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1)
2023(5294)
2022(4570)
2021(4293)
2020(3344)
2019(7896)
2018(7727)
2017(15334)
2016(8510)
2015(9383)
2014(9347)
2013(9221)
2012(8765)
2011(8027)
2010(8559)
2009(7873)
2008(7881)
2007(7247)
2006(6689)
2005(6120)
作者
(23439)
(19337)
(19192)
(18488)
(12855)
(9108)
(8885)
(7437)
(7329)
(7160)
(6565)
(6396)
(6243)
(6207)
(6120)
(6103)
(5851)
(5638)
(5599)
(5536)
(4757)
(4702)
(4662)
(4491)
(4413)
(4376)
(4355)
(4180)
(3900)
(3865)
学科
(34279)
经济(34227)
管理(24927)
(23916)
(19213)
企业(19213)
中国(13621)
地方(10485)
(10311)
方法(9731)
(9694)
(8483)
数学(8138)
数学方法(7953)
业经(7498)
(7407)
农业(6745)
城市(6580)
(6399)
贸易(6395)
(6219)
银行(6215)
(6193)
及其(6122)
(6018)
(6015)
环境(5983)
政策(5714)
(5556)
金融(5556)
机构
学院(120679)
大学(119069)
(52252)
经济(50834)
管理(47101)
研究(44536)
理学(39458)
理学院(38955)
管理学(38473)
管理学院(38189)
中国(34303)
(26047)
(25440)
科学(24557)
(21596)
中心(20007)
(19557)
研究所(19170)
财经(19099)
(17713)
师范(17645)
(17216)
北京(16707)
(16706)
(15718)
(15596)
经济学(15245)
师范大学(14192)
财经大学(13810)
业大(13652)
基金
项目(73856)
科学(59317)
研究(57501)
基金(53307)
(45025)
国家(44623)
科学基金(38803)
社会(36815)
社会科(34917)
社会科学(34908)
(27850)
基金项目(27549)
教育(26004)
编号(24006)
(23992)
自然(23946)
自然科(23391)
自然科学(23388)
自然科学基金(22956)
资助(21755)
成果(20865)
课题(17387)
(17193)
(16569)
重点(16328)
(14971)
(14883)
国家社会(14686)
发展(14565)
教育部(14419)
期刊
(63520)
经济(63520)
研究(41695)
中国(24242)
管理(18705)
(17865)
(15298)
金融(15298)
(15002)
教育(14535)
科学(14194)
学报(11567)
农业(10107)
业经(9966)
技术(9786)
问题(9768)
经济研究(9521)
大学(9454)
财经(8868)
学学(8707)
(7676)
现代(7514)
(7361)
(7310)
城市(7085)
国际(6780)
世界(6496)
(6385)
论坛(6385)
改革(5624)
共检索到193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哲  韩凝玉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忽视了水资源安全的建设,地下水超果严重、用水匮乏、地表雨水径流流失严重、内涝频发,城市面临严峻的水安全危机。海绵城市对雨水资源"渗、滞、蓄、净、用、排"的综合利用,是解决水患的重要举措,但其在缓解水资源匮乏上却捉襟见肘。被誉为"地下运河"的坎儿井,为雨水资源的有效蓄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启示。通过士欠儿井这一个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水资源在地下被分散收集、统一运输、随时使用。其对水资源的蓄集、运输和使用所映射出的巧妙性、生态性与系统性智慧,对雨水蓄集后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生态观、系统观和安全观的借鉴价值。确定士欠儿井式的分散蓄集、一体化运输、统筹使用的雨水资源蓄输系统,能最大限...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志敏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明远  黎颖露  
我国城市雨水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危害已经日益凸现,是传统点源污染防治之外必须同时加以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现行的关于雨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和立法却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求和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水污染防治法》中缺乏对城市雨水污染类型的确认,现行排水许可适用范围的不确定性,以及雨水治理技术经济激励的缺位等等。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对城市雨水污染的治理模式以及立法政策的考察,本文探讨了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双重治理模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立法建议,如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规划法》等相关立法,构建双重管理体制,创设雨水费等一系列的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燕  
坎儿井是新疆干旱地区利用水资源最为经济、有效的水利工程,对绿洲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用水文化、生产用水制度、生活用水规范和用水组织,维护了坎儿井的正常运行和用水秩序,人水关系处于平衡状态。而机井因缺乏综合规划配置,布局不合理,又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坎儿井水量不断减少甚至干涸。村民用水负担增加,村庄社会交往空间改变,甚至举家向有水地方迁移。自来水取代坎儿井饮用水源的高级功能,彻底割裂了坎儿井与村民的亲密关系,人们遂转向使用它纳污的低级功能,人水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人们关于坎儿井的用水规范、价值观念发生改变,维护工作懈怠,人水关系陷入恶性循环。新疆绿洲农业面临"资源性"缺水和"功能性"缺水的双重风险,重建和谐的人水关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祝根  李晓蕾  黄蕊  唐健  
城市潜在蓄水空间开发策略是在国内城市空间与内涝特点的现实条件下对优化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的联系性思考。以城市排水、城市内涝和空间利用的现实问题为基础,提出小规模、分散式和重点化的开发原则和相应的开发程序,提出与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现状相结合的排、蓄、用设计策略,为相关城市提升蓄水空间开发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中雨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奇  孙蕊  
