内旅游流为例,研究不同尺度旅游流特征背景下产生的拥挤。结果表明:三清山旅游流在不同尺度和不同情境下差异显著,从空间拥挤模型出发,全局尺度主要为中转型拥挤,目的地尺度主要为汇流型拥挤,景区尺度主要为瓶颈型、停留型拥挤;从时间拥挤模型出发,拥挤主要发生在黄金周等节假日,全局尺度需要省级或更高层面的调控,目的地尺度可通过增加时间阈值方式避免拥挤,景区尺度可通过对各景点旅游流的引流实现调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春晓 朱湘平 张欢
探究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文化氛围营造与游客态度和拥护的关系,对于体现红色旅游价值意义重大。本文依据思辨文化氛围、态度与拥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概念模型,通过问卷工具在韶山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红色文化氛围对态度和拥护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态度在红色文化氛围与拥护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认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应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影响游客态度,实现游客拥护。
关键词:
文化氛围 游客态度 拥护 红色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纪小美 韩顺法 王超
运用重心模型、G指数与地理监视,分析国庆假期前后两周内全国景区拥挤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景区拥挤的南北向差异大于东西向。2区域差异先升后降。3景区拥挤的时序模式以偏向周前期为主,南方更明显于北方。世界遗产最倾向于周前期,名城街镇、大学校园、风景名胜其次;文化场馆、城市公园更趋于对称分布;宗教景观较偏向周后期。4节前热点集群稀疏,周前期空间关联增强,热点集群位于长江中上游、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周后期冷点东进、热点西退,空间关联弱化,节后单体景区趋于自成冷热点集群。5拥挤累积和超过门限值的景区集中于长江与黄河中下游之间,前期从华北向西、南扩散,后期稳定在黄河以南。拥挤时空格局受到客源结构、目的地竞争格局、景区地位与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培育景区集群体,重视累积效应,错峰组合等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芬 杨效忠
文章通过对国外户外游憩拥挤感知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相关关系、测量方法、接触规范以及应对行为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在研究视角上,拥挤研究更加倾向于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以及游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拥挤与规范的结合,将更利于景区的实践管理;在研究区域上,已从荒野地区转向高密度使用地区;在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最后结合国外研究进展,展望了国内拥挤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拥挤感知 户外游憩 游览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窦璐
以情绪反应、满意度为中间变量,构建了游客拥挤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游客的物理拥挤感知通过显著地正向影响躲避情绪反应和满意度,或仅通过负向地影响满意度,间接地负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游客的社交拥挤感知通过显著地正向影响亲近情绪反应和满意度,或仅通过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地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游客的物理拥挤感知比社交拥挤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拥挤感知 情绪反应 满意度 环境责任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平平 杨效忠 彭敏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出游意愿的增强,旅游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黄金周"假期期间,游客出行数量激增,造成部分景区游客数量暴涨,旅游拥挤现象十分严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旅游拥挤造成的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国内外旅游拥挤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关于旅游拥挤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拥挤与密度、影响旅游拥挤感知的因素、旅游拥挤准则等方面;而国内旅游拥挤相关研究关注点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侧重于旅游容量、社会承载力等
关键词:
旅游拥挤 研究进展 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纪小美 李雅楠 曹根
客流拥挤是制约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运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从空间关联视角探讨景区拥挤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调控,结果表明:(1)景区拥挤的区域差异以东西向为主,经历减—增—减的过程。(2)景区拥挤以偏向周前期的时序模式为主,南方更为明显,不同类型景区差异显著。(3)节前拥挤热点零散但迅速壮大,节后单体景区自成冷热极;周前期热点集聚于东南半壁,周后期冷点东进、热点西退;景区拥挤的空间关联先增后减。(4)拥挤景区的分布前期从华北向西、南扩散,后期稳定在黄河以南。(5)客源结构、目的地竞争、地位与性质等因素驱动景区拥挤的时空变迁。提出培育景区集群体、错峰组合、信息共享与发展全域旅游等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璇璇 林德荣
近年来,游客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需求急速增长,使拥挤成为制约展览馆等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环境-行为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展览馆情境下游客拥挤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厘清密度、拥挤感知和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7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室内空间形态对游客拥挤感知有显著的影响,在折线、矩形、圆形和自由形4种不同空间内,游客的拥挤感知程度依次增强;个人社会经济背景特征方面,客源地和出游方式对拥挤感知有直接影响,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团体游客拥挤敏感度最高;密度是影响拥挤感知的最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拥挤感知对满意度没有直接的负向作用,但在高密度情境下,该负向作用显著且得到强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金华
提出了从游览活动场所资源布置优化的角度来减缓人群拥挤对游览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的思想,考虑了待布置空间资源的吸引力分布与资源间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引入空间统计分析法的Moran's I,建立了双目标的场所布置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蚁群优化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该蚁群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拥挤 设施布置 莫兰指数 蚁群优化算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莉 余虹
投资者关系管理由于具有为上市公司开发新资源,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为国外大多数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许多上市公司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度挖掘投资者关系的价值。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云南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投资者关系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寻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为其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提升公司价值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林开淼 彭夏岁 王淋辉 陈秋华
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和视觉评价方法研究游客等待检票、景区观光车、九曲溪竹筏3个主要旅游拥挤节点的排队拥挤感知状况,分析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等待时间的游客拥挤规范。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来访次数、组织方式、停留时间与天气感知的游客显著影响拥挤感知程度;基于等待时间与可接受度的曲线拟合确定了检票口、观光车和竹筏的拥挤感知规范的等待时间标准分别为10.9 min、15.6 min和47.6 min。等待时间-拥挤可接受曲线可作为拥挤感知规范标准为游客排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颖瑜 陈秋华 修新田 王慧
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以山西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研究地,主要运用参数检验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游客拥挤感知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游客的拥挤感知较高;不同学历的游客的拥挤感知存在差异,总体上学历对拥挤感知具有反向影响;山西省内游客相对外来游客对拥挤感知更强;游客游览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拥挤感知程度;不良行为敏感者对拥挤的感知越强烈;自然环境对拥挤感知存在缓冲作用;设施数量条件越少,拥挤感知越强。因此,为景区管理提出设施数量应与游客数量形成有机匹配、继续保护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拥挤感知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颖瑜 陈秋华 修新田 王慧
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以山西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研究地,主要运用参数检验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游客拥挤感知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游客的拥挤感知较高;不同学历的游客的拥挤感知存在差异,总体上学历对拥挤感知具有反向影响;山西省内游客相对外来游客对拥挤感知更强;游客游览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拥挤感知程度;不良行为敏感者对拥挤的感知越强烈;自然环境对拥挤感知存在缓冲作用;设施数量条件越少,拥挤感知越强。因此,为景区管理提出设施数量应与游客数量形成有机匹配、继续保护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拥挤感知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