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4)
2023(4655)
2022(3851)
2021(3905)
2020(3142)
2019(7224)
2018(7040)
2017(13454)
2016(6954)
2015(8257)
2014(7938)
2013(8003)
2012(7656)
2011(7201)
2010(6859)
2009(6429)
2008(6376)
2007(5532)
2006(5098)
2005(4450)
作者
(18518)
(15549)
(15492)
(14922)
(9960)
(7454)
(7075)
(6069)
(6047)
(5581)
(5356)
(5077)
(5017)
(4961)
(4904)
(4765)
(4582)
(4524)
(4399)
(4109)
(4013)
(3629)
(3608)
(3578)
(3540)
(3492)
(3372)
(3193)
(3190)
(3025)
学科
(35529)
经济(35373)
方法(16194)
管理(16039)
(14760)
中国(14093)
数学(13122)
数学方法(13079)
(11415)
企业(11415)
(9818)
(8959)
贸易(8954)
(8860)
业经(7365)
(6709)
(6602)
(6595)
关系(6060)
农业(5735)
(5363)
(5327)
(5191)
银行(5191)
(5115)
理论(5077)
社会(5033)
(4997)
环境(4881)
(4864)
机构
大学(106502)
学院(101895)
(54650)
经济(53986)
研究(42175)
管理(37726)
中国(33018)
理学(32511)
理学院(32092)
管理学(31735)
管理学院(31533)
(23300)
(23261)
科学(21409)
(20372)
经济学(19079)
财经(18941)
研究所(18531)
中心(17754)
(17571)
经济学院(17152)
北京(15550)
(14593)
财经大学(14290)
(14131)
师范(14074)
社会(13676)
(13465)
科学院(12900)
研究中心(12858)
基金
项目(67094)
科学(54917)
基金(53033)
研究(51446)
(45935)
国家(45583)
科学基金(38866)
社会(38660)
社会科(35568)
社会科学(35559)
基金项目(27035)
教育(23206)
资助(21903)
自然(21828)
自然科(21371)
自然科学(21364)
自然科学基金(21050)
(20752)
(19184)
编号(18705)
中国(17820)
(17769)
国家社会(17429)
成果(16485)
教育部(15903)
重点(15263)
人文(14470)
(14398)
社科(13892)
大学(13618)
期刊
(58281)
经济(58281)
研究(36254)
中国(23016)
(16715)
科学(14906)
管理(14179)
学报(13793)
(13261)
大学(11453)
经济研究(10804)
财经(10584)
学学(10555)
教育(10473)
(9366)
金融(9366)
农业(9361)
(9301)
(9158)
世界(8948)
问题(8257)
国际(8087)
技术(6849)
业经(6560)
(5638)
技术经济(5088)
经济问题(4897)
社会(4866)
统计(4861)
资源(4306)
共检索到159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振杰  
中国社会保障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同其他任何制度体系一样,中国社会保障也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文革"时期的重挫,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恢复与重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结合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地改革与整合,从而获得了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建设得以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保障的未来指向应该是城乡一体,全民覆盖的小康福利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洪亮  吴宏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国家—单位保障向国家—社会保障的转变。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水平与政府责任高度相关。文章认为新时期应通过能力建设加强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宋士云  吕磊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创建阶段;1957—1984年是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曲折发展阶段;1985—2010年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阶段。中国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却一直是几个部门主管加几个部门协管的共同管理格局,其中劳动部门和民政部门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要在遵循社会保障发展基本规律和充分考虑国情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统筹决策,科学管理,稳步推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光祺  
分别从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变迁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安全阀机制———社会保障先天不足的成因。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发育缓慢、精英群体的责任缺失、政府自主性的降低、国民心理预防能力的下降等等因素是社会保障瓶颈的重要致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怀中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着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本文从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出发,提炼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并对中外现有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发展策略和方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凤,毛凤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促使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而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有效地处理特定社会问题的制度手段 ,是与特定的经济社会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经济社会状况发生变化时 ,社会保障必然要作出积极的回应。因此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影响 ,甚至是冲击。而应对冲击的办法只能是深化社会保障改革 ,包括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比率、增强失业保险的功能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琼  丁日佳  
文章从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入手,按照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办法,研究中国三大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利用广义熵(GE)指数分析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差异贡献率,得出社会保障总体差异度下降且区域内差异为主的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贾洪波  徐婷婷  
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国民的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理论表明,在人们对于基本经济生活安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中国1978-2014年数据不能检验证实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1978-2014年这段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更大程度上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基于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化需求的内生性诱致性制度变迁。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便在宏观方面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熊晓琳  
本文通过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探讨了在深化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作用。认为,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前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治芬  
通过全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全部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比例及缺口、替代率、抚养比等指标 ,分析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以养老保险为例 ,将其差异分解成抚养比和替代率两个因素 ,并以其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 ,确定对缺口地区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补助数额 ,并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角度 ,对财政、统计等基础工作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子基  杨志宏  
社保缴款本质上就是税收,社保基金筹资立法并不能解决社保资金征收效率低下的顽疾,社保费改税是顺应国际社保制度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仅仅是社保资金筹集方式的转变,并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更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引起的巨大的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压力。但开征社会保障税并不能一蹴而就,尤其需要努力研究社保税税制要素的设计,并根据开征社保税的影响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在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老病死统统由企业"包"了,使国有企业包袱沉重,步履艰难;外资、私营企业轻装上阵,发展迅速,但其职工的长远利益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让国有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而且有利于外资、私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