1900年以来,城市蔓延已在美国造成巨大危害,在与城市蔓延斗争的漫长过程中,据其出现时段和管理类别所属,并参考前人经验,将其应对城市蔓延的策略分成蔓延控制(1920年)、明智规划(1950年)、增长管理(1970年)和蔓延治理(1990年)四个阶段。尽管前三阶段的策略都能对城市蔓延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也都有各自的薄弱之处,致使城市蔓延无法根除。蔓延控制的单纯限制、明智规划施令式的管制以及增长管理引致的区域发展不公平,都会限制管理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前一阶段的缺点也是促使新一阶段出现的动因,并最终使得蔓延治理成为美国现今应对城市蔓延的主导战略。考量美国城市蔓延应对策略转变过程,能够为处在蔓延窘境中的中国城市带来诸多启示,表现在理性看待中国式城市蔓延、培养蔓延治理的本土文化以及构建蔓延治理应用体系三大方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林性粹  
综述了国内外近半世纪以来 ,雨水集流的雨水集蓄技术和雨水集蓄系统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阐明了在集水区研究、雨水集存技术研究、系统模型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德智  王艳青  谷甜甜  
近年来,世界许多城市面临着水短缺、水泛滥或水污染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美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大,而且气候带与我国分布极为相似。通过梳理政府机构报告和学术文献,归纳美国在不同气候带和功能区下海绵技术选用准则和规律,并运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了美国海绵城市建设的125个典型案例,统计推理出不同气候带下各功能区所选用海绵技术的高频组合,印证前文所归纳的准则和规律。最后,结合我国30个海绵试点城市的气候特点和技术选用现状,提出美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选用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不同气候带内城市的海绵技术组合策略、因地制宜地选用海绵技术、加强对海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坚韧  肖越  赵秀敏  
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将海绵城市的构想落实到社区层级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海绵城市的内涵、原则和意义,收集了从海绵城市到海绵社区的实现途径,探讨了实现"海绵社区"所需技术,并给出了国内外优秀案例。通过从这一系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海绵社区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雨水滞留系统、雨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海绵社区的主要贡献有防涝、水资源循环利用、美化景观、生态补偿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斌栋  赵新正  潘鑫  胥建华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理论上存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空间政策三类策略。对于世界六个大城市交通策略的实践分析则显示出很强的规律性:三类策略的综合应用是世界大城市的共同选择;在实施交通供给策略的基础上,世界大城市大多同时采取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和空间引导策略;在需求管理方面,不仅倡导公交优先,而且还对个体机动车辆的使用和拥有加以控制;空间策略方面主要是通过新城的建设疏解中心城的人口,以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而国内特大城市仅仅热衷于交通供给策略即道路的建设,改变当前交通效率低下的局面,就必须科学运用三类策略尤其是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和空间引导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芳晓  张海荣  
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是近年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历时短、速度快,其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一些城市还存在盲目追求快速化建造、一窝蜂追逐的乱象。所以,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建设管理面临的困难,得出对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六条策略及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漫  陈东田  王洪涛  范雯雯  韩鑫  
针对当前公园绿地海绵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适性的海绵化改造策略,即构建弹性的海绵绿地体系和创造宜人的景观感受两个方面内容,建立绿地海绵体系模型,并详细阐述海绵化改造的技术要素。以青岛李沧文化公园海绵化改造为例,按照"汇集下渗、截污转输、滞留蓄存、循环回用"的改造思路构建公园绿地海绵体系。通过优化设计公园改造应用的海绵设施组合,进一步丰富公园绿地海绵化改造的研究内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家园  刘志成  郑毅彬  
雨水公园作为舒缓城市洪水内涝、蓄存城市水资源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具备成熟经验与先进技术,通过对海绵城市的技术运用,北京小月河公园设计方案形成了完整的雨水回收、自然积存和生态涵养的蓄集系统,通过丰富多彩的雨水公园自然蓄集系统及其功能活动规划设计、多形式的滨水岸线利用、趣味化雨洪设备展示和丰富的科普教育体系,构建了城市雨水公园与游人互动的科普新模式,为未来海绵城市特别是城市雨水公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建设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锐  王丽蓉  
快速城市化以来,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我国大多数城市原先吸水纳水的绿色肌理被改变甚至被破坏,城市水循环系统受到严重干扰,而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水花园技术为重建城市基底的涵水功能提供了新的"绿色突破口"。以南京卡子门高架为典型案例,提出构建雨水花园景观体系的方案以应对夏季"暴雨围城"的问题。通过设计与剖析,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实践性应用,以期为同类雨水花